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木院:翰林士题匾传家风
余江窑坪河与西汉水交汇处,有一个叫药木院的大庄子,村庄以盛产药树黄连木而闻名,略阳县的名门旺族裴氏在这里聚居。村东一座朴素的老宅子,正堂上至今悬挂着清代翰林院士题写的“岁进士”匾额。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观光客不时会走进村庄,瞻仰这难得的文化遗产。
在村民裴世华、裴世远家的屋檐下,三块木质大匾高高悬挂。正中间一块镌刻着“岁进士”三个楷书大字,两边的匾分别题写“椿萱并茂”和“华萼联芳”。人杰地灵的略阳,历代都有朝廷录用的科举人才,但历经“文革”浩劫后,许多人文古迹都被人为破坏了。药木院村里大多数老宅子的匾额题字被铲除,而这家的三块匾额完好无损,可谓奇迹。
“岁进士”匾,右侧题头“道光二十一年贡生裴殿卿”,左侧落款“同治十三年梅月城固翰林院王烈书”。“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梅月”指农历四月。“岁进士”这块匾,是清代城固籍翰林院院士王烈于1874年4月题赠给1841年考取贡生的裴殿卿老先生的。
据史料记载:王烈,字汉珉,城固县原公镇西原公村人,曾在汉中“汉南书院”读书,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进士(陆润章榜),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和四川犍为知县。翰林院是官署名,唐代开始设置,清代翰林院所属职官有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掌管修国史,撰写起居注(即皇帝的言行录),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庶吉士和检讨还算不上是“官”,庶吉士仅仅是考中进士之后进行馆选后的留馆人员,职阶从七品,三年期满考核之后就会授予官职。但是,只有进士中一甲、以及二甲中最优秀人员经过考试才能有机会成为庶吉士。
据村里人讲,这匾上署名的两人是师生关系。略阳药木院村到城固西原公村有三四百里之遥,清代时交通还很不便利,王烈能在考取进士功名,并以优异成绩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当年四月就给前科贡生裴殿卿题赠牌匾,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裴殿卿的生平已无从考究,《清道光略阳县志》仅记载名号和出贡年份。如果王烈是裴殿卿的学生,那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称。明清时代的“岁贡生”是“贡生”的一类。明清科举时期,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俗称“出贡”),称“贡生”。清朝的贡生分为岁贡、恩贡、副贡、拔贡、优贡五类,合称“五贡”,其中以“岁贡”(岁贡生)最多。
“岁进士”匾与两边的木匾,从字迹看应为同一人书写。右侧为“椿萱并茂”匾。椿即椿芽树,萱即萱草,古人以“椿萱”比喻父母,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汉代牟融的诗《送徐浩》中有“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的句子。“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书写此匾就是祝愿父母健康长寿。
其左侧为“华萼联芳”匾。“华”即“花”,“萼”是花瓣下部的叶状绿色小片,花与萼是共生共存的。“华萼联芳”出自明代诗人张宇初《六月二十三日晚宴仙岩有赋》的诗句:华萼秀联芳,耆英善谈麈。“华萼联芳”与“伯仲齐美”一个意思,就是兄弟之间要团结互助,让家族兴旺。
从牌匾落款时间,现在村民裴世华、裴世远两兄弟居住的老宅子已建成145年了,房子不算很高大,房上的屋脊、瓦沿已没有那种精美的花饰,许是年久翻新过。房子正面为板式结构,上方三块牌匾镶嵌在木框中,没有拆装过的痕迹。木质门面保持着当年的华贵,门窗上依旧雕花繁饰,岁月淹没了绚丽的色彩,却沉淀出古朴和厚重。
这一日,一群摄友欣赏完老宅子,便请出两位身着对襟缎褂、纤身旗袍的年轻模特儿,摆起架势演绎着百年前的故事。其实,书香门第不会有风花雪月的浪漫,“岁进士”的牌匾一直激励着药木院村的子孙们秉持着“耕读传家”,代代都有读书人出官为仕。“椿萱并茂”和“华萼联芳”两块匾,既是对父母健康、兄弟和睦的美好祝愿,也是裴氏家族传承至今的孝悌家风。传统的美德,犹如山梁上、河谷间茂盛的黄连木,代代繁衍,岁岁宜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秦岭石蝴蝶”人工繁育技术在陕西省汉中市获得突破。“秦岭石蝴...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