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不止步 记勉县沟口村贫困村民唐记录

汉中日报 2018-07-04 11:0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蒋虚

天刚亮,勉县沟口村的贫困村民唐记录就开始忙活起来:犁地、铡草、喂牛、放羊、摘银耳……往往忙完都十一二点了。

今年51岁的唐记录,生活曾过的平淡而幸福。不料,2013年,一场车祸夺走了他19岁儿子的生命,不久后,妻子又患乳腺癌。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唐记录快要崩溃了,他忍着悲痛四处为妻子求医,花光了所有积蓄,能卖的都卖了,最后只剩下半袋子玉米。所幸,妻子的手术成功了。

“生活就像地里的庄稼,不能这一茬倒了、绝收了,下一茬就不种了。”唐记录说。看着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年迈的母亲和还在治疗中的妻子,他下定决心要撑起这个家。

考虑到要照顾家人,唐记录放弃了出去打工的想法。家里的几亩坡地每年只能种一茬苞谷,远不能养活家人,考虑到养牛的风险小、效益高,他就打定了主意养牛。前年,唐记录办理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修圈舍、买仔牛、买铡草机……很快,一个家庭牛场就建成了。

养牛很辛苦。每天早上5点唐记录就起床在牛棚干活了,中午太阳再大也要去地里干农活,经常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歇下来,一开始由于不懂技术,死了一头牛,赔了4000多元,让他很心疼。

为了养好牛,唐记录到处找养牛大户“拜师学艺”。只上完小学的他认真地读完扶贫干部送来的养牛方面的书,村上一有技术培训,他总是第一个到场。经过努力,唐记录成为了村上有名的养牛“把式”,甚至看一眼牛粪就能判断出牛是不是生病了。

去年,帮扶干部联系爱心企业为他捐款3万元,新建了一座牛圈,他又申请了5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养牛规模扩大到了20余头。去年至今,唐记录卖了十几头牛,挣了七八万元。

今年,心气大的唐记录,又购买了4头骡子、10只奶羊,继续编织起自己的致富梦想。农历新年第一天,他就开始搭建大棚,种上了3000多棒银耳、100多架木耳。

如今,唐记录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用骡子驮运建筑材料,一天能挣上千元;大棚里的木耳开始采摘了,烘干一斤能卖200元;牛圈的几头母牛又怀上幼崽了,一头能卖好几千元。

“国家已经帮助我很多了,妻子享受了大病救助,女儿上学不花一分钱,我有手有脚有力气,脱贫致富的路我要自己走好。”唐记录说。

新闻推荐

守住生态底线 打造绿色矿山 ——勉县国土局铁腕推动矿山环境治理纪实

陕西省秦岭生态环保专项督察组到勉县督察环境保护工作本报记者王新华通讯员武伟2018年3月12日,汉中市勉县国土资源局组织...

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