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访略阳县天津人民医院医护人员

汉中日报 2018-05-14 09:35 大字

本报记者 黄韦华 通讯员 王伟 他们是略阳县天津人民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他们是百姓心中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2008年“5·12”地震后,他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奋战在救护岗位的一线,舍小家为大家,谱写了一曲平凡岗位英雄的赞歌……

在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记者再次来到略阳县天津人民医院,在这里重温那些感人的点滴。

2008年的5月12日,在略阳县天津人民医院,一场精心准备的国际护士节活动还没有拉开帷幕,突然,办公大楼激烈晃动,墙壁裂缝了、墙皮哗哗往下掉……地震了,医护人员迅速冲进了住院部的大楼,因为那里有他们的病人,也有他们的责任……

“办公楼开裂、倾斜,我们紧急把救护车改成了临时的产房,把病人全部撤离到帐篷里,所有妇产科的大夫、护士都坚守工作岗位。”50岁的助产师余小琴对记者说,妇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生孩子由不得你选择时间、地点。虽然余震不断,但难产、剖腹产等必须手术。为了确保大人、孩子的安全,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到手术室里接生,救护车里根本达不到无菌病房的标准。每天都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几乎没休息时间,累了就在帐篷外的空地上盘腿坐着打个盹。凌晨从手术台上下来,接过同事递过来的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竟激动得热泪盈眶。

79年的骨科护士符媛媛是独生女,父母劝其离开避震,她坚持要在医院陪着病人,她的父亲默默流着泪带着不足两岁的外孙女回了西安老家。一别数月,两岁的女儿天天哭着喊妈妈,父亲的高血压几次犯病,她除了电话安慰仍一直坚守在医院的帐篷里。

“地震时,我还在当时的老中医院的普外科上班,地方偏远、空间狭小,最致命的是‘口字型\’的办公楼,四周都是房子,交通极其不便,根本无处避灾。不得已,我们扶着轻伤、抬着重伤的病人撤离到办公楼的楼顶。可办公楼的裂缝越来越严重,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我们再次把病人撤离到据医院不远处的废旧修理厂,并就地搭起了临时帐篷。”符媛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是会留在医院。余震不断,帐篷里也不是绝对的安全,我们得守着病人。遇到刮风、下雨,晚上就格外寒冷。深夜,病人睡着了,我们光着脚、冒着雨在帐篷四周开挖排水渠,以防雨水倒灌进帐篷,湿透的衣服只能自己暖干……”

谈起现在的变化,符媛媛自豪地说,天津援建的办公楼宽敞明亮,病房里都有空调,上班环境好了、心情好了,干活更有劲了。

“地震当日,我在西安交大进修,休息时从门卫室的电视屏幕上看到新闻,心急如焚地给家里、医院打电话,但通讯已经中断。于是,立即向单位申请回到略阳。沿途只看到撤离出来的人流、车辆,几乎没有返回的车辆,不得已大巴、三轮、步行轮番上阵,几经周折才回到医院。”产科的封雪琼说,在通讯部门上班的丈夫日夜奋战在抢修通讯设备的路上,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儿子无人照看,但面对灾难,家和工作只能顾得了一头。

2008年5至8月,略阳县天津人民医院共出生了60多个新生儿,其中,“5·12”地震当天就有近10个孩子出生。

“当时,余震不断,产妇很紧张,我们要确保大人、小孩安全,还要安抚产妇、家属的情绪。”已经退休的原妇产科主任吕小玲回忆说,“记得有一次,刚做完剖宫产,才给孩子包扎,余震就袭来,无影灯剧烈摇晃,窗外对面建筑的一角坍塌,楼板嘎嘎作响……护士迅速护着孩子撤出了手术室的危楼,我和当时的妇产科副主任古新燕正在给产妇缝合伤口,来不及多想,我两就头对头抱着彼此的胳膊,俯下身、拱起背,搭成一座拱桥,将产妇护在胸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地震期间,略阳县医疗队伍涌现出很多无名英雄,医院里天天都有感人的故事。“正是这场地震,检验了我们的医疗水平,也考验了‘医者仁心\’。”院长熊英说,天灾无情人有情,是天津人民让医院有了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先进的医疗设施,为震后十年全县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推荐

走马湾的震后十年

本报通讯员汤晓燕略阳县城向北,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步入与甘肃省交界的白水江镇,宽敞的高速公路让30多公里的行程好像只用了一眨眼功夫。与高速路遥相呼应的是并行直通甘肃徽县的沿江路,路上车来车往。...

略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略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