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影像 披铠甲 套金钟罩 上千抢险人员昼夜不停歇 宝成铁路抢险进入攻坚阶段
宝成铁路山体崩塌灾害抢险现场,喷浆作业操作人员悬在半山腰对山体进行喷浆 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7月12日晚至13日早上7时,宝成铁路王家沱至乐素河间连续发生山体崩塌灾害,塌方体总量约7.5万立方米,将白雀寺隧道口掩埋,上百米铁路线被土石覆盖。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立即组织上千名抢险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险。如今抢修已有半月,塌了的半座山怎样被一点点兜起来?达到什么样的硬指标可以通车?7月25日到7月26日,华商报记者前往位于略阳县的猫儿山抢修现场探访。据了解,抢修已进入后期。
抢险一线的简陋“线路所”
7月25日早晨7时,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北站出发,乘坐西成高铁到达汉中,又转汽车到达略阳车站,11时乘坐运送抢险物资的轨道车,约半小时到达抢修现场。车在白雀寺明洞前缓缓停下,工人前来卸下午饭和其他物资。记者沿着铁轨穿过漆黑的明洞,从旁边的避车洞钻出,仿佛进入另外一个世界……
艳阳下,温度达到近40℃,整座山犹如一个大蒸笼,到处热浪滚滚。多个作业面上,1000多人同时展开着喷浆、挂网、减载等工作。抢修需要的材料和后勤保障物资堆放有序,临时搭建的简易遮阳棚既是指挥组、宣传组,又是后勤组。这么多人、这么多物资是怎样运来的?如此秩序井然,又是怎么做到的?
“57019次开过来了!”下午3时17分,在被崩塌体掩埋的白雀寺隧道北口,汉中车务段K227+200线路所内,值班员康杨和谢敏谨慎地核对调度命令。在白雀寺隧道南口,还有另一个用防护网搭建的窝棚线路所。
线路所其实就是个两面透光透风的“猫耳洞”,桌上摆放着电话,花露水、藿香正气水。然而在7月12日当晚抢险人员来的时候,这里连个干点的地方都没有,几个人穿着雨衣拿着信号灯,在哪一站哪就成了一个“线路所”,行车日志、调度命令都得躲在雨伞下写。
抢险现场小到一张纸,大到巨型挖掘机,都需要线路所接运“摆渡”。一个简陋的线路所,就是一个车站、一个抢险物资保障中心,接发办理抢险列车,源源不断送来大型机具、水、方便面、饭菜以及各种后勤保障物资。
抢通在工程上 要达到两个硬指标
7月25日中午,已在抢险现场呆了12天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西安工务机械段工程师杨利涛利用下山吃午饭的时间,介绍了这次抢险的流程。他说,抢修共分为五个步骤:清方、爆破、修建便道、刷方减载、喷浆和装网。
这里山体陡峭,大型机械根本无法进场。“清方减载”是抢险首要工作——就是由工人爬上垮塌山体,用铁锤和钢钎将松动山体上的浮石敲掉。爆破则主要针对部分悬空容易掉落的整体岩石。
修建便道是指在原本陡峭无路可走的塌体两侧修建人工便道和施工便道。7月20日,北坡上山人工抢修便道和南坡上山机械抢修便道全部打通,并在坡面顶部修建了长116米、宽4米的最顶部第5级抢险作业平台,大型机具已经上山开展清方减载作业。
刷方减载是将不稳定坡边挖去,使边坡稳定。而喷浆是用水泥砂子和成砂浆,将塌体粘住,填塞裂缝,避免雨水灌进山体鼓包。
喷浆同时要给塌体挂上防护网,一种是主动防护网,相当于把大山抱住。另一种被动防护网,可以直接接住滚落的石头。通过这些方式把坍塌的大山兜起来,防止再次出现坍塌。
据了解,目前,宝成铁路抢通已经进入后期,待山体进一步加固,达到开通条件后可开通线路。杨利涛告诉华商报记者,宝成铁路要通车,首先必须实现工程上的两个硬指标,一是滑坡范围内危石土方清理完毕并全部喷浆,面积大约是一万平方米。二是两处7-8米高破碎的反坡要挂上防护网,两处面积共需要600-700平方米。
截至27日下午6时,记者获悉,抢修人员已累计完成山体清方50900立方米,塌体清方46100立方米,喷浆2990平方米,挂主被动网7454平方米。
>>记者体验
上山下山需3个小时 为防暑猛喝藿香正气水
7月25日下午3时,华商报记者跟随抢修人员一起,从一边之字形便道上山,路是在陡坡上铲出来的台阶,仅能容下半只脚,还需要手脚并用,拉着绳索才能往上爬。整座山都被太阳晒得发烫,每走一步都感觉烫脚。往上是陡峭的山路,往下是滚滚的嘉陵江,看上一眼,都会腿脚发抖。52岁的西安工务机械段防洪主管工程师张快利当天已是第三次上山了。她也是全局唯一一个女性防洪主管工程师,因为刚旅游回来没来得及回家换衣服,穿着白裤子和白色运动鞋就来了抢险现场。
长达3个小时的上山下山路上,华商报记者喝了3支藿香正气水,喝了3瓶饮用水,体力也濒临透支。
>>特写
昼夜不停 他们这样加固大山
这次宝成铁路水害抢险,让很多人知道了一批不为人知的“铁路人”,包括担山工、蜘蛛人、喷浆人、网山人……
担山工
一天往山上背一千多斤重物
“担山人”主要负责往山上搬运物资,每天要背十五六趟,最重的一袋水泥50公斤,每天要背十五六趟。
负重上山每一步都很艰难,尤其半山腰有一段路特别难走,需要抓着安全绳,一步一步往上挪,这是最危险的一段路。加上头顶烈日,“担山人”往往汗流浃背,汗水将水泥粉末粘在脖子上,干了以后都揭不下来。
蜘蛛人
挂在120米高悬崖上清理危活石
“蜘蛛人”主要对线路上到山顶、下到沟底进行巡查,必要时要用绳子悬挂着,用钢钎、风镐敲掉崖壁的危石和活石。
28岁的田欢是汉中工务段乐素河桥隧车间乐素河检查工区工长,这是他第一次在垂直高度120米-200米的作业面当“蜘蛛人”。他和工友们分成小组,至少三人一组,在山上找好大树和安全桩系好绳子后,两人看管,一人下绳。下绳时要非常小心,有时候踩到了活石,人一打转身体完全悬空,而脚下就是滚滚的嘉陵江江水。“起初很害怕,后来习惯了。”田欢说。
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轮流下4-5次,每次一个小时。这些90后小伙,皮肤晒成了古铜色,胳膊上留着作业时的新旧划伤。
喷浆人
给大山披上“铠甲”
“喷浆其实就是要给大山外层喷上水泥浆,然后形成稳固的外壳,就像披上“铠甲”一样。”参与抢险的西安工务机械段副主任王真介绍说,喷浆前要对整座大山进行查验,不光要看挖掘机整修过的山壁,还要仔细观察山体侧面是否还有崩塌的可能,排除完所有隐患后才能开始喷浆作业。
喷浆作业是一项集体工程,王真拿着对讲机一直在协调着各组人员,山下的发电机、空压机一起行动,山上的作业人员将水泥、砂子放进喷浆机,操作员对准山体便开始了喷浆作业,均匀地将速干水泥喷洒在需要浇灌的山体上。
网山人
把山网住 就是把安全网住
“网山人”的工作,就是给山体危石区全部“罩”上防护网,防止山上石头滚落。用抢险人员范宝帆的话说,“把山网住,就是把安全网住。”
当天要在山上钻50个孔,铺网200平方米。他们用的是巨型钢索大网。铺网之前,工人们首先要操作钻眼机在山上打眼,25岁的穆超说:“抱着50斤重的钻眼机,特别费力,一般人真的拿不下来。”伴随着电钻声,腾起一阵阵刺鼻的粉尘,粉尘糊在工人们脸颊上、脖子上,他们黝黑的脸看起来脏脏的,笑起来,皱纹特别明显。
7月25日晚7时,穆超仍在“扛料”。“每天都要喝三四瓶藿香正气水,感觉自己吃不消……但是,这条宝成线是通往四川的必经之道,我回家就是从这里过去的,一想到我的父老乡亲没法回家,我就难过,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我们早一天抢通,老乡就能早一天回家,我也就能回家看儿子了……”华商报记者 雷婧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 黄利健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峰通讯员张存成周云)“7.14”洪灾造成略阳城乡供水工程等水利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灾情发生后,该县水利系统干部...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