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陕西文化品牌”系列报道之九 方济众:书写长安画派的牧歌田园

陕西日报 2018-06-06 06:33 大字

方济众与赵望云。资料图片

方济众作品

方济众作品

  本报记者 樊蓉

  4月25日,陕西勉县武侯镇钟楼村,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一处别致幽静的小院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和艺术界人士的关注。人群中,有方济众先生之女方黎、方禾,有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振川,有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以及长安画派的弟子们,这是一场艺术的相遇……

  这座意境新颖的院落便是新落成的方济众故居暨美术馆。经过1年的修缮施工和布展,方济众故居暨美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方济众故居在原址两间厢房的基础上修缮建设,建筑面积约887平方米,由方济众故居、方济众美术馆和美术爱好者写生基地三部分组成。方济众故居以完全的旧时面貌和实物,展示了其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环境。方济众美术馆展出了10余幅方济众代表作品以及长安画派和陕西国画院画家的40余幅作品。

  方济众,号雪农,陕西勉县人,现代画家。他早年曾任中小学美术教师,师从赵望云,为长安画派代表画家之一。后来,他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工作,曾任陕西美协副主席,擅长山水、花鸟,作品注重自然性灵,终生致力于传统与创新,将现实生活导入田园诗情化的艺术感受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田园风光模式,出版有《方济众画辑》《方济众画集》,著有《山石树木技法》等。活跃于上世纪50年代未至80年代中期的方济众,其人生旅程、艺术行为对于当代长安画坛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他的精神与艺术力量有着强大的历史延续性和穿透力。 

  从少年到“雪农”

  汉中勉县,气候温润,林木丛生。这里南接巴山边缘,北依秦岭脚下,众多的历史遗迹、人文景观在这里汇集,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妙的传说。勉县向西行,便是远近闻名的武侯乡。1923年7月24日,方济众出生在武侯乡方家坝一个书香门第。方家坝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梯田环抱,树林合围,一派自然、和谐、雅静……充满灵性之美的大自然,便是方济众作品的精神栖息之地。大自然和田园一直是他创作的主题,他的画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的田园情调和泥土的芬芳。

  方济众自幼喜爱绘画,家乡秀美的山水孕育出他诗人的情愫和画家的品格。在家庭的影响下,方济众博览群书,对中国古典诗词及中外文学名著喜爱有加。中学时期,他经常以诗歌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他还酷爱传统音乐,从拮据的生活费里“抠”出些钱买了一把二胡,并用课余时间练习技法。而于画事,他尤其热衷。他从小学图画课里知道了丰子恺,便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古人名人画谱》等,看到石涛的画册后,激发起了他对写意山水的热爱。

  1945年春天,方济众来到勉县中学教书。在这里,他第一次从容而细致地端详了故乡的土地,第一次认真地观察了家乡的风俗民情,第一次将自己的命运与挣扎在风雪线上的父老乡亲系在一起。他对当时的故乡有这样的描述:

  洪洪雪原,

  沉睡在灰暗的云天下。

  在天边,

  有多个黑色的小点,

  向近处漫漫移动;

  啊,原来那是冬耕的农夫,

  他一面鞭打着耕牛,

  一面跨着艰难的步子,

  向着生活的旅途。

  这便是方济众的笔名“雪农”的由来。青少年时期沉淀于心灵深处对故乡山川的情意,在他以后的诗意田园山水图式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牧歌般的田园诗意

  1946年初夏,23岁的方济众来到西安,与著名艺术家赵望云结下了一生的师生缘。他曾经回忆说:“从师学画,我已在西安生活了1年零8个月。一年多来,我至少看老师画了400余幅作品,从构思到构图、从观察生活到艺术处理、从艺术见解到从艺生涯,总算比较深入地了解了我的老师。”赵望云是方济众眼前的一盏灯,这盏灯指引方济众跨越最初对艺术的原始认知,直接触摸到艺术人生的精髓与本真,在方济众眼前展现出了一片至纯至美的艺术春天。

  方济众的绘画,传统功力深厚。他在深入生活写生的同时,还深研传统绘画技法。赵望云的淳朴画风,对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他的绘画能够在造化之中体现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他将书法与诗歌的意境融入绘画之中,田园诗般的新山水画的营造,既不同于赵望云的朴拙敦厚、倔强自然,也不同于石鲁的奇崛外向,他更侧重自然与本身的情感抒发。坚持作画“学古人不雷同古人,学今人而不雷同今人,学洋人而不雷同洋人,自己的作品也不要雷同自己的作品”的信条,方济众师古而不泥古,古朴天真,意境深远,注重生活与笔墨的融会与运用。他“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极力开拓自己的视野,虚心向一切有成就的画家学习,加之他对生活独特的抒情意趣,他的作品逐渐形成了自己技巧丰富、抒情性强的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发展了的传统表现技巧、富于装饰味的优美画面,构成了方济众个性鲜明的画风和审美情趣。

  长安画派的传承者

  从上世纪50年代起,长安画坛风云际会。身为长安画坛风云人物的赵望云,以其崇高的威望、宽厚朴素的品格,团结新老美术志士。另外,以石鲁为首的来自革命圣地延安的画家们,凭借雄壮奔腾的“怒吼吧,黄河”式的革命英雄气概的支撑,使当时的长安画坛交融着两股力量,充满生机。

  1961年10月,发生了一件在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深远的事件。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李梓盛、康师尧、方济众6人以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的名义,在北京新落成不久的中国美术馆举办“国画习作展”。画展立即在首都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经中国美术家协会推荐,又到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巡回展出,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长安新画》的评论;《美术》杂志以这次画展为题,就其对于中国画界所面临的继承与革新等问题的启示意义,展开了持续两年多的热烈讨论。权威批评家王朝闻说:“这个展览会集中表现了一种新气象。”华君武率先把这一支国画新军称作“关中画派”,也有称“西北画派”“窑洞画派”的,后来诸论归一,采用郭沫若之称,叫作“长安画派”。

  然而,基于种种原因,长安画派的繁荣时期相当短暂。上世纪70年代末,面对着画坛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情况,病重的石鲁呼唤已回到陕南家乡的方济众,作为省美协副主席主持工作。面对陕西美术界人去楼空的严峻形势,强烈的责任感使方济众不得不承担起重振长安画坛昔日雄风的历史使命。他临危受命,主持省美协工作时,创建陕西国画院并首任院长,一批从美术学院毕业的中青年画家被他招进画院。作为陕西国画院掌舵者,又是长安画派后期事实上的领军人物,在面临如何继承与延续长安画派血脉精神、思考陕西国画院未来发展、引导国画院学术方向等方面,方济众高瞻远瞩、慧心独具,促成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计划的实施。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面向全省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并具有极高学术品位的“中国画研究进修班”。他从全国各地请来一大批文艺界名人,如吴冠中、华君武、叶浅予等,到西安举办学术讲座,活动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让全省中青年画家受益匪浅。

  方济众是幸运的,从他成为赵望云弟子那一刻起,命运注定了他的艺术血缘、历史机遇与人生历程都与长安画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伴随着长安画派这面旗帜在中国美术界地举起,也奠定了方济众在陕西画坛的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方济众作为长安画派主要代表和承前启后之人,卓然独立于长安画坛。从赵望云开始,到黄胄、徐庶之和后来的赵振川,他们都以个体的艺术生命律动,呈献并书写了艺术的华美篇章。方济众以自己的朴实、睿智与卓越,不断丰富着长安画派这个艺术谱系的美学品质,以自己的形式与风格解释着艺术的当代意义。

新闻推荐

汉中市农干校深入田间地头为贫困户送种养殖技术

本报讯(通讯员李静榕裴进伟)“你们的培训班办得真好!”勉县定军山镇吴家湾村村支书杨明忠高兴地说,“这是西门达尔肉牛,一头值...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