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故事 自己致了富,也要带乡亲们一起富

陕西日报 2018-01-12 06:40 大字

本报记者程伟通讯员陆伟博

今年30岁的廖志刚,曾是勉县元墩镇杨家坪村的贫困户。这两年,通过干部帮扶和自身努力,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而且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致富。

“穷不可怕,就怕没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廖志刚说,他的父亲去世早,母亲患有慢性病。自2015年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后,廖志刚心里真不是滋味,于是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摘掉贫困户这个“帽子”,走出困境。

廖志刚要想脱贫致富,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为此,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多次上门找他,帮着出主意、分析对策,给他鼓劲打气。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15年,恰逢有个浙江老板到村里承包土地搞灵芝菌和银耳种植。别人能搞,为什么自己不能搞?在了解了种植的基本常识后,廖志刚产生了“偷师学艺”的念头。从那时起,他每天去给浙江老板干活,不拿一分钱工钱,边干边问。看他能吃苦,浙江老板也毫无保留地教他,4个月后,廖志刚基本掌握了种植灵芝菌和银耳的技术要领。

2016年2月,廖志刚说服家人,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申请了3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连同家里的2万元存款,在家门口流转了1.7亩地,建起了1亩灵芝菌和0.7亩银耳标准化大棚。从那以后,他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大棚的建设和管理上,修枝、喷水增湿、夏季遮阳降温、冬天加热保暖……一点都不敢疏忽。

2016年10月,灵芝菌和银耳喜获丰收。不但收回了5万元成本,还有盈余,家里生活一下子有了起色。去年2月,他又建了4亩大棚,当年,灵芝菌和银耳又大获丰收,净赚了12万元。去年12月,他又与人合伙投入了70万元,流转13亩土地,新建了2个养菌棚、1个高温杀菌棚。

散户经营,不如“抱团”发展。其实在2016年10月成立合作社时,廖志刚便动员浙江老板和村里的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共同发展,共同把灵芝菌和银耳产业做大做强。目前,他的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户,其中贫困户5户,共发展灵芝菌和银耳54亩,其中贫困户利用金融扶贫贷款发展25亩。贫困户从合作社购买菌种,他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成品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合作社还长期雇请了村上6名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按每天50元支付工资,年均支付工人劳务费达到10万余元。

下一步,廖志刚打算再扩大规模,动员更多乡亲们跟他一起发展,一起致富。

新闻推荐

勉县张家湾村“党支部+”引领贫困户增收脱贫

本报讯(通讯员张海春)勉县老道寺镇张家湾村党支部,始终把发展特色产业当作脱贫攻坚的重点,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的产业发展新路子。该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依托当地资源优...

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