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固出土的戴青铜面具的是谁?

汉中日报 2019-08-14 09:26 大字
刘乐

在城固县湑水河东岸的宝山镇苏村以北,有一处商代遗存肖冢。1976年10月的一天,村民李某在冢下姜窖中取土时,一镐下去挖开了窖藏数千年的商代遗物,出土青铜面具23件。这些面具平均高15.9厘米,宽16.3厘米,275.5克。脸形有椭圆和圆形两种,目框深凹,眼球外凸,中有圆扎。脸壳外凸内凹,五官位置与人的面部相近。两耳直立,悬鼻突起,透雕獠牙。铜质较好,独具城固地方特色。专家研究认定,城固出土的这些青铜面具与商代巫舞求雨之祭有关。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为远古商王朝的国之大事。天遇大旱,便要祭天祈雨。祈雨是严肃活泼的,通过跳巫舞求雨来体现。商代的舞容到底如何?我们通过下列几个字得到印证。甲骨文的“鬼”字形象地展示为一人戴有巨大的面具状;“畏”字则是戴面具者手持一把戈;“魅”字则是戴面具者身上涂有黑夜能闪烁磷光的磷之状。由此知道跳巫舞有面装,有舞具,有音乐,有内容。巫是祭祀的施行者,那么戴青铜面具的巫又是什么人呢?史载,商代实行的是神权政治,祭祀活动由商代的神职官员巫来掌管。巫因充当人神之间的媒介,所以地位高,权利很大。如《尚书·君奭》说:“巫咸乂王家”,意思是巫官咸协助商王治理国家。巫舞求雨的祭祀一般在土筑之台上进行。于是,戴上青铜面具的主祭官巫,在巫舞求雨祭台上,完成着“以舞降神”的祈雨神圣使命。

今宝山境内的湑水河东北岸的七女冢,《水经注》记载:“如七星,高十余丈,周回数亩”,以及房冢、塔冢、肖冢等。一河之隔的西岸连花池村的的“韩信台,高十余丈,上容百许人”(《水经注》)等十多个土台遗存,都形成于商代。它们曾是殷商先民祭天祷雨的神圣祭台,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考古研究价值。

新闻推荐

驾车撞人换车顶包 自食其果

伪造的交通事故现场。肇事车(上)和顶包车(下)。本报讯(郭庭玮刘顺成记者张大鹏)司机顶包的事件时有发生,但肇事车顶包的事却少有...

城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城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