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落实“五新”战略,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新活力

汉中日报 2017-09-20 15:51 大字

王东 张栋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陕西发展上台阶、上水平,难点在县域,潜力在县域,突破口也在县域。有效提升县域发展活力,持续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是落实“五新”战略、增强经济竞争力、城市美誉度、居民幸福感的主要载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我们一定要立足汉中发展实际,聚焦“五新”战略任务落实,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落实“五新”战略,必须全面审视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近年来,汉中市县域经济呈现出势头向好、实力壮大、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深入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发展势头良好,但整体实力仍待加强。2016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904.99亿元、增长8%;今年上半年,县域生产总值增长14%;生产总值超过50亿元县达5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县有3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县有5个。但是,县域经济仍然面临发展水平不高、整体实力不强的问题。据监测资料显示,汉中市没有一个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行列,整体位次仍然靠后。二是产业量效齐增,但发展水平还需提升。今年上半年,猪药茶菜渔五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1.7%,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绿色食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7.9%,旅游总收入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8%。但同时,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工业仍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处于培育壮大阶段,工业研发设计、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三是投资力度加大,但拉动效应仍不明显。今年上半年,全市先后组织12批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30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76.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7%;有7个县区投资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勉县增长30.7%,镇巴县增长27.7%,分别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1.3、8.3个百分点;城固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去年相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下降趋势,主要是投资率高、财税贡献率高以及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力的大项目不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类项目较少,加之县域投资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投资拉动效应有所降低。四是城乡联动发展,但不平衡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来,汉中市立足生态、人文禀赋,围绕“双百”城市战略,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呈现出中心城区魅力凸显、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城镇面貌深刻变化、民生保障显著改善、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的良好态势。但由于汉中市地处秦巴腹地,县域基础设施薄弱,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城乡差距大,脱贫任务艰巨,民生改善任重道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付出艰辛努力。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要求,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二、落实“五新”战略,必须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机遇挑战

当前,汉中市已进入奋力追赶超越、加快“三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找准与“五新”战略的切入点和发力点,我们必须树立机遇意识、挑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厚植发展优势,千方百计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从发展大势分析:在国家层面上,我国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稳的基础更加巩固,好的态势更加明显,新动能蓬勃发展形成了更强支撑力,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在全省发展上,经济发展预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省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自身发展上,经过近几年来不懈努力,汉中市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支撑作用更加强劲,这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困难挑战分析:县域经济实力弱,2016年,汉中市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地方财政收入只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5%,特别是县域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不高,县区财政大多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财政调控能力十分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链短,加工层次不高,农民增收缓慢;工业企业现代化程度低,规模效益不明显;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缺乏成型的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要素制约明显,生态功能区定位的刚性约束更趋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进一步抬高,加上用地矛盾突出,融资难度加大,经济发展的要素制约更为凸显。从面临机遇分析: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增加困难地区财力补助,持续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帮扶,为县域经济扩大投资、补齐短板带来难得契机;国家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新材料、生物制药、民用航空等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壮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支撑;陕西省进入自贸区时代,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为扩大改革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拓宽了更大空间;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兴陕南战略,拿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陕南发展循环产业、壮大一县一业,更加有利于加快绿色循环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特别是西成客专通车在即,届时,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加速向汉中市汇聚,这为汉中市县域经济实现后发赶超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落实“五新”战略,必须深入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今后五年是汉中市奋力追赶超越、同步全面小康、更高水平建设“三市”的决胜阶段。县域经济发展要紧跟“五新”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追赶超越、绿色循环、转型升级为主题,坚持创新驱动和要素驱动“两轮驱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两力齐发”、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两翼双飞”、脱贫攻坚和民生工程“两手齐抓”、社会人文和生态环保“两者并重”,着力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使县域经济成为实现追赶超越、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实支撑。

(一)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动能。围绕新一轮工业翻番工程和“1+X”结构调整计划,推动县域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文化旅游、养老养生等产业向高精尖、集约化迈进;集中力量打造12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和6大循环农业产业链,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提升壮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石墨烯、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汉中玉、天然气开发利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着力构筑新高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国企改制、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关键性改革以及商事、投融资、财税、金融等改革,为县域经济发展增添不竭动力。着眼高铁时代到来和汉中打造四向融入的开放大格局,加快建设“一带一路”源点城市,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联系,深入开展京(津)汉经贸务实合作,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方位打造对外协作新优势。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激发新活力。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工程,加快建设沿汉江串珠生态城镇带和汉中盆地城镇群,全面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县级城市为节点、特色名镇为依托、美丽乡村为底色的“一心一带三辐射”城镇群格局。支持汉台、南郑建设经济强区,推进城固撤县设区,勉县、西乡撤县设市,打造多支撑、齐发力的县域经济升级版。用好国家减税降费、住房、社保等优惠政策,打造协调服务、综合服务、金融服务、企业孵化、服务支撑五大平台,培育壮大非公经济实力。

(四)持续增进群众福祉,着力共建新生活。大力改善城乡群众住房、出行、用电、用水条件,不断强化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坚持脱贫攻坚和县域发展相结合,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措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险制度,筑牢群众幸福生活的保障网。推动教育资源均等共享,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健康汉中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广县镇医疗服务一体化、医疗集团、医联体等模式,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五)厚植人文生态优势,着力彰显新生活。以人文为魂,加强龙岗遗址史前文化、两汉三国历史文化、藏羌彝民俗文化、川陕革命红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加强风貌文化街区、文物保护重点单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维护管理;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以生态为基,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加强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狠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市。

(作者单位:市政府研究室)

新闻推荐

法与社会 勉县借“一标三实”侦破系列盗窃案

本报讯(通讯员谢亮)近日,勉县公安局在“一标三实”入户信息采集过程中,成功侦破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名,缴获被盗窃摩托车4辆。8月份以来,勉县城区连续发生摩托车被盗案件,群众反映强烈...

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