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城固县江湾移民搬迁安置社区见闻

汉中日报 2020-09-20 10:26 大字

本报通讯员 洪维 王晓华 走进城固县江湾移民搬迁安置社区,一幢幢楼房整齐林立;一路之隔的江湾移民扶贫产业园里,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沿路而建,碧绿的河水从中间穿过,将社区和产业园装扮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江湾移民搬迁安置社区位于城固县城西郊,安置区占地550亩,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共安置避灾生态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222户1.2万人。

在江湾移民扶贫产业园的千如集团汉中锐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包装组组长黄丽萍两手飞快地转动转盘,眼睛紧盯电子计数器,仔细核对每一盘电子产品的数量。“电子产品小,机器检查一遍后,还要人工仔细检查一遍,才能进入包装盒。”黄丽萍说,“产品经过我们组这个环节就直接出厂到客户手上了,这些电子产品会用到汽车、飞机上,坚决不能有丝毫差错。”

黄丽萍是三合镇铁路村贫困户。之前,全家人居住在砖土结构的旧房子里,一家人就靠丈夫搞装修挣钱。2017年,黄丽萍家享受移民搬迁政策在江湾社区买了一套搬迁房,住上了安全房,她也在移民产业园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黄丽萍一年后被提升为包装组组长。“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能挣到3000多元的工资,还能照顾到孩子和生病的婆婆。”黄丽萍高兴地说。

66岁的潘祥华是沙河营镇刘叶村的搬迁户。2019年3月住进江湾社区后,社区干部推荐他参加技能培训,成为社区的一名保安,每月1500元的收入让他非常满意。“年龄大了,种地没技术,当保安看个门还行。”老潘乐呵呵地说,“搬到这里来,我不仅住上了新楼房,还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真的没想到呀!”

乐业才能安居。城固县按照“总部在园区、工厂在社区、车间进村庄”的思路,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从用地、审批、房租、税费、用工、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引进电子加工、服装生产、乐器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安置点配建的营业用房开办社区工厂,哈瓦娜乐器、克莱德服饰、锐杰电子等一批企业先后入驻江湾移民扶贫产业园,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产业和人群的聚集也带来服务三产行业的兴旺,为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我们这里的搬迁群众有的在对面的工厂上班,有的在社区当保安、保洁员,有的自主创业开商店,社区住的人多,小生意也好做。”江湾社区党支部书记郑全娃说。

三十出头的陈韩玲2016年刚住进江湾安置区的时候在县城手机店打工,丈夫在酒店上班,两人一年收入三四万,除去开销所剩无几。2018年,两个年轻人瞅准商机,在家门口租了三间门面房开起了餐馆。这里职工、居民集中,人来人往客源多,她家服务好,价格也公道,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去年收入超过15万元。“自己做生意时间自由,给自家餐馆打工干劲更大、挣得钱更多。”陈韩玲笑着说。

搬迁群众张保华则选择了在社区开便利店,既方便居民购物,自己也能每天按时接送在社区幼儿园上学的孩子。妻子发挥自己的特长,组建了社区文艺宣传志愿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当年还担心搬过来没有经济来源,现在开商店每月随便都是3000到5000元的收入,不用风吹日晒,一家人还能在一起,日子过得很快乐。”张保华说。

为了让搬迁群众能够安居乐业,江湾社区按照县上提出的“搬出地管理地和林、迁入地管理房和人”原则,为搬迁群众入住后提供就近享受同等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昔日奔波在乡间的农民,也过上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城里人生活。

新闻推荐

提起精神 过好日子

王国荣(右)正编筲箕。通讯员肖昆刘纪彦文/图8月26日,秋日的阳光温暖静谧,在城固县二里镇大同村的农家小院里,王国荣坐在轮...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