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构筑大熊猫保护防线
保护区管护员在山坡上艰辛跋涉
保护区内的大熊猫
本报记者祁玉洁
在中国,有三个中央直管的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即四川卧龙、陕西佛坪及甘肃白水江。据2016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白水江保护区有野生大熊猫110只,居全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之首,占我国大熊猫总数的十分之一。
初冬时节,记者一路南行进入碧口,来到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口保护站。在保护站,甘肃白水江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万年详细介绍了保护区改革开放40年来,对国宝大熊猫保护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大熊猫保护机构应“急”而生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几乎占全国大熊猫一半的岷山山系,森林消失,野生动物栖息地大面积减少,加之1976年发生两次7级以上地震,紧接着是岷山地区竹子大面积开花,给大熊猫的生存带来了灭顶之灾。
国家当时的调查结果显示:岷山地区大熊猫分布集中的四川省平武、青川、北川、九寨沟、松潘和甘肃省的文县,受灾面积525平方公里,共发现大熊猫尸体92具,其中文县就有34具。
为此,1976年11月,文县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领导小组,从野外救回病饿大熊猫12只。甘肃省农林局、武都地区、文县边抢救大熊猫,边将筹建自然保护区事宜提上了日程。
在国家高度关注下,1978年5月,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在1963年划定的让水河金丝猴保护区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这一年,我国建立的十几处自然保护区,大多为拯救大熊猫而成立。这是国家对大熊猫种群不至灭绝作出的战略性举措。
随后,从1978年5月到1982年3月,保护区主要开展建设总体规划编制,保护区界限“林业三定”等工作,成为全国保护界线清楚,无林权争议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此期间,确定了保护区管理模式,实行部、省、地三级管理,机构名称为林业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为了更好地保护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了保护站;成立了森林公安局,建立了县、局、乡护林联防组织;组建了地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同时,开展了大熊猫抢救与驯养繁殖工作,保护区大熊猫出访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拯救国宝大熊猫
保护机构完成初步建设,依然无法遏制大熊猫数量的减少,1983年,白马河、丹堡河区域大熊猫主食箭竹开花枯死面积达1127公顷,当时受灾范围波及四川和甘肃的全部大熊猫产区,四川大熊猫比七十年代减少了1000只,甘肃少了813只,大熊猫面临绝种危机。
为此,保护区组成106人的救灾队伍,分两组分赴白马河、丹堡河站辖区。建立白马河园草坡、丹堡河邵家梁灾情观察点,将仅有的10名专业技术干部固定在观察点。点面结合,从此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大熊猫救灾战斗。三年中,保护区的职工流血流汗,风餐露宿,挨饥受冻,全身心投入工作,除了抢救无效死亡3只,跟踪死亡1只,成功救治了12只。
刘万年介绍,从1992年到2008年,保护区一方面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及保护区基础资料的完善工作,一方面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林政管护。尤其在1992年到2000年期间,毁林开荒、烧火地、种党参、砍木头倒卖、林缘村社狩猎……有恃无恐的违法行为屡禁不绝。在日常管护中,保护区职工挨打受气事件时有发生。
即使在十分困难的时期,保护区也没有丝毫松懈依法打击的力度。“建局以来,共查处林政案件1113起,治安案件421起,林业刑事案件115起,其中倒卖大熊猫皮张案4起。如1997年1月破获的倒卖4张大熊猫皮张案,涉案两省数县,为全国之最,19名犯罪分子伏法。这是迄今为止,公安局在体制不顺、人手少、牵涉面广的特殊情况下侦破的,成为了全国侦破大熊猫皮张倒卖案件的典范。”刘万年说。
2004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完成了综合科学考察,查清了区内动植物、水文、气象等各类资源状况,为保护区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也是该局建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转4版)
新闻推荐
佛坪县坚持运用“三项机制”,目标定准定实、干部考准考实、结果用准用实,树立选人用人导向,鼓励激励干部有担当、有作为。...
佛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佛坪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