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新思想新理念奋力追赶超越

汉中日报 2017-12-07 12:06 大字

马军一、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汉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不平衡方面。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2016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8:42.8:39.4,一产占比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占比分别低于全省6.4、2.8个百分点。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供给需求不平衡。从供给侧看,汉中市生物、矿产、水能、旅游丰富,但低附加值产品供给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供给不足矛盾并存。从需求侧看,投资仍然是拉动汉中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低于全省0.2和12.4个百分点。三是区域发展不均衡。2016年,6个平川县、5个山区县经济总量占比分别为81.4%、18.6%,5个山区县经济总量之和分别低于汉台、城固经济总量。四是产业关联度不高。主导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除装备制造业外,其他产业大都呈现“小、散、低”的特点,与主导相配套的企业横向联系不紧密。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较大。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89:1,高于全国2.72:1平均水平;贫困面广量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不充分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发展不足。2016年,汉中市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二是经济外向度低。2016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为7亿元,外贸依存度0.6%,低于全省12.3个百分点。三是园区潜能释放不够。园区缺乏大集团引领、高科技支撑、全链条布局,对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集聚能力较弱,资源优势、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四是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公共服务供给整体不足,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突出。市政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配套设施欠缺。

二、坚持目标导向,科学确定汉中两步走的奋斗目标 ——到2035年,全面实现“三市”目标。随着经济体量增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升级,2020-2035年经济增速会有一定回落,预计年均保持在7%左右。到2035年,人均GDP将超过2万美元,比2020年翻一番,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全面实现。

——到205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按照世界发达经济体增长经验看,2035-2050年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预计年均保持在6%左右。到2050年,人均GDP将超过4万美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较2035年翻一番半,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实现。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具有现代化经济特征的“三市”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三市”建设目标,抢抓西成高铁开通带来的消费红利、产业红利、改革红利、开放红利,坚持把“五新战略”作为行动指南,着力推进“四大基地、十七大工程”建设,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培育新动能。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以“四化同步”发展为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现代材料产业、绿色食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四大基地,积极实施轻工纺织、能源动力两大工程,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二是紧抓改革开放,构筑新高地。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全面实施“四向融入”战略,努力打造“一带一路”源点城市,规划实施“一带一路”连接、全域旅游、“四向融入”三大工程,构筑追赶超越新高地。三是突出城乡统筹,激发新活力。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提升三大工程,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四是围绕保障服务,共建新生活。抓民生、增福祉,实施客运服务能力提升、通讯网络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脱贫攻坚、城乡惠民、美丽乡村振兴、社会综合治理创新七大惠民工程,共建幸福美好新生活。五是依托生态文化,彰显新形象。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深入实施文化振兴、生态文明建设两大工程,彰显真美汉中新形象。

(作者系市发改委主任)

新闻推荐

城固“四长”联动推进五大扶贫产业持续发展

本报讯(通讯员单庆华)城固县紧盯产业扶贫主战场,以产业扶持、就业跟进、金融支撑为导向,建立县长、局长、镇长(主任)和村扶贫互助合作社理事长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产业脱贫“四长”负责工作机制,凝心聚...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