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与审美地存在 读白忠德《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
曹昱陆 近年来,作家白忠德在生态散文写作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特别是让他情有独钟的“大熊猫”构筑成了他生态散文写作的素材“富矿”。他以一种类似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大熊猫”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书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成体系的“大熊猫”系列科普生态散文。在作品中,白忠德用饱含真情的文字既表达出了他对大熊猫的喜爱与敬畏,又包裹了诸多与生态美学相关的内容。可以说,白忠德的“大熊猫”书写就是一次生态美学领域的成功文本实践活动。
白忠德的新作《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是《我的秦岭邻居》的姊妹篇,作品秉承和延续了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用纯情、朴素的文字记叙家乡佛坪大熊猫有关的人和事,在点点滴滴的细节描写和不为人知的科普叙述中,作者完成了人与自然的情感对话,把大自然最感人的故事呈现给了我们。“家园意识”是白忠德生态散文的重要标识。作为生态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家园意识”往往是最能触动读者心灵的共鸣器,也是作家传递真情的主要窗口。在《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中,作家白忠德始终以在场的叙事姿态,将自己家乡佛坪大熊猫的种种习性和个体特征逐一进行了详细讲述,不管是“史话熊猫”“秦岭亚种”还是“佛坪藏国宝”“逛逛老县城”等章节,无不流露作家的“家园意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家对佛坪大熊猫的独特地位进行的详尽交代,让人对秦岭亚种大熊猫与四川亚种大熊猫的区别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地明白了秦岭能成为国宝大熊猫的庇护所的重要原因。正是由于这种由内而外的科普化自然书写,作者笔下的大熊猫显得更加引人注目。因为这样的描写是不夹杂任何矫情的虚构和惺惺作态的“表演成分”,而是完完全全的源自作家本人的亲身经历和现场情景的深情再现。读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家顽强的家园情结和那种提及家乡时的自豪感。诚如作家在《后记》中坦言,“我是吃熊猫饭的,沾了熊猫的光,若是有人问我何方人氏,我总是这么回答:佛坪,大熊猫的故乡,有100多只呢,全世界才1000多只。”面对如此直率的坦言,作家白忠德笔下的文字犹如憨厚的大熊猫愈加显得可爱,弥足珍贵。
如果说“家园意识”是白忠德生态散文的重要标识,那么生态意蕴就是建构白忠德生态散文的精髓所在。细读《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我们不难发现,白忠德不但把大熊猫当作自己的朋友和邻居,而且以一种平视的敬畏态度去观察和书写。譬如,作者提到的大熊猫“族”丁不旺的原因、与天敌豺狗的搏斗、教养子女的方法、为性爱开展的战斗、生病时求医问药等等,这些拟人化的叙述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大熊猫的态度。这是一种大自然界生态平等观的体现,作者对大熊猫的过往历史、生态习性等方面的记叙也都超越了一般的人与动物的界限,而是强调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地位平等的生态整体观。恰如白忠德所言,“没有爱,没有呵护,就没有理想的生态环境。生态之美的背后是人性之美,一个人只有爱他人,才会爱万物。万物生来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当下我们要做到的,是对所有物种一视同仁的悲悯与关怀”。白忠德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中,到处可见他对大熊猫的关怀与悲悯之情。
“诗意地栖居”是海德格尔提出的最重要的生态美学观之一。《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就表达了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地栖居”的美好愿望。在作品中多篇描写了大熊猫与人和谐共处,诗意生存的生活状态。比如,与雍严格保持四年交情的熊猫乖乖、与作家方敏对眼神的庆庆、温柔黏人的坪坪等等,这些都体现了要“诗意地栖居”,就必须尊重、敬畏大自然的生态美学观,也展现出了人与大自然中的生命个体在友好相处与真诚交流对话时的平等姿态。
《大熊猫我的秦岭邻居》是作家白忠德在生态美学视域下对大熊猫“诗意地栖居”进行的一种独特、审美的存在建构。这种审美的存在是自然而顺畅的,这种美既源于大熊猫自身,又凝结着作家的特殊情感和思想内涵。很显然,它是一扇全面了解大熊猫的窗子,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生态科普散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宁王哲)中秋小长假,佛坪县长角坝镇沙窝村建造的户外拓展基地、风车长廊、红军桥等景点,吸引了西安、汉中等地...
佛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佛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