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无情 华商有情 捐款募资驰援灾区
捐资、募资发挥媒体平台作用
华商报记者在突发灾害的采访中,除了报道灾情,还为灾区捐款,更承担起媒体平台的责任,为受灾民众发起捐助。
1998年南方洪灾,在丹凤县捐建两所希望小学,此后十多年,华商传媒集团筹资、捐资,在陕西、辽宁、四川、重庆等地援建的希望中小学已达16所,投入各类慈善捐款500多万元。
在扶贫工作中,华商报也积极履行责任,不仅在资金上对扶贫对口地区予以支持,努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条件,还发挥宣传优势,在新闻报道及旅游推介中,大力推介凤县、洛南县优质资源,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
2008年汶川地震,5月13日,华商传媒董事长张富汉代表华商报社通过陕西红十字会向汶川灾区捐款10万元,同时华商报呼吁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向灾区人民伸出援手。5月16日,华商报又发出倡议组建陕西企业爱心车队,分批向四川和陕西省汉中地区运送救灾物资。汉中略阳县灾情严重,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和华商报共同发起了“红手套温暖行动”,募集手套3万余双,棉衣、围巾等其他物资5万余件,总价值210万余元,让灾区人民温暖过冬。
2010年4月,玉树地震,华商报、陕西省慈善协会发起成立了“心系玉树·爱心驰援——华商慈善志愿者联盟”,29家单位积极响应,慈善联盟成立当天共募得善款与物资130多万元。华商报爱心车队奔赴灾区,克服重重困难,将爱心物资送到了灾民手中。4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组织《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华商传媒集团副董事长刘东明代表集团向灾区捐款320万元。
芦山地震,华商慈善志愿者联盟为地震捐款近300万元。目前“华商慈善志愿者联盟”成员单位已达近百家,在赈灾、助学、敬老等公益慈善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成功举办过的15次大型公益活动,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08年起,华商报开始与陕西省慈善协会共同主办“陕西慈善榜”活动,传播慈善精神,普及博爱、慈善的人道主义理念。
综合
5份《华商报》珍藏版换来希望小学
华商传媒集团筹资、捐资,援建的希望中小学达16所。
2006年11月9日,华商报面向社会发起街头换物的公益活动。5份《华商报》珍藏版,经过换物、义卖,募集善款25万元。华商报考察后对洛南县谢湾镇卢村的小学进行改建。2015年6月10日,华商报记者重访这座学校。校长赵建设说:“2008年,我们小学因为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被升级为谢湾镇中心小学。华商报捐资9个年头,有2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
华商报记者 张波
“牵手行动”助力寒门学子15年
2000年,华商报通过一个个新闻报道帮助贫困大学生圆梦。
2005年,华商报《九月让贫困生梦想成真》系列报道开始关注自强班贫困生,正式呼吁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捐资助学。从2007年起,提倡爱心企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15年来,“牵手行动”筹集了4000万的助学金,7000个爱心岗位,资助了近4万学子。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援建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自来水
2002年8月,华商报社被列为省委、省政府机关企事业参加扶贫单位,扶贫对象是凤县黄牛铺镇东河桥村。
东河桥村,位于秦岭腹地凤县黄牛铺镇。2002年之前,村里人均纯收入只有几百元。村里唯一的小学由1953年建成的四排土坯房组成。实地查看了村小的校舍后,华商报决定捐资20万元给村里援建一所小学。黄牛铺镇镇长何兴辉说,当年新学校建成后,几乎是村里最好的建筑。华商报还经常给学校送书籍、电脑、衣物等慰问品。看到村委会办公条件差,又援建了一座楼作为村委会。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是担水吃,华商报社投资13万元帮助东河桥村建设人畜饮水工程,村民们吃上了自来水。
教师崔向明说,后来附近村里的学生不断减少,2008年,所有师生都被合并到了镇上的黄牛铺中心小学。“学校搬走后,为了不让校舍闲置,村委会就搬了过来。”东河桥村村主任齐金水说:“要不是华商报社的援建,村里现在啥情况还真难说。”东河桥村2002年的人均收入只有不到1000元,而2014年已经达到了人均10080元。
华商报记者 周金柱
新闻推荐
服装、道具、音响一应俱全,村民排练得很认真排练时也有村民来捧场没有建更衣室,演员们只好在舞台背后换演出服彩排中80岁的村民谢安荣,是谢林山的父亲,所戴的端公戏面具,已有200多年历史传统表演舞狮...
略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略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