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新画卷——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西乡县峡口镇江塝茶园。
本报记者 张玉文
行走在汉中广袤的乡村田野,农业产业更旺了,农村环境更美了,农民腰包更鼓了,天汉大地处处展现着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这一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12.6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410万头,蔬菜产量达到286.4万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有效供给。
这一年,“味见汉中”品牌不断擦亮,“汉中仙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农业企业销售超5亿元,奏响了农业全产业链开发、全方位支撑的时代强音。
这一年,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百千”三年行动全面启动,公园城市、活力集镇、美丽乡村建设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域提升。
这一年,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产业脱贫成效,全市有11.8万户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脱贫户通过产业帮扶,在农业产业链上持续稳定增收,阔步迈上共同富裕道路。
这一年,农业人穿梭于生产主体,奔波在田间地头,目光坚毅,行色匆匆,付出了艰辛,收获了果实。
这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克难攻坚、砥砺奋进,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激活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稳产保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预计全市农业总产值485.4亿元,一产增加值273.5亿元,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10.3亿元;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全省第二,农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保供给,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仓禀实、天下安。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2.4万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持续改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84万亩,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各项措施,抗灾夺取粮食丰收,粮食生产获得十八连丰。市委、市政府出台粮食生产“十条措施”,从技术、装备、财政、金融、保险等方面支持稳定粮食生产。面对多年罕见的强秋霖天气,发动大规模的“秋冬抢播抢种十日大会战”,抢时增播小麦28余万亩、油菜11余万亩,不但为来年夏季粮油丰收奠定了基础,还为全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作出了汉中贡献。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生态功能定位,积极打造以茶、菌、药3大单项冠军产业为引领,以畜、菜、果、渔4个区域主导产业为支撑,以地方特色产品和乡村非农产业为补充的“3+4+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茶叶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生产,预计茶叶产量达到5.2万吨,同比增长6%。加快袋料食用菌产业设施化、工厂化、智能化步伐,适度发展羊肚菌等高端食用菌,预计食用菌产量达到6.5万吨,同比增长10.2%。保护开发“汉八味”等道地药材种质资源,预计中药材产量达到20.2万吨,同比增长5.7%,宁强天麻、略阳杜仲、城固元胡、镇巴大黄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
稳定生猪产能,提高禽牛羊生产能力,预计生猪总饲养量410万头,同比增长2.2%,肉类总产量达22万吨;扩大设施蔬菜面积,全市蔬菜复种面积达102万亩,预计蔬菜产量达286.4万吨,同比增长3%。柑桔、猕猴桃等产业提质增效,预计水果产量达67.3万吨,同比增长5.8%,“城固柑桔”被认定为陕西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发展名特优鱼养殖,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预计水产品产量达5.2万吨,同比增长6.5%。洋县黑米、略阳乌鸡等地方特色产业量效双增,全市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点总数达16个,新产业、新业态成为乡村产业新“增长极”。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自主培育的3个油菜品种成功转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农机总动力达到193.2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50%。11月28日,胡春华副总理来汉考察时,对汉台区河东店镇青禾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机械化生产、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作法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农业就是要这样干!”。
延链条,现代农业建设开创新局面抓项目、促投资,多渠道增加“三农”投入。城固、西乡、勉县、镇巴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实现争取部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生猪云养殖、中药产业园、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地汉中。全年实施农业重大项目25个,其中8个农业类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9亿元,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10.3亿元。
创新农业投融资方式,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先后出台稻渔综合种养、茶叶全产业开发、中药材、稳定粮食蔬菜生产等措施意见,统筹5000万元财政资金,建立资金担保池,创新开发“稻渔贷”、“茶叶贷”、“粮菜贷”、“稻渔险”等贷款产品和险种,撬动涉农金融机构近10亿元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用足用好涉农资金整合政策,建立产业振兴项目库,推动政策、资金向产业聚集,全市用于产业发展的涉农整合资金达16.9亿元,占年度资金总量的63.2%;健全乡村振兴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安排土地出让收益1.82亿元用于农业农村建设。这些重大举措,给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壮大。全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5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207家;集群式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总数分别达到7366个、5713个;南郑区灯盏窝家庭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品牌强农战略迈出新步伐。《“味见汉中”品牌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材料得到赵一德省长和省农业农村厅批示肯定。规范区域公用品牌运营管理,授权使用“味见汉中”品牌的企业达到42家。在机场、高铁站、公交站设立大型广告,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发布宣传片,在移动客户端置入定制视频彩铃,累计传播量1.2亿余条。西北首届道地药材博览会暨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汉中仙毫全国经销商大会暨茶产业高峰论坛等高规格农业对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汉中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通过参加展会、直播带货、网络专店等形式,促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激活。有序加快农村承包地流转步伐,全市承包耕地流转率达30.5%。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达5.1亿元,“空壳村”全面清零;汉台区红星村入选农业农村部《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11个县区都挂牌成立了“两山银行”,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实现形式,打通了农村资源资产转化增值的新路径。
促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乡村新画卷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全市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十镇创优、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三年行动,全市11个创优镇、110个示范村、1937个整治村以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公园城市、活力集镇、美丽乡村建设加快起步,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市新改建卫生厕所2.61万座。结合“国卫”复审,在汉台、南郑、城固等与中心城区接壤的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改造旱厕1.96万座,在这一地区历史性地实现了旱厕“清零”,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卫生健康水平。全市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进一步有效治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农村水电路网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望过去的2020年,汉中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望即将到来的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坚守初心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奋力开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邱伟陈海云)城固县双溪镇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努力培育壮大“五上企业”,为加快镇域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今...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