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展鸿图凤凰涅槃铸辉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佛坪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汉中日报 2019-10-25 10:57 大字

“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佛坪鸟瞰。刘印 摄

本报记者 朱媛媛 通讯员 吴燕峰 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穿不愁、天天像过年;从全县没有一条公路、出门靠腿到高铁、高速公路、国道、通乡通村公路等一应俱全、说走就走;从一穷二白、“木头财政”到绿特产业发展壮大、多元增收、脱贫摘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佛坪县人民栉风沐雨、克难攻坚、拼搏奋进,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秦岭深处书写了辉煌篇章。

规划引领,城乡面貌沧桑巨变

“这几十年来,佛坪变化太大了!”年逾九旬的退休老人董和俗感慨地说。

新中国成立初期,该县没有公路,只有羊肠小道、残存古道连通外界,出门全凭步行。1962年,董和俗带着妻儿第一次“上佛坪”,他们从洋县碗牛坝下了大卡车,跋山涉水步行4天才到达佛坪县袁家庄,双脚磨出的血泡和袜子粘结在一起,用剪刀剪破才脱下来。当时的县城仅以老街为主,300米长的泥土街道两旁几乎全是草房,老街向南是零星住户、田地和荒草滩,吃水到河里挑、照明用煤油灯,乡村的生活条件比县城更差。

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该县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统筹,持续推动城乡建设。从1953年开始,共编制13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其中先后编制、修订了县城总体、城乡一体化、村庄布点、县城控制性详规、美丽乡村等系列规划,2002年“6·9”特大洪灾后又制定灾后重建等规划,同步编制绿化、防洪、消防、环卫等专项规划,形成覆盖城乡、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

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抢抓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西成高铁客专过境设站、引汉济渭等重大发展机遇,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力度。仅“十二五”期间,累计实施236个项目,完成投资64.67亿元,201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24亿元,是1978年86万元的3400倍,其中,西汉高速佛坪连接线、椒溪河防洪工程、电网升级改造、移民搬迁等重大交通、水利、电力、住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发展瓶颈和民生民需方面精准破题。2009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77个、104.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4.8亿元,秦岭·瑞士小镇、熊猫谷、生态产业等项目均为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等宏观奠基,全县城乡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

目前,该县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等131条,公路总里程689.9公里,城镇化率达48.01%,跻身西安“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铁路网络,城乡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生态立县,绿色成为发展“底色”

走进佛坪,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如画的城乡,百鸟翔舞、国宝灵动,都诠释着“中国山茱萸之乡”、“中国熊猫第一县”的生态内涵,打响了“古道明珠、静美佛坪”全域旅游和城乡发展战略品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佛坪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一步步从边穷小县到生态大县,从单纯索取的“靠山吃山”到以生态经济为主的林特产业、现代化精细监管,实现“绿富美”,绿色成为发展的最亮“底色”。

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以大气、土壤、水环境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持续加大清洁能源推广、防污减排、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生态文明创建等力度,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建设、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推行“网格化”、河湖长制等精细监管长效机制,从严整治、依法严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数十年来,该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261.80平方公里,建设各类水土保持设施680余处;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3%;全县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位居全省第一;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两年达到347天以上;境内野生大熊猫增至130多只。

多年来,该县连续荣膺国家生态县、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县域等10多个生态建设相关的“国字牌”殊荣。以优美的生态,打造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生态旅游产业也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该县农业产业不再是改革开放之初粮油生产的“一枝独秀”,形成了以林下经济为主导、绿特种养为骨干的产业体系,2018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3亿元,旅游综合创收5.61亿元,均占全县农民总收入、全县GDP贡献五成以上。

民生优先,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大路通到家门口,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村民在家门口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务工……这些变化,都令该县大河坝镇联合村的杨国才老人欣慰不已。

新中国成立之初,杨国才风华正茂,因为当时全村只有两个识字的“文化人”,他读完了五年级,文化程度最高,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带着村民抬田造地、修路架桥,努力发展生产,但因交通闭塞、生产条件落后,收益不好,村民们吃不饱穿不暖。村里只有一条狭窄的羊肠路通向山外,到县城办事要早起晚归,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掉下路边的悬崖、急流。村民们小病拖、大病扛,生了急病、重病只能用竹滑杆、床板抬着步行出山去看病……“感谢党给了我们现在的好生活,干什么都方便,天天像过年!”老人开心地说。

该县坚持民生优先,近年来把财政收入的八成用于民生事业,并每年立下办成10件民生实事的“军令状”。累计办好的40件民生实事,涵盖教育、医卫、交通、城乡基础等各个方面。

2016年以来,该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四级书记”抓脱贫,统筹推进“八个一批”工程,创新探索多元增收新路径,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帮扶全覆盖,统筹整合项目资金,为脱贫攻坚投入4.1577亿元,全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助农增收。

2014年至2017年,该县脱贫2474户7658人,2017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75%下降到2018年底的0.7%。2018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分别达10.9亿元、3.0361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838倍、近15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419元,比2007年增长3.29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50元,比1978年增长86倍,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该县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猪苓、天麻100余万平方米、其他适生中药材5000亩,发展食用菌产业村22个,发展袋料食用菌610万袋,养殖中蜂2.2万箱、土鸡13万只,冷水鱼、林麝、果子狸等特种养殖产业也异军突起,再谱“三生融合”、绿色发展的动人乐章。

新闻推荐

走过那年那月 ,品味70年的沧桑和幸福——新中国成立70年佛坪经济建设成效概述

万山红遍,霞飞秦岭。秋日的佛坪,宛若一位身披霓裳的美人,面颊上泛着淡淡的红晕,怀抱丰硕的秋果和清新的山乡,轻挽着玉带般的碧...

佛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佛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