民生无小事枝叶最关情
——南郑县政协委员民生提案二三事
记者李鹏赵骞郭宁
南郑县九届政协以来, 全县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更富活力、更具人文、更为宜居"美丽南郑建设目标,紧扣服务民生建言献策。随着一件件提案的办理落实,也给全县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水泥路"变致富路
“晴天尘土来作伴,雨天黄泥一身溅。出门浑身尘土染,进门四处难寻脸"—— —这段顺口溜, 曾是南郑县红军路沿线群众出行难的真实写照。
南郑县红军路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是当时川陕苏区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之一。上世纪70年代初,红军路开始重修使用。近年来,由于过往四川方向的重型超限超载车辆较多, 路面损坏严重。一到下雨天,路面大小水坑泥泞不堪,沿线群众戏称这条路为“水泥路"。
为此, 陈福乾委员在南郑县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联名多位委员提交了《关于尽快修整红军路》的提案。今年,陈福乾等委员再次提出《关于加快建设红军路的建议》。
“红军路的重修, 解决了8个乡镇近20万群众的出行难问题。 "陈福乾欣喜地说,“红军路的重修, 算得上是南郑地方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
如今的红军路,不仅道路宽敞整洁,路两旁还设置了护坡、道沿、排水沟和道路标识,来往的车辆又多了起来。 据了解,红军路不仅带动了沿线的矿山、生物资源的开发,还大大推动了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百姓心目中的一条致富路。
心系水源地保护
南郑县与汉中隔江相望,但这个“富水地区"又是一个饮用水的“贫水县"。南郑属于高铁锰地区,要打出合格的地下水井供人饮用十分困难,每到农业灌溉时节,人畜饮用水供给矛盾十分突出。上世纪90年代经过地勘选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现在被纳入到汉中市滨江新区中。 由此水源地环境污染潜在风险增大, 直接威胁到南郑县城及周边12万群众的饮水安全。
在今年1月份,王琼等12位委员联名提出《切实加强政府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的提案,并被列为“一号提案"。 为了使提案尽快落实,南郑县政协主席张长林多次带领委员实地调研, 就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
“水源地保护关乎群众饮水安全。"王琼回忆当年地勘水源地情况时说,“我们花了3年时间勘探,打了24个探产井,只有8个能用,这8口井一直工作到现在。这里的水质优良,达到了国家一类水源的要求,这在南郑是极其珍贵的。"
提案办理过程中,南郑县委、县政府及汉中市委、市政府多次进行实地调研,目前已出台有关措施加强对水源地进行保护,水源地重新选址勘探工作也在推进之中。
路灯温暖百姓心
小巷子纵横交错,路面坑洼不平,旱厕污水横流、晚上没有路灯照明……这些民生“小事",件件关乎南郑县城城区居民幸福指数。在今年县政协全委会上,有委员提出提案,建议就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整治,后该提案被县政协列为今年的重点提案。
民生无小事。南郑县委、县政府对提案办理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将县城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工程列为年度工作的重点,并由住建局牵头对城南小区、新华巷等15条背街小巷分期进行改造。
记者近日在城南小区看到, 原来连接影院巷和新华巷的断头路已经修通,水泥路面宽阔平整,道路两侧已安装了路灯。在新华巷,新铺设的柏油路面干净整齐,排水设施、路灯、道路绿化带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小巷处处焕发着生机。
据南郑县“双创"办负责人介绍,今后县住建局还将逐步加大对县城背街小巷的改造,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把县城的所有背街小巷改造完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宁)5月29日下午,由各界导报社、汉中市各界联谊会主办,南郑县政协、湘水镇党委、镇政府协办的“欢度‘六一’助学筑梦"活动在南郑县湘水镇中心小学举行。南...
南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