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蜀古道千古奇观 走近《绝壁上的史诗》

汉中日报 2020-09-23 09:01 大字

王蓬

这是早于万里长城的一项大规模的土木建筑工程,是中国古代穿越秦巴大山的国家级的高速驿道,也是镌刻在秦岭峭壁上的伟大史诗,它使黄河长江流域两大文明得以交汇,祖国版图得以统一。尽管沧海桑田,兵毁火焚,这一古代奇观几乎消失殆尽,但它曾经起到过的巨大作用却永载史册。

——摘自王蓬:纪录片《栈道》赵忠祥解说1994年中央电视台播出

古今道路,常因时代不同,官方与民间,书面或口头,表述方式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蜀道,显然是书面称谓,或者是唐宋时期的说法。今日书面称108国道、川陕公路、宝成铁路、西汉高速、西成高铁等。秦汉时期,把从国都长安通往四川乃至滇藏的驿道称五尺道,唐宋时称蜀道、山南驿道,明清时期,官方和群众都把穿越秦岭的驿道称北栈,把穿越巴山的驿道称南栈。由于李白名作《蜀道难》的巨大影响,蜀道一词贯通古今,影响最大。

那么何为蜀道?从广义讲,凡通往古蜀国,即今日四川的道路都可以认为是蜀道。但史籍所载主要是指汉唐时期,由国都长安通往四川成都的陕川驿道。也是李白咏叹过的蜀道。蜀道常与栈道或栈阁联系在一起,其实,栈道、栈阁、阁道是一回事,也可以说是蜀道中的精彩华章。蜀道从长安出发,在八百里秦川可以修筑宽阔驿道,栈道是为穿越秦巴大山修筑的一种特殊道路。

何为栈道?《韵会》称:小桥曰栈。《汉书》载:栈道,飞阁复道相通也。《辞海》中说:我国古代在峭岩上凿孔、架木、铺板而成的道路。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修筑这样的道路呢?这是古代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都长安曾是十三个封建王朝建都之地,必然要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把京都省府与边城远地沟连起来。若在平原,道路修筑就比较容易。但在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乃至整个大西南之间却横着一道天然屏障:秦岭与大巴山。都是东西延绵,长达千里。秦岭最窄处也二三百公里,没有人烟,食宿无着,当时植被茂密,古树参天,完全可能迷路,那么古人是怎样穿越这些蛮荒峻险的大山,沟通中原与大西南的呢?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由于地球自转,内应外力的结果,秦岭成为突兀云表、东西延绵的大山,以主脊为界,北坡的雪水流进渭水汇入黄河;南坡雨水则归流汉水汇入长江。亿万斯年,岁月悠悠。

秦岭被雪雨激流冲刷为条条幽深狭长的河谷。这些河谷又被古人利用。可以想见,当初尚未完全摆脱游牧状态的古代先民,为了生存,沿着温润平缓、植被茂密的河谷,一边采集,一边狩猎,辗转迁徙,长期探索。终于认识到隔绝中原与大西南的秦岭山中,竟然有河谷可通。“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古道首先经历了自然踩踏与自然发现的阶段。

在实地考察与拍摄专题片的过程中,发现的多处古道遗迹都印证了专家们推断。首先,古道基本上都沿着河谷,河谷平缓,少越山岭之苦。这种沿河谷修道的办法一直沿用到现代铁道与公路,称为沿溪线。

这些原始小道为以后的官驿大道提供了先期准备,经过长期筛选,逐步定型,目前被专家确认的古道有七条。其中4条穿越秦岭,由西至东为:陈仓道,从宝鸡越大散关,经凤县至勉县茶店出口;褒斜道,由关中眉县斜谷进山,从汉中褒谷口出山;傥骆道,由关中周至进山,至洋县傥水口出山;子午道,由长安县南子午镇进山至安康石泉出山。穿越大巴山的有3条路,由西向东为金牛道,即今勉县西行经宁强入川道路;米仓道,由汉中南行经米仓山至四川巴中或南江;荔枝道,由镇巴至万源道路,因接涪陵曾为杨贵妃送荔枝得名。

需要说明,古代先民自然踩踏、自然发现的原始小道并不是栈道。把原始小道开辟为官驿大道是古代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据史料记载秦人的建筑工艺相当发达,不仅留下万里长城、兵马俑等奇迹,秦始皇每消灭一个国家便在咸阳塬上仿造这个国家的宫殿,以空中阁道相通,“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骊山”,从咸阳到临潼,延绵百里不绝。秦代工匠修筑空中阁道的技艺,很自然的会运用到修筑栈道中去。更重要的是秦人此时己发现和使用铁器,成书于周秦之际的《山海经》记载秦地有六处产铁,《中国冶金简史》也记载:“近年来,在临潼、咸阳一带,出土了不少秦的铁农具和铁工具,如铁凿、铁铲、铁犁、铁锤等。”铁器的发现和使用使秦王朝能够开凿郑国渠与广西灵渠,四川都江堰等不杇的水利工程,也为凿架栈道提供了科技支撑。把自然踩踏出来的原始小道开凿成能过车马的栈道,古代交通产生了一次飞跃,也是早于万里长城和大运河的一项大规模的土木工程,还是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前国力的炫耀。所以,最早记载栈道的《史记》中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在穿越秦巴大山的多条古道中,古人依据不同的山形水势,创造了多种形态的栈道,依据遗迹复原,有五六种之多,最多的是平梁立柱式,即在临河石崖上凿孔架木,在水中立柱支撑,加上栏杆,铺上木板,便可供人马行走。再是依坡搭架式、多层平梁支撑式、平梁立柱加篷盖等。最绝是一种千梁无柱式,由于河水湍急汹涌,无法在河中安置立柱,于是单把石柱木梁插进悬崖壁孔,再铺上木板,类似今日楼房伸出的阳台。在嘉陵故道经过的汉中略阳县出土了一方南宋时期的碑刻仪制令,内容是“贱避贵,轻避重,少避长,去避来。”是我国发现的古代交通规则,除“贱避贵”不合时宜,其余至今仍包含在现代交通法规之中,可见栈道建成,便有为之配套的法规可供执行。

这七条古道大多被今日公路、铁道利用或取代,但秦蜀古道曾经起到过的巨大作用却永载史册。文旅丛书谈

新闻推荐

勉县新铺镇 “基层组织纳新年”成果丰硕

本报讯(通讯员吴举)勉县新铺镇在“基层组织纳新年”活动中紧紧围绕党员队伍纳新、干部队伍更新、制度创新目标,在工作实践中...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