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花房子
陈永明秦岭南麓,距主脊约二十公里,海拔约1100米,崇山峻岭之中有一块500多亩的平地,一条水流量充沛的金水河自北向南从平地靠西穿流而过,乃为山环水抱之地,这块地方名叫岳坝。在清嘉庆年以前,因地理位置独特,广产乌药、细辛、党参、黄柏等中药材而得名药朳,后来又因地势平坦改称药坝。据岳坝的一位老人说开始叫乌药坝,是因为盛产乌药而得名。一直到1961年9月佛坪恢复县制后,药坝公社经常印发文件,供销社有位刘姓会计,刻的一手漂亮仿宋钢板字,常帮公社刻印文件,可能是佛坪话中“药”、“岳”谐音,他将“药”字写成“岳”字,公社领导大多为工农干部,也未细究,日久天长,“药坝”便讹为“岳坝”了。现在为岳坝镇政府驻地。
镇政府大院后面靠近东面山坡下有一院雕梁画栋的徽式民宅大院,当地百姓叫它花房子。这是座建于清嘉庆十七年(1812)的县级保护文物。
花房子坐东面西,四周外墙为大青砖一砌至顶,绘制有花鸟草,无檐无窗,正面中间为不足两米宽的大门,门头上方镶嵌一块黑色石板,“耕读传家”四个飘逸的柳体字雕刻其上。大门既不气派也不华丽。大门两边的墙上高处开有长宽尺余的小窗户。这种外墙与门窗,虽无法与城堡相比拟,可它比一般民居安全。那个年代秦岭山中多土匪,防匪防盗是富足人家在建房时首先考虑的问题。进了大门,前后三进三出三个天井,全为木柱、木梁结构,墙壁皆为木板,回廊式两层建筑,长、短挑板头有雕花,并以雕花件相连接。廊柱间镶嵌木板亦有雕花。地面为大青砖铺成,天井周边有大理石凿成的养花池。门口有两个高约四尺、直径约三尺的圆台形石水缸,是用于灭火消防的。
花房子原主人姓何,据村上老人相传,清嘉庆十五年(1810),他从安徽省贺山县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子:何显道、何显德、何显铭,一路从家乡靠乞讨逃难到了岳坝。我对逃难一说有些怀疑。他选择了岳坝这块地方,不图挣工钱,父子四人给一家人户帮零工,只求有个落脚的地方,一日两餐有着落。几年以后,都对何家这么短的时间,何以有了诺大的家业,都持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不便当面去询问,他也觉得应该给众人一个说法了:他到岳坝不久,一天天快亮时作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白须老者走到他床前,对他说:“我终于等到你了,有人在平坝中间那棵大梨树下埋了三缸白银,嘱我给他看护,说到时你来取,我最近有事要出远门,你尽快取走。”他猛然惊醒,方知是一个梦,可梦境却这般清浙,感觉十分奇怪。他急忙叫起三个儿子,让他们都拿上镢头,走在路上才给他们讲了刚才作的梦。他们在梨树下果然挖出了三大缸白花花的银子。
他有了这些银子,请来了风水先生,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还从外地请来工匠,盖起这一大院徽式风格的花房子,并开始广置田产,岳坝这五百多亩水亩都姓了何。家中的雇工越来越多,在这院花房子的南边几百米外又修了一院风格相同的规模小一些的徽式风格房子,专供管家、下人居住以及加工粮食处所,原来那处叫正院,这一处取名为辅院。又过了几年,三个儿子都成了家,在正院的河对面再修一院花房子,取名书院,由何显德居住,并在院内办起了私塾学堂,供何家子弟及岳坝周边人家孩子读书。在书院北边相距几百米的山湾平地处又盖一院花房子,为三子何显铭的居所,院内有大桂花树,故取名为桂院。何家成了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
花房子的坐东面西,可花房子的大门却拧了向,斜对着西北方。
据说,是风水先生记恨报复的结果。自从何家将正院大门拧了向后,慢慢开始衰败,家中人丁不发、横祸不断,几代以后多为痴呆。到土改时,田地、家产、房屋只剩下一部分,大部分又都改了出去。何家后人中,有两户搬迁到别处去居住,再到后来,几乎无什么后人了。
何家真正败家的原因是否为风水所致?我不完全相信,这是否与何家近亲婚姻、吸食大烟、赌博都有关呀?
创业难,守业更难!
新闻推荐
阳光讯(记者李希通讯员吴昌文/图)4月28日,经驻村扶贫的汉中海关“宣介带货”,一辆满载价值6.1万元天麻、香菇、木耳、竹笋等...
佛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佛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