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陕西广播电视台在新闻综合频道《第一新闻》栏目播出了《喜迎十九大追赶超越看今朝·汉中篇》专题报道,集中展示了汉中市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建设成就,现将主
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 戚晓钟 陈雯婷 张少辉 殷旭 等 (一)金秋瞰汉中生态美如画
【导语】喜迎十九大,追赶超越看今朝。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美丽汉中。汉中是陕西省陕南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近五年来,汉中凭借两汉三国文化、油菜花海大力发展旅游,“真美汉中”成为品牌,保护青山绿水,循环发展,汉字号绿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金秋时节,就让我们首先通过无人机去感受一下汉中的生态之美。
【正文】您现在看到的是汉中洋县草坝村的万亩有机水稻基地,这里是著名的朱鸟之乡,万亩稻田犹如一张硕大无比的地毯向远处舒展开来,一直延伸到了山脚之下。这里的绿水青山已然成为金山银山,草坝村出产的有机大米每公斤比普通大米贵6到8倍,整个汉中8万公顷水稻已经呈现出12年连续丰收的喜人景象。
【正文】在秦岭深处的佛坪县耖家庄,在这片120亩的彩色稻田里,由紫色水稻勾勒的大熊猫、金丝猴、朱鸟、羚牛“秦岭四宝”图案在绿色稻田里被映衬出来。丰收的季节,充满童趣的水稻不仅带来秋的收获,也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迎接即将到来的汉中高铁时代。
【画面:稻田一组+丰收+笑脸】
【正文】山水万物,相处和谐,如今在汉中,“东方红宝石”朱鸟由1981年发现时的仅存7只增加到了现在的2300多只,昔日难得一见的国宝大熊猫和游人时不时会来一场不经意的邂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也会常常造访寻常人家,“秦岭四宝”中的美猴王金丝猴种群从1998年的3000只左右增长到目前的4400多只。
【画面:朱鸟+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山水云雾+美丽茶山】
【正文】乡村山水美如画,城市生活同样绿意盎然。这里是建成开放不久的汉中天汉文化公园,这座湿地公园占地1146亩,以汉江为纽带,依托两岸江堤、湿地和滩涂打造而成。穿行在公园里,人在水上走,景随脚步移。夕阳映照,大桥卧波,水光粼粼,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走出喧嚣,来到公园,散步小憩,三五闲谈,整个汉中在夕阳的照射下宛如一位恬静的江南小女子,顾盼江面,陶醉在自己美丽的容颜中。
【画面:湿地公园+水景+飞鸟+自行车骑行+跑步团+大桥+从咖啡馆出门升天一镜到底城市大景色】
(二)爱上汉中的N个理由
【导语】这五年,汉中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下面就通过一组镜头采访,感受汉中印象。
【正文】用一个词来形容汉中或者汉中人,你会选哪个?
汉中市民:舒适
汉中市民:实诚。
汉中市民:男人特别棒,女人特别美。
汉中市民:汉中人热情嘛。
汉中市民:比较温润一点。
汉中市民:我们汉中人还是特别积极向上,正能量爆棚的那种。
汉中市民:拼搏,有冲劲,干劲十足吧。
汉中市民:一个词就是“干吧”。
【同期声】记者:你最喜欢汉中的什么?
汉中市民:吃喝玩乐吧。
汉中市民:汉中文化。
汉中市民:空气。
市民:面皮嘛,每天早上必须面皮菜豆腐。
【同期声】记者:你觉得汉中这五年来最大的变化在哪?
汉中市民:汉中五年来最大的变化是街上的车越来越多了。
汉中市民:基础设施建设也好,自身的发展也罢,反正各方面都切身的感觉到了变化。
汉中市民:新机场的建设,开通了七八条航线,现在出行都方便了,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任何地方去都是全程高速。
汉中市3201医院护士:我觉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像我们医院有时候八九点还下不了班。
汉中市民:旅游这块变化也是挺大的,像勉县那边新建的诸葛古镇,还有江边那块都是挺好的,我为汉中感到自豪。
汉中交警:2015年回来后,发现修了好多路,我自己都不认识了,汉中路变宽了。
汉中美团外卖送餐员:汉中这几年变化最大的就是建筑还有网络。/记者:那你自己这几年变化最大的是啥?/送餐员:我,我还没有细想这个问题。我的钥匙,哦,在呢。
【问题四】你觉得个人这五年来变化最大的是啥?
汉中市民:汉中这地方风好、人好、水也好,所以说把我给养胖了。
汉中市民:这五年,首先我们有小孙子了,家庭收入也不错,生活也挺好,晚年也很幸福。
汉中市民:我希望汉中未来城市规划更合理一些,交通压力再小一些,然后高铁尽快开通。
汉中市民:我希望汉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利用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说三国文化呀,就是找到自己的特色,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三)努力奋斗从容生活三位年轻人眼中的汉中节奏
【导语】西成高铁即将开通,汉中将迎来高铁时代,近五年来,汉中民间投资增速走在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今天,让我们走近三位汉中年轻人,通过他们的一天,体会日新月异的汉中节奏。
(板块一)【配乐】(7:00AM)日出镜头+面皮店延时+忙碌
【字幕】雷一都市白领27岁
【正文】汉中人的一天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面皮开始的
【现场声】面皮制作+吃面皮的人
【正文】蒸一碗面皮需要十分钟,在许多人印象里,汉中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但如今,这种慢节奏已经无法适应汉中发展变化的速度,我是一名白领,在汉中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两分钟吃掉一碗面皮,白衬衣、黑皮鞋、早高峰,已经成为了我的标配,8点前赶到公司,一天忙碌的工作就此开始。
【现场声】公司忙碌的人群画面
【现场声】看,这就是我们办公室,70多个人在一块办公,有没有那种“高大上”的感觉。
(板块二)【字幕】(10:00AM)赵瑶24岁文案专员
【现场声】脚步声+赵瑶一组走路镜头,上接雷一走路。
【正文】在这儿工作就有一种像不是在汉中工作的这种感觉,就是每一天都很充实。
【现场声】hello!/“咋啦”?/那个啥,今天下午我们想在两街拍一个宣传片,就发到那个新媒体上面,你们下午有没有接待?/“没有”。/那到时候就是麻烦你配合一下。
【正文】像我们现在单位都有1000多人了,我们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就像我来说,就感觉每天很累,感觉闲不下来,有的时候可能就会忘记喝水,不过还是觉得很充实。而且在每天的建设中我们可以看到兴汉新区的变化,就是很快,可能一个月之后你再去工地,你已经感受到。哇,怎么会是这样子。因为你做的事情有意义,你有那种盼头,你有一种期许在里头的话,你觉得自己每一天都在进步。
(板块三)【配乐】(3:00PM)城市、街道、人群延时+火车站前施工延时
【字幕】周洁32岁汉中火车站站前广场工程管理人员(配一组施工现场走路镜头)
【正文】在汉中火车站站前南广场改扩建工程中,我是为数不多的女性,但我干的工作却一点都不女性化。
【现场声】铺砖的时候注意平整度、控制几边的标高,还有就是过两天还有雨,这两天趁天气好,赶快多干一点。“行,知道了”。
【正文】每天跑工地,抓质量安全,抓进度。可以说,压力很大,天天都是连轴转,一年的时间基本满勤。累是真的累,苦多少也有点,高温天气的暴晒,施工单位偶尔的不理解,但在这个项目中给予我更多的还是成就感,我就在想,这个建成以后,大家乘坐高铁来到汉中,首先看到的是个漂亮时髦的站前广场,而这里也有我的一份功劳。
(板块四)【配乐】(7:30PM)傍晚延时拍摄+日落延时+江边人群延时【字幕】雷一都市白领27岁
【正文】夕阳西下,忙碌的白天到这里结束,悠闲的时光从这时开启。
【现场声】雷一妻子给他拍照:后面的脚是下来的,对对,好。
【正文】一江两岸景观带、天汉文化长街、滨江湿地公园,曾经的河滩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公园,沿汉江贯穿了汉中城区,如今汉中正在成为人们所期望的那座城市,一座我们为之奋斗,又能从容生活的城市。
(四)【汉中面孔】年轻茶艺师的坚守与转型
【导语】113万亩茶园、86万从业人员、如今,汉中茶产业年产值达到60多亿元。让汉中茶“走出去”也因此成为越来越多汉中茶人的奋斗目标。今天,我们带你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她叫曹艺,十年的时间,她从一名茶艺师转变为拥有两千八百亩茶园的专业茶商。
【现场声】茶馆镜头+一组曹艺泡茶特写+配乐
【正文】我叫曹艺,85后。曹艺、茶艺,有人说或许是名字的关系,我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正文】2007年一次偶然,我学习了茶艺,优美从容的泡茶技巧,淳淳的茶香让我陶醉,从此我开始和这片叶子打起了交道。
【正文】2015年,我去杭州参加学习,有人问,你是哪的人?我说我是陕西的,“陕西产茶吗?”我说陕西产茶啊,他说不会吧,陕西一片黄土高坡还会产茶,当时那一瞬间我心里面特别特别沮丧,我想汉中这么好的东西,这么好的茶叶,居然他们连知道都不知道。想把汉中茶推广出去,想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汉中这个地方出好茶。
【同期声】姐,这批茶是发往北京的,你打包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点。
【正文】最艰难的就是资金的短缺,为了去做西安市场,我和先生两个人就把我们汉中的茶,我们开着车,后备箱拉上几百斤茶叶。其实一天跑下来,有时候跑上十家店你最多完成一家。但是外地人来喝我们茶的时候,他们都会觉得我们汉中茶非常非常的好。
【同期声】我们的仙毫最主要的是每年春天的时候采摘,它过了谷雨以后我们就开始不再生产了,所以茶叶特别的鲜爽、芽头也比较好一些。
【正文】想把一件事情做成,就不觉得难,因为我看到的希望可能比看到的困难要多得多。几年来,我们有了自己的2800亩茶园和一条生产线。学习和研发新品种的步子也没有停过。
【同期声】这个茶是云南紫鹃,挺不适应汉中气候的。自己就琢磨怎么养,勉县茶叶技术指导站的干部也经常来指导,现在算是成功了。
【正文】黄金芽、端午菊、初夏白、红茶等越来越多的新品种问世。做这些茶可以说是爱好,也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越来越高的需求。朝着梦想在坚持,因为自己选择的路,哪怕就是跪着,我也要走下去。
【正文】茶,它不仅是一枚能触及的叶子,一杯能看到的茶汤,喝入口中的滋味,同时它也是汉中86万茶人用心坚持的事业。
(五)【汉中面孔】77岁老人保护汉江源从“头”做起坚持到底 【导语】汉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地,而汉江的源头就在汉中宁强,一把火钳、一个编织袋,77岁的老人张邦贵用这两样简单的工具做着不简单的事。在汉江源头,老人这些年坚持义务捡垃圾,上山下山的路老人走了近万遍。
【同期声】一组老人捡垃圾画面+配乐
【正文】我叫张邦贵,家就住在汉江源头的第一家。以前,这个河里,有些人不爱干净,感觉水的污染太大了,我自己心想的,我把这些垃圾捡了,不让河里有垃圾。
【同期声】一组老人捡垃圾的画面+配乐
【同期声】爷爷,捡垃圾去呀?/嗯。/上面路陡的很,滑的很,你慢一点。/好
【正文】77(岁)了。捡了十多年了。我捡一趟垃圾,最少要两个钟头,反正要不停地捡。旅客少了干一天歇一天,旅客再多了,我天天都来,好比清早、晚上,我就上来捡一趟。
【字幕】张邦贵
【同期声】转一转,跑到上面捡一捡垃圾,觉得挺好。游客:我们就要像叔叔这样做一个正能量的人。
【正文】山上又凉快,空气又好,我捡(垃圾)累了,我就坐坐,我就又再去捡。我捡的垃圾,捡了之后就倒到垃圾桶里去。倒到垃圾桶里以后,我没啥感觉,就感觉我就痛快了。
【正文】电视里看,南水北调嘛,我们这是汉江水源嘛,水头嘛,这是真正的汉江源头。最后这个水到了北京了,我的信心就更大了。
【同期声】配乐+老人捡垃圾慢动作
【正文】再一个,我的想法是,我老子(父亲)保卫国家牺牲了,我现在,人老了,我也要干点好事。给国家干点好事。保护这个水源,我也要坚持到底,要让大家吃上干净水。我身体还好,我干下去,我干的跑不动了,我就让我儿子来捡。
(六)数说汉中:突破交通瓶颈经济发展“加速度”
【导语】五年来,汉中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来汉中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涌向汉中的投资日渐增多。一串串跳跃的数字见证着汉中百姓鼓起的腰包,更体现着汉中追赶超越的“加速度”。
【场景一】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中把大诗人李白的感叹一次次变成了历史,如今汉中人出秦岭越巴山不但有了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还有越来越多的飞机航线、如果再加上即将开通的西成高铁,汉中出陕入川的交通可以说是四通八达。过去五年里,汉中为修路一共花了332亿元,截止到今年6月份,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0062公里,居全省第4位。目前全市10个区县有9个通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13公里,还有147公里高速路正在马不停蹄地建设当中。西汉、十天和宝汉3条高速的交汇点,这三兄弟把汉中城区合围起来,让汉中成为继西安外陕西省又一个拥有绕城高速的地级市。城里的路越来越宽,住在大山里的老乡们出门也没有过去那么艰难,全市所有乡镇和96%的行政村都通了柏油路或水泥路,老乡们的出行条件大幅改善。再说说高速路,汉中城固机场作为后起之秀毫不示弱,从2014年建成运营以来,已经有了汉中至北上广深等(9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0万人次。汉中人正踏着时代的律动,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充满希望的明天。
【场景二】石门景区
有路就有希望,有了路远方客人才愿意来,近年来汉中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两汉三国文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陕西最美城市,让客人们进得来、留得住。像石门栈道风景区这样的国家级4A景区汉中已有9个,其中5家景区正在全力冲刺5A景区。客从远方来,可不能受委屈,这些年,像这样的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汉中全市一共增加了300多家,彻底改变了旅游旺季时一房难求的尴尬和无奈。眼看着每年超过3000万人次游客的到来,也给当地的村民们带来了商机。以前村民外出打工,一年最多挣2万元。现在在家门口的景区里,开个餐馆,做个小生意怎么说也能挣个四五万,在汉中,8万多人都靠旅游实现了增收。汉中人用热情的双臂拥抱了五湖四海的客人,也用勤劳的双手给自己创造了财富。
【场景三】石门社区
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贫困群众掉了队,脱贫致富先从改善居住环境开始,过去的五年,汉中市累计完成陕南移民搬迁投资270亿元,搬迁安置群众50多万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004个,2016年集中安置率达到了85%。有21万人由此彻底摆脱了地质、洪涝灾害的威胁,8.3万人实现了建档立卡异地扶贫搬迁,2万户特困群众免费迁入新居,32万人从农村进入城镇,共享了城市的便利,也感受了都市的时尚。
新闻推荐
洗衣、做饭、扫庭院…… 102岁老人手脚很麻利 生活规律、饮食清淡,很少生气还爱干活
67岁的儿子陶保明(右)每天去地里干活,102岁的父亲就在家给他做饭华商报记者周金柱摄做饭、扫地、剥玉米,你能想象这是一位百岁老人做的事吗?勉县武侯镇咸河村102岁老人陶郑新眼不花、耳不聋、背不驼...
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