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湾的震后十年
本报通讯员 汤晓燕 略阳县城向北,沿嘉陵江逆流而上,步入与甘肃省交界的白水江镇,宽敞的高速公路让30多公里的行程好像只用了一眨眼功夫。与高速路遥相呼应的是并行直通甘肃徽县的沿江路,路上车来车往。回想“5·12”地震前后,从县城通往白水江的只有宝成铁路和“山路十八湾”的西湾梁越岭路,那是曾让多少人晕车晕得天昏地暗的恶梦。
下了高速路,通往权力村走马湾组的是一条宽敞的通村水泥路。五月的乡村鸟语花香、青翠怡人,路边不时可见成片的杜仲、银杏、柴胡,空气中混着草木和泥土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走马湾组曾是“5·12”地震中全县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也是震后最早竣工集中移民安置点的村子。如今的权力村走马湾组,早已没有了震后创伤的痕迹。步入村子,只见绿树成荫的入户道路全部硬化,文化广场上老少怡然,村庄周边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窗明几净、花木蓊郁。
村支部书记张学勇和村医张旭平是地震的亲历者和灾后重建的参与者。当年28岁的张学勇还只是走马湾的村民小组长,“地震发生时,整个人都是懵的,因为这里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反应过来后就赶紧骑车去镇政府报告灾情。”他说,当晚回到村后,他就和其它村干部一起,组织党员巡查巡视,组织村民在空地搭建临时帐篷抗灾自救。
在近10个月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来看望过走马湾的群众,镇村干部与部队官兵、当地群众一起参与建设,所有人齐心协力,奋力自救。2008年10月底前,安置点51户房屋的主体工程全部建设完毕,2009年春节前,所有移民安置的群众全部搬进了新房,成为地震当年该县最早建成并入住的移民安置点。
由于在开展自救和灾后重建中的突出表现,当年张学勇就被组织发展成为中共党员,成为了和平年代“火线入党”的代表。如今已是支部书记的他,依然带领着村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奋勇向前,干劲十足。
村医张旭平在地震发生后,坚持给受伤群众包扎伤口,在后期的抗震救灾过程中一直从事防疫和消杀灭菌工作。地震当年,他的儿子张亚钦正在部队当兵,曾亲赴汶川、青川抢险救灾两个多月。如今儿子已复员回家成家立业。
“10年来,村里变化最大的是交通环境和村容村貌。”张旭平说,现在通村道路和村组道路全部硬化,原来清一色的土木结构房子几乎全都被能抗八级地震的砖混结构的建筑所替代,卫生医疗条件也与往日大有不同。“以前是粪坑多、蚊子多,现在花草多、绿树多。”
在干部群众齐心努力下,权力村顺利实现了在废墟上的“浴火重生”。如今,全村干群一心,向脱贫攻坚发起了新的冲锋。“我们村计划2019年全村脱贫,目前在规模发展传统种养业的同时,还结合乡村振兴和生态旅游战略,因地制宜地在青泥河流域率先实施‘密植银杏采摘生态园\’和‘特色凤椒产业园\’建设,努力让村子更加富裕、宜居。”张学勇对权力村的明天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不负殷殷重托建设锦绣家园 灾后重建10周年略阳经济社会发展回眸
故道明珠略阳县城全景。杨庆摄本报记者杨建平黄韦华通讯员王伟临近5月,上坪人都在忙碌着。48岁的蹇述平计划收完这茬蜜,准备转场甘肃追逐下一场花期;28岁的蹇婷小心等待着最后一次产检,满心...
略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略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