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篇 “绿色高铁”:国宝家园防护严
2016年11月,西成高铁佛坪站主体工程完工,配套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本报记者 李晓红摄
建成后的西成高铁鸟类防护网。(资料照片)
本报见习记者 陈卓珂
25台红外相机、28台高清超宽动态网络摄像机,400多天的持续监测,在西成高铁秦岭段的建设过程中,动物保护专家吴晓民用一颗“匠心”守护国宝朱鹮。
6月20日22时10分,吴晓民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我们团队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所提出的保护措施,终于全部实施。‘绿色高铁\’今日起联调联试。”
这条“绿色高铁”就是即将开通的西成高铁。2003年西成高铁筹建之初,吴晓民就主动申请,加入到沿线野生动物保护的课题研究中。
难题:鸟类防护既无理论又无经验
工程建设开展以来,由于西成高铁秦岭段特殊的生态环境,沿线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
“国际上通常采用修建野生动物通道的方式,降低铁路、公路建设对沿线野生动物的影响。我国青藏铁路为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设置、修建的动物通道已经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在西成高铁秦岭段,桥梁与隧道所占比例高达94%,有效地降低了铁路建设对兽类动物的影响。”吴晓民说。
汉中盆地栖息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它是“秦岭四宝”中唯一的鸟类物种。“铁路工程设计中的鸟类防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研究阶段。随着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鸟类碰撞事故会逐渐增多。这不仅造成对鸟类的伤害,同时对列车运营安全也具有一定的潜在威胁。因此,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行驶和朱鹮的安全飞行,实施西成高铁沿线朱鹮防护研究尤为重要。”吴晓民说。
西成高铁经过朱鹮夜宿地、觅食游荡区,采取何种工程措施既能有效地保护朱鹮及其他鸟类,又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是摆在吴晓民团队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鉴于此,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成立项目组,开展了“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朱鹮防护措施试验段研究”。
吴晓民说:“早期,设计单位提供了3条线路方案,但都无法绕开雷草沟、湑水河等朱鹮的栖息地和夜宿地。当时,有专家建议西成高铁不设洋县站,或者在洋县设立地下站区。但考虑到西成高铁工程的建设对于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决定由我们团队开展鸟类防护研究,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西成高铁沿线的朱鹮防护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试验:坚守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
2009年起,项目组围绕汉中市境内朱鹮的营巢区、觅食区、游荡区、夜宿地和河流湿地开展了前期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吴晓民提出,在长溪至龙王滩、草坝、湑水河、雷草沟等路段设计修建标识醒目、结构牢固的鸟类防护网。
2015年初秋,当西成高铁湑水河特大桥主体刚一建成,吴晓民团队就在这里设立现场试验段,建设了15.684公里特制防护网。
每天拂晓,监测人员就到达观察位置,等待对朱鹮飞越铁路的行为、状态进行监测。长期观察后,吴晓民发现,朱鹮飞翔的习惯高度为15米左右,桥梁自身的高度再加上设立的防护网,使得朱鹮在飞过桥梁时为了躲避障碍,开始以远高于以往习惯的高度飞翔。
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对两个试验段每天进行连续监测,吴晓民和助手们在试验段布设了25台红外相机和2套视频监测系统,其中湑水河试验段安装了16台高清超宽动态网络摄像机,雷草沟试验段安装了12台高清超宽动态网络摄像机,同时结合人工监测的结果,研究西成高铁沿线朱鹮防护措施的效果。
最终,试验的成功,使得西成高铁秦岭段29.8公里特制防护网顺利建设。
细节:尊重动物的习惯就是尊重自然
尽管防护网全长不超过30公里,但它的建设过程却极其艰难,用吴晓民的话说:“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
“我们监测发现,由于透光防护板密不透风、相对风阻较大,会有脱落现象,这会对列车运行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而不透光防护板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周边环境,也会对朱鹮产生视觉干扰。”吴晓民说。
根据朱鹮生物学特性,吴晓民团队针对防护网的材质、规格作了多方论证。在传统防护板无法满足列车安全行驶和保障朱鹮安全飞行的情况下,他带领助手们进行了多次创新。吴晓民说:“我们对防护网进行了改造,最后选择了金属编织防护网和金属焊接防护网两种形式。”
“尊重动物的习惯就是尊重自然,为最大程度保护朱鹮,我们最终确定网格横向间距在2厘米至4厘米的范围内,网格高度确定为25厘米。随着监测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在交通运输工程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案,在今后的重大工程建设中为鸟类保护提供借鉴。”吴晓民说。
新闻推荐
最快下月底,从德阳坐高铁直接去西安! 西成客专将开通、全线设16座车站
资料图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在建的西成客运专线、成贵客运专线、渝贵客运专线未来都将相继开通。其中,西成客专有望在11月底前开通;而成贵客专预计后年开通,明年有望提前开通其成都至宜宾段。西成客专...
佛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佛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