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县:多种养老模式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汉中日报 2018-05-14 09:35 大字

见习记者张玉文勉县辖17个镇、1个街道办,160个村38个社区,人口4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8.13万,占总人口的18.9%。“5·12”汶川地震后,该县在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上有了一些新成就。近日,记者来到该县进行实地采访。

公办养老彰显制度优越 从县城出发约10公里,记者来到了位于新街子镇杜寨村的勉县中心敬老院。被农田簇拥着的敬老院平坦开阔、幽静祥和,很符合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据中心敬老院负责人王培华介绍,该院是2008年震后由政府和社会机构出资2600万元兴建的,于2010年12月建成投用。目前,占地78亩的中心敬老院有床位596张,入住老人525人。

勉县中心敬老院作为公益性养老机构入住的都是农村特困老人,他们大都无儿无女,且患有疾病、残疾等。64岁的黄沈泉老人是少数可以正常交流的老人之一,2013年,在杜寨村干部的多次动员下,他入住了敬老院。他说:“现在生活很好,一天三顿吃的都很好,看病也有国家管。”

在敬老院参观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里设施齐全。从食堂、洗浴室、超市到心理咨询室、康复训练室一应俱全。还专门开辟了一大块农田种植农作物,除了可以给老人们加餐外,部分身体硬朗的老人也愿意到田里干活锻炼身体打发时间。享受免费供养的老人们还能定期领到一定的零花钱用于购买日用品。而道德讲堂、图书馆等设施的建立也丰富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

民办养老满足多种需求 坐落于定军山脚下的福康老年公寓成立于2016年4月。作为一家民办养老机构,该公寓和定军山爱心医院医养结合,具有养老、医疗、护理、康复等功能。

现年59岁的费艳曾是医科大学高护专业毕业的护士,参加过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并受到青海红十字医院表彰。退休后,她开始创办老年公寓和爱心医院。

作为一家民办机构,能否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吸引客户的关键。公寓里的监控设备和床前的呼叫系统就是方便照顾老人而设置的。费艳介绍,公寓对每一位护工都进行了老年心里健康培训,并要求护工考取护理资格证书。经历过数次地震、参加过抗震救灾的费艳很重视安全问题。公寓里,消防喷淋头和安全疏散标识随处可见。她说:“整个公寓仅消防设施一项的投入就高达几十万,平时还组织多种安全演练,并设有预案。”

定军山爱心医院就坐落在老年公寓内。费艳说:“别的养老机构推行医养结合往往是和大医院合作,像这样医院就在养老院内的机构并不多。”走进爱心医院,记者看到了众多的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中西医俱全。

目前,该公寓已设置床位182张,全部住满。公寓二期已开工建设,计划投入7800万,建成后可提供床位800张。

社区养老补充家庭养老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家庭养老便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社区养老作为一种辅助养老形式,正是对家庭养老的必要补充。

位于周家山镇的留旗营社区,是2015年9月由娘娘庙村与留旗营村合并而成的,现有1140户4165人。1998年,留旗营村成立老年协会,曾任过村妇女主任的付秋娥退休后成为第三任会长。她说,老人常有一些心理需求,需要进行疏导。此外,她还发现社区内老人理发非常不方便,有的老人甚至要走十几里路去剪头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老年协会组建了一支由退休工人、老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义务为老人们洗头剪发、打扫卫生、做饭等,受到老人们的普遍欢迎。现在,这支志愿者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此外,老年协会通过开展院落活动,定期上门服务等方式,向老人们宣讲政策和组织活动,极大地方便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民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下,2016年该社区还成立了日间照料中心,服务也更加完善。老人们如果遇到家里没人做饭等情况,就可以拿着发放的餐券免费来日间照料中心用餐,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志愿者还会送餐上门。除了公共食堂,中心还设有心理疏导室、浴室、理发点等设施,非常方便。通过开展“四社联动”,专业的社会组织也走进社区为老人们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服务,老年协会得到了老人们的充分认可。

新闻推荐

以产业融合促农民家门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清明期间,汉中市勉县诸葛古镇又“火”了一把,3天时间共接待游客11.28万人次,同比增长22%。不仅仅是诸葛古镇,从陕北的文安驿古镇,到关中的袁家村,再到陕南的青木川古镇,在这个小长假里,这些各具特色的古...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