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铸就新征程 勉县医疗卫生行业灾后重建十周年发展纪略
本报记者李佩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勉县县医院手术室内,普外科医生李贵生正在进行外科手术。突然,地面开始剧烈晃动,医疗器械在碰撞中发出令人恐惧的声音。李贵生在晃动中有些站不稳了,旁边的护士有些紧张:“地震了!怎么办?”“现在也没有其他安全的地方了,继续手术,先保证这个病人脱离危险。”他定了定神,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操作着手中的手术刀。在不停的余震中,手术继续进行着。1个小时后,手术完成,医护人员用担架将病人抬下楼去,安顿好后,擦了擦额头的汗,长舒一口气,一种劫后余生的心情弥漫在心头。在灾后24小时内,医院在保证住院病人安然无恙的情况下,接收了40多位因震灾受伤的重危病人。并在艰苦环境下,成功开展十三台急诊手术,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妇产科主任李红在震后一个月,亲手接生了60多名新生儿,在简易的帐篷里,一个个新生儿的降临,为这个被灾难和恐惧笼罩的初夏带来了生的希望。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在闷热的帐篷里,进行着一台又一台手术,往往一台手术下来,全身都已经湿透。为了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他们和病人同吃同住,随时观察病情,共渡难关。“那时候,我们科室没有人请假,全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在大灾大难面前,医护人员就是群众的保护神,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李红说。
当年该院被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转眼,10年过去了,当记者走进灾后重建的勉县医院,干净整洁的门诊大楼,宽敞明亮的就医环境令人眼前一亮。据了解,地震共造成医院建筑物受损面积13640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1500平方米,30余米高的构筑物倾斜、断裂,对医院设施、设备造成了相当大损坏。震后重建时,该院利用国家拨付的2000万元重建资金,和职工集资、项目申报等共计3.32亿元新建了一所占地6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的新医院。新址于2016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设置病床600张,有职工820人。设置36个临床(医技)科室和一个120急救中心,学科设置合理、门类齐全,可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医疗服务。先后荣获“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十佳医院”、全省“白求恩精神奖”等殊荣。
勉县医院的发展只是该县医疗卫生系统十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另一所灾后重建的医院——勉县妇幼保健院,记者看到医院业务用房6000平方米,开放病床80余张。综合大楼设计新颖、布局合理,色彩温馨柔美,突出妇女儿童特色,兼具保健和临床医疗优势,是目前全县范围内最理想的分娩场所和儿童健康乐园。
在一楼的新生儿游泳室,80平米的房间宽敞温馨,几名新生儿正在游泳池里游泳。院长王明福告诉我们:“灾后重建以后,宽敞的新大楼让医院有了开设更完整科室的条件,新生儿游泳室就是在这种机遇下新建起来的,这让我们勉县的新生儿也有了游泳和做抚触的机会,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乡镇卫生院是基层群众的健康守护神,肩负着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急诊救护等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老道寺中心卫生院房屋严重受损,灾后重建启动一年后,一幢建筑面积为1443.5平方米,投资215万余元的住院大楼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该院1556平方米、总造价236.63万元安心工程全面竣工,每位职工可以享受到30多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卫生间(含洗浴间)的宿舍一套。改善了职工的生活条件,对稳定基层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十年期间,该县县委、县政府对卫计工作更加重视,全县卫计事业取得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医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卫生计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计生投入增加,资源结构改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现在的勉县是“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国家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级幸福家庭示范县”,十年来,人民群众对加快发展医疗卫生计生事业的期盼热度增强,是全县卫计事业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十年;也是全县卫计改革不断深化,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十年;是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群众看病得实惠最多的十年。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唐鹏赵健陈吃罢早饭,康清海正在圈舍里忙着给刚刚繁育的小猪添喂饲料。看着圈舍70多头小猪,想着刚刚卖出10多头小猪换来的9000余元,康清海脸上洋溢出自信与幸福。康清海是勉县漆树坝镇三元...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