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汉中 千年古堰的前世今生

陕西日报 2017-07-06 07:04 大字

本报记者 郭军 通讯员 王瑞琨

6月8日至9日,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组织专家组,对汉中三堰(山河堰、五门堰、杨填堰)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进行现场考评,考评组认为“汉中三堰灌溉工程”基本符合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条件,同意推荐申报。

在众多堰坝工程中,为什么汉中三堰会被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记者带你来一探究竟。

秦汉以来,在汉江的60多条支流上,先后建有100多处堰坝,密布在美丽的汉江盆地上。在上百处古代堰坝中,以褒河山河堰、湑水五门堰和杨填堰最有代表性。

这三处古堰,始建于汉代,经历两千多年的岁月更替,无数次的改造,至今仍在发挥着相当大的灌溉和防洪效益,滋润着汉中沃野千里。

变身石门水库的山河堰,位于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内,始修于约公元前206年,是汉中最早的灌溉工程。1942年改造后又称褒惠渠。1975年石门水库建成后,褒惠渠成为石门水库的南干渠一直沿用至今。如今,在石门水库风景区中还有很多历史遗迹。

惠泽3镇的五门堰,位于城固县城北15公里处的湑水河右岸。湑水河是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一级支流,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五门堰建于汉代公元7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因有5个引水门洞而得名,是陕西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远,至今仍发挥灌溉作用的一座古代水利工程。如今的五门堰还开发了水利、旅游、生态等设施。

至今灌溉1.15万亩的杨填堰,位于城固县北约10公里处的湑水河中游段左岸,始建于汉代,相传为箫何、曹参所修建。宋代前称张良渠,后因宋代洋州知州杨从仪作较大整修改造,灌溉洋州、城固2县农田5000亩,故名杨填堰。如今,杨填堰灌溉面积1.15万亩。堰渠自留村(今马畅镇辖地)进洋县境,至谢村镇汇入汉江。

千年古堰惠泽一方水土,一方水土传承千年文明。汉中三堰至今仍浸润着汉中大地,见证着中国灌溉的文明进程和新发展。

新闻推荐

红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纪念馆开馆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6月30日,中共汉中市委在城固县小河镇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纪念活动,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小河口会议纪念馆开馆揭牌。1932年12月7日,红四方面军抵达城固县小河镇,12月9...

城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城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