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文脉最盛村落(四)

川江都市报 2018-09-11 10:11 大字

川江号子仍久久回荡

泸州市江阳区中兴古场的岁月长河中,瓦窑滩村(石面、金刚、大石)因长江岸的古纤道,将长山、郭石、罗湾、蟠龙、邓元、姚村、九聚、群利、泸弥、来龙山这些古村落,串成了一条环绕半岛的项链。在这条犹如珍珠般的项链上,又因泸州至合江古纤道120多里长的线路上,留下无数绮丽的人文景观,让烟波浩渺的古老码头生机盎然、文脉鼎盛。

这里是乾隆年间州官叶体仁瓦窑滩题咏之地,这里是清末诗人、陕西略阳县令苏山故里,这里是乡贤杨百骈赠鞍马朱玉阶回滇之地,这里也是明末将军周文辅裔孙创业兴族之地……

◎陈鑫明

黄舣、中兴、弥陀场,位于长江沿岸。千百年来,三个古场因长江水运而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岸线经济托起古场文明。与岸线并行的百里纤道上,纤夫的号子声,一头拴着船只的安危,一头拴着纤夫的生死。于是,瓦窑滩渡、陡坎子渡、张家渡便有了故事,也留下一段纤夫历史。

在瓦窑滩陡坎子长山埂立石上,有宋代诗人黄山谷书写的“云根”二字。近千年来被村民称道,已成为长江沿岸的一大景观。中兴古场清末诗人苏启元,在他的《苏山诗草》卷六中有《云根》诗云:“苍石矗立万松里,上有大字书云根。旁注皇宋庭坚作,何人铲刻留深痕。野老告我称至宝,时发光怪明朝暾。往往旦暮天欲雨,云气蓊幽相吐吞。我生好古有奇癖,呼朋走访携清樽。婀娜刚健两檀胜,蛟叫蟠屈不可扪。地僻境幽人罕到,谁知妙笔今尚存。安得良工拓万本,洛阳纸贵何足论。坐观起叹不忍去,忽惊山寺钟鸣昏。”

从诗中,得知“云根”二字为黄山谷所书,“云根”二字与天象、气候有关联。这既是一首畅游之作,也属考古实纪文献。

陈维国先生《黄庭坚年表》中载:“黄庭坚(1045.6.12—1105.9.30),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另号涪翁。江西修水县高城乡双井村人。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及第,历官叶县尉、国子监教授、吉州大和县令、德州德平税监。元祐年间,任《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之后,庭坚被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再徙戎州。宋徽宗即位(1101年),方遇赦出蜀。崇宁三年(1104年),再遭打击,被除名,羁管宜州,贫困交加,次年(1105年)卒于宜州贬所之处。”

黄山谷诗作继承古时传统,以杜甫为楷模,用史家之笔书一代之事,以丰富内容,反映北宋后期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勇于探索,开创了江西诗派,对后代诗歌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山谷书法用笔精警,寄意幽微,隽永有致,妙趣横生。表现诗人的高远志向,处恶劣环境而刚强不屈的性格。

诗人年表载,公元1100年12月,山谷从戎州乘舟东下至江安,县令石信道挽留二十余日,留下“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应之真赞》)。公元1101年2月到泸州,州官王献可留住月余,受到热情款待,偕同游历于泸州山水之间,有《戏答王献可居士赠文石》诗:“南极一星天九秋,自理光影落江流。是公至乐江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

黄山谷留于泸州的诗、文、书法作品,是历史文化的遗产,地方文脉的点睛之笔。千百年过去,人们依然在寻觅诗人、书法家黄山谷游泸州山水的足迹,步其诗人后尘,为泸山泸水歌咏。

高泽生先生有《复古学校诗草》问世,其中《题云根石》诗云:“大江曲如带,浩渺环高罔。云水一何多,青山一何长。山木幽森处,奇石浮清光。得毋下有窟,婉婉蛟龙藏。将雨未晴时,石气吐微茫。一线上霄汉,散作云锦章。当时黄山谷,渡泸游吾乡。癖好住山水,到此倾壶觞。父老无以告,酒酣喜欲狂。留题迹既奇,镌刻工复良。至今多拓本,纸贵过洛阳。云根仅二字,流传偏四方。吁嗟一片石,千古为谁香。”

云根石下,一条条纤绳磨出的沟槽,见证了纤夫们经年累月地用纤绳在岩石上磨出的历史。在漫长的川江文明进程中,同黄山谷所书的“云根”二字一起沐浴风霜,一起走过春夏秋冬,唯有古纤道上的号子声久久回荡:“江天水国是生涯,楚尾吴头处处家。只有红楼风趣好,瓦瓯斟酒下红虾。一水潆洄绕郡城,瓦窑滩口暮潮生。多情最是扁舟子,日夜殷勤送客行。陡坎子下月笼沙,两岸人家水一涯。何异新溪三五夜,荡舟往来听琵琶。”

新闻推荐

国网汉中供电局积极服务万亩核桃示范园

随着核桃成熟上市,近日,国网汉中供电局工作人员来到略阳县徐家坪镇明水坝村的万亩核桃示范园,帮助种植户为核桃树灭虫并发放...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