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里的笑声

陕西日报 2019-04-04 10:00 大字

本报记者耿薇通讯员李文靖

雨水节气过后,勉县镇川镇安咀村300亩桑园冒出了新绿。81岁的居庆云和74岁的老伴儿在园区为去年种植的桑树补苗。“在家门口种菜苗、摘辣椒、采桑叶、除草……这活不累还挣钱。”居庆云笑着说。去年,老两口从合作社挣了近万元,并将1.03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还拿到500多元的分红,再加上政策性补贴等收入,目前已顺利脱贫。

安咀村位于勉县南部,以传统粮油种植、畜禽养殖为主。“如何向土地要效益、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是该村面临的关键问题。”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雁毅说。作为帮扶单位,汉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等单位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秘书长总协调,分管领导具体抓,机关干部全员参与该村扶贫工作。

2017年9月,在汉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指导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该村挂牌成立,开启了该村抱团发展、整村推进、产业兴村的发展新路。合作社组建了农机、建筑、运输、电商服务队等5个生产经营性服务队和乡村文艺宣传、环境卫生保洁服务队等3个公益性服务队。村民自愿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668亩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设立土地股、人口股、劳力股、资金股4种股份,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汉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助安咀村寻找项目并论证、把关,结合该村有桑蚕养殖传统,确定将桑蚕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引进同利源茧丝绸公司,将700亩旱地租赁给企业发展桑蚕,栽种了80万株优质桑苗,已建成省级标准化桑园建设基地,集体年稳定增收数万元。此外,安咀村利用“三变”改革资金购买收割机、旋耕机等,为本村及周边镇村提供服务;根据各服务队职能,对外承揽建筑施工、运输等相关业务。

合作社的成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村民加入合作社后,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可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务工薪金、政策奖补资金、股金分红、订单农业订金等方面收益。此外,合作社还完成了安咀锦绣田园生态旅游规划方案。农户可通过自主发展农家乐获得收入。

与此同时,汉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助安咀村争取交通部门专项资金200余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争取资金200万元,实施陂塘清淤扩建工程;筹资100余万元,硬化入户道路5.2公里,新建人饮井3处,满足了家家户户通水泥路、通自来水的愿望;新建灌溉渠道6公里,解决了“用水难”问题。汉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帮助村上新建了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实施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等。

自汉中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帮扶安咀村以来,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187人已顺利脱贫,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如今的安咀村变成了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美丽乡村。

新闻推荐

资金活了 产业兴了 家底厚了勉县用活用好扶贫互助 资金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本报通讯员唐鹏邹长珍资金短缺是制约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的最大“瓶颈”,也是阻碍“输血”扶贫变“造血”扶贫的“拦路虎”。...

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