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年那月 ,品味70年的沧桑和幸福——新中国成立70年佛坪经济建设成效概述

汉中日报 2019-10-25 10:48 大字

万山红遍,霞飞秦岭。秋日的佛坪,宛若一位身披霓裳的美人,面颊上泛着淡淡的红晕,怀抱丰硕的秋果和清新的山乡,轻挽着玉带般的碧水,静美在秦岭山水间。随着岁月的深情细述,拂去了那些被尘封的记忆,带着人们走过了那年那月,佛坪70年来的沧桑巨变、佛坪人现在的诸多幸福都展现在人们眼前。
幸福之一:“说走就走”不是梦 “做梦也没有想到佛坪能通高铁,现在想到哪里说走就走,太幸福了!”这是多少佛坪人发自内心的话语。在2009年4月30日从北京传来“西成高铁从佛坪过境设站方案”通过的消息时,佛坪人奔走相告,像过年一样燃放鞭炮,表达内心的幸福;在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开通运营时,佛坪群众载歌载舞,庆贺圆了火车梦,表达内心的幸福;在人们再也不像过去一样坐车比办事时间还长时,佛坪人仍然用感叹的话语,表达喜悦和感动。

新中国成立后,佛坪境内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但与外界连通的只有羊肠小道、残存古道,没有一条公路,群众出门全凭两条腿,有些人来到佛坪工作后,因为步行几天才能出山,不堪忍受跋山涉水、精疲力尽、双脚磨出血泡的辛苦,甚至几年都回不了家乡看望父母。

1965年,佛坪开始修建公路,70年代每年安排15%的农村劳力,加大修建力度,洋县等毗邻县区也抽调人力协助建设,道路日益改善。1967年12月17日,在党和政府关怀、各界群众支持下,佛坪第一条公路—佛两(佛坪到两河)公路通车;1970年12月,开通客运班车;1974年12月,全县各乡通公路。

“当时县上通了客运班车,大家比过年还高兴!”袁家庄街道办塘湾村村民邱忠林是当年第一个开车检试道路的司机。

1970年12月,佛坪通往洋县的客运道路建成,20多岁的邱忠林和另一位老司机受命检试道路,他们开着一辆解放车从洋县出发,一路开到了佛坪县城。一看到他们回来,早就等在路口的人群沸腾了,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人们像欢迎英雄一样涌上前去,给他们和解放车披红戴花,解放车上爬满了人,大家好奇地又看又摸、问这问那,热闹得赛过年。

至70年代中期,佛坪县境内建成五种、11条公路:周城(周至到城固)国家公路1条、佛两省道1条、三陈(三河口到陈家坝)和秧岳(秧田到岳坝)县道2条、长沙(长角坝到沙窝)专用道路1条、乡村公路6条,其中境内的国家公路是108国道的一部分,于90年代末期拓宽建设,并打通了土地岭、秦岭两个隧道。

从此,佛坪北通西安、南达汉中、东接石泉和安康,佛坪人不但通达出行,还不再绕道土地岭、秦岭山顶,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

交通捷报接连传来: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通车;2015年,国道108佛坪县城段二级路通车;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通车,佛坪站投入运营,佛坪一举跻身西安“1小时经济圈”和全国铁路网络。

2018年,佛坪公路总里程达到689.9公里,有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县道、乡道、村道、专用公路等各种等级道路131条,44个行政村通水泥路率达100%,各种等级道路连成了网。

蜀道不再难,天堑变通途,“说走就走”的生活幸福着今日的佛坪人。

幸福之二:看病不再难又贵

段瑜鹏是佛坪县医院的副院长,家住袁家庄街道办石印沟村。小时候,他家经济困难、母亲多病,村里没有村医,母亲出山看病来回需一天时间,请医生来家诊病,也十分不便。村里的乡亲们也是大病扛,小病拖,有的弄点偏方试试,有的采些草药对付。

怀着要为乡亲们看病的愿望,段瑜鹏努力学习,1991年如愿考入汉中卫校,学习西医士专业。四年后毕业时,他放弃了几家大药厂和医院招聘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东岳殿村乡卫生院参加工作,尽管当时工作条件极差,他却一心给乡亲们看病无怨无悔。

近年来,该县持续实施新农合、公立医院改革、药品“三统一”、村卫生室建设、健康扶贫“五重保障”等政策和项目建设,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村村有卫生室,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报销。段瑜鹏也调入县医院,全力救治患者,学习胃镜、透析等技术,并积极倡导建设胃镜室、透析室。

针对群众大病重病要到外地就医的民生焦点,在佛坪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佛坪县医院先后增设了胃镜室、血液透析室、眼耳鼻喉、急诊科、疼痛科等科室,成立了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普外微创组、心脑血管组等技术小组,先后购置了1.5T核磁共振、双排螺旋CT、CR、胃镜、数字胃肠镜等设备,与三二〇一医院联通远程影像系统,为大病、重病、疑难影像的诊断提供了有效保障。

段瑜鹏成为第一批专业技术骨干和科室负责领导,并带头开展深静脉置管术,填补了全县特色专科项目的空白,被评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

连年来,全县农民参合率连年达100%,“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实现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病保险全覆盖,不再“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返贫”。

段瑜鹏的从医生涯见证了佛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见证了佛坪群众的幸福历程。 幸福之三:好生态成了“摇钱树” “咱们县生态好、空气好,我们村又是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外地人都爱来!”沙窝村代代红农家乐老板代辉开心地说。他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自从2016年10月开办了农家乐,年均毛收入都有10万多元,早早甩掉了贫困帽,小两口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走进佛坪,就像走进了一幅巨型的水墨画,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充沛的负氧离子滋润着心肺,享受着天然的疗养养生,城市里的喧嚣疲惫顷刻间烟消云散。佛坪县城一带的负氧离子数为每立方厘米6500个,凉风垭、熊猫谷景区一带达到8500个以上,远高于负氧离子数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的“空气清新”标准。

为保护生态环境,佛坪坚持“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林业资源保护、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禁渔禁猎、小流域治理、河长制等措施,持续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创新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实现规范化、长效化、精细化监管。全县森林覆盖率达90.3%,比1978年的80.7%增加了9.6个百分点,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标准。

去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1天,同比增加同比增加44天,优良率96.22%,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第三。2019年1--9月份,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8天,优良率优良率98.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5,全省、全市排名第一位。

城乡到处青山绿水,四季常见“佛坪蓝”,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没有雾霾,良好的生态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最亮的“底色”。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家乐、乡村游,开发建设熊猫谷、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天境小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沙窝村、王家湾现代农业园区等特色景区景点,全民动员联创联建,先后荣膺“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县域”“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生态魅力县”近40个桂冠,打造了“县在绿中、城在景中、村在画中”的生态宜居家园。

“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只有一条小路出山,到县城办事来回要步行一天,住的都是草房,靠到山上挖药、打猎等过生活,家家都穷,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还能搞旅游!”沙窝村村支书段昌斌感慨地说。

沙窝村毗邻熊猫谷景区,村里有复兴寺、妖精潭、红色革命遗址,村后还有野生羚牛天然聚集地药子梁,生态资源优势独特。近年来,沙窝村被列入全县旅游大环线和“秦岭四宝”旅游区、“十八谷”中的“羚牛谷”重点建设,大湾千亩山茱萸示范园、旅游步道、池塘水车等独具特色,通村公路、旅游公交车、招呼站、旅游服务中心、环保设施等一应俱全,一年四季都有游客来村里游玩。现在现在,全村发展农家乐全村发展农家乐、渔家乐10户,100多名村民从事乡村旅游服务,农家乐最高年创收60多万元。

连年来,佛坪开发旅游纪念品佛坪开发旅游纪念品、农土特产等,挖掘整合大熊猫挖掘整合大熊猫、山茱萸、音乐、秦岭原生态文化等,持续成功举办茱萸花海踏春游、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古道明珠、静美佛坪”“中国熊猫第一县”的美誉日益响亮。

200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0万元;2018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5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61亿元,旅游创收为全县GDP贡献五成以上。发展生态旅游产业18年来,全县接待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净增151倍、1401.5倍,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与此同时,农业产业由改革开放之初的粮油生产“一枝独秀”,逐步向多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形成了以林下经济为主导和绿色中药材、特色种养产业为骨干的农业产业体系,山茱萸、板栗、猪苓、天麻、食用菌、中蜂、土鸡等林下种养产业规模发展壮大,林麝、果子狸、冷水鱼、野猪等特种养殖也异军突起。“佛坪土蜂蜜”获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佛坪山茱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板栗、香菇等4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注册农产品商标15个。

2018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2.3亿元,林业收入为全县农民总收入贡献五成以上,“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佛坪群众的“金山银山”。

70年来,佛坪跟随着新中国成长的步伐,风雨兼程,踏歌逐梦,改天换地,佛坪人也收获着诸多的幸福。 (吴燕峰)

新闻推荐

“诗意地栖居”与审美地存在 读白忠德《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

曹昱陆近年来,作家白忠德在生态散文写作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让他情有独钟的“大熊猫”构筑成了他生态散文...

佛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佛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