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41万贫困群众吃上“扶贫套餐” ——陕南移民搬迁系列报道之一

陕西日报 2015-07-17 18:48 大字

佛坪县十亩地集镇迁建点移民安置房一角。 本报记者刘强通讯员胡贵军摄

 本报记者 程伟 齐卉 霍强

7月8日下午5时许,陕南移民搬迁白河县西营镇天逸社区居民陈晓青,在自己开办的天逸辅导托教所忙得不亦乐乎,不仅要给孩子们做晚饭,还要辅导孩子们的学习。

陈晓青一家3口,原居住在偏远的大山里,属地灾户,也是贫困户。2013年住进120平方米的新房,在社区帮助下,她利用新居楼一层门面房,开了家辅导托教所,托管社区留守儿童30名,去年纯收入3万元。她说,搬进社区后,不仅不再为地灾担惊受怕,还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据了解,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实施4年来,通过“靠城靠镇靠园区”和“进城入镇驻社区”集中安置政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秦巴山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破了“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还通过“挪穷窝、移穷业、断穷根”的“扶贫套餐”,让4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挪穷窝”:移民新址无一户因灾受损

自然灾害多、贫困程度深、生态责任重、发展差距大,是陕南地区长期的“心痛”。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陕南总面积的50%以上;因灾致贫、因生存条件差致贫的人口,占陕南三市贫困人口的95%。

为让陕南群众摆脱灾害侵袭,加快脱贫致富,“挪穷窝”成为陕南移民搬迁的“先手棋”。为实现精准搬迁,陕西省坚持两灾户、贫困户和特困户“三个优先”,村镇县三级审定公示制,对集中安置户每户补助4.5万元,分散安置户补助3万元,特困户和危困户每户增补1万元,4层以上楼房化安置每户增补5000元。

7月10日,记者走进城固县董家营镇徐李湾集中安置点,一幢幢青白相间的新居整齐划一,宽敞硬化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家家门前种有玉兰花等风景树,路灯、报栏、体育健身广场、公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每户还建有商业门面房。该安置点以镇为中心,2011年启动建设,规划安置搬迁户500户,目前已入驻178户,其中贫困户占到三分之一。

“现在的居住环境,和我打工的城市没两样,常常让我感觉在梦中。”搬迁户冯景华说,他家原先住在山沟里,每逢雨季,年年漏,年年修。陕南移民搬迁实施后,他享受搬迁补助款3万元,2012年搬迁住进安置点楼房,让他欢喜的几天睡不着觉。

今年6月以来的持续强降雨,致使黄家港村发生了房屋倒塌现象,而紧邻的徐李湾移民安置点却安然无恙。黄家港村特困户吴业永家的3间破旧土木结构房屋,其中1间土墙已经坍塌,屋顶的木梁也已变形。让他欣慰的是,他家已被列入今年徐家湾安置点特困户交钥匙工程,年底就可入住。

4年来,陕南三市累计搬迁贫困户13万户41万人,其中安置特困户2.6万户6.7万人。移民新址没有一户因灾受损,彻底打破了“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与2010年相比,陕南地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伤亡率分别下降80%和70%。

   “移穷业”:传统农民变为产业工人

挪了“穷窝”,再移“穷业”。陕南移民搬迁实行“一点一策、一户一法”、“以业留人”的政策,不仅“倒逼”搬迁群众发展意识增强,思维眼界也不断开阔,不少传统农民正悄然向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工人、市场主体演变。

镇安县云盖寺镇花园社区,2012年4月开建,工程分5期,目前1期工程已入住1112户4716人,其中贫困户292户960多人,特困户44户110多人。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有业安置,社区同步建设了20栋中小企业孵化园标准化厂房,在临近村组建起2000亩设施大棚和1000亩标准化茶园,通过开展劳务输出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实现以业留人、以业致富。

“过去在山上务农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日子得过很艰难。”搬迁户张贵喜一家4口,曾是云镇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她说,自从搬进社区新居,眼前的一切都是亮堂的,像换了一个世界,虽然有压力,但也有了奋斗目标,不仅活得自信了,还有浑身使不完的劲。如今,她白天做社区保洁员,闲暇时为一家企业做刺绣,去年纯收入达3万元,全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

白河县仓上镇裴家社区,规划搬迁400户1500多人,目前已搬迁安置266户近1000人。通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不仅让众多搬迁群众成为产业工人、职业农民、种植大户,还实现了搬迁群众离乡不离农,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搬迁户庞在国,搬迁到社区后,原来家里的6亩坡耕地和2亩宅基地,被园区企业流转复垦,不仅每年有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他本人还被园区返聘为工人,每月工资3000元。目前,仅裴家社区转为园区产业工人的就达250余人。

据统计,4年来,陕南三市搬迁群众年人均收入已由搬迁前的4151元提高到去年7478元。

“断穷根”:让就业创业路更宽

陕南移民搬迁,不是简单的人的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服务管理能否跟得上,能否为搬迁群众创造多途径就业创业渠道,才是实现“断穷根”的关键所在。

白河县西营镇天逸社区,5期规划移民2000户,目前已入住818户3126人。按照“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的思路,他们采取“以县城的标准规划建设,以社区的思路管理服务,以市民的理念培育居民”,不仅水、电、路、讯、网入户,道德经上墙,图书馆、幼儿园、卫生室、超市、学校、健身娱乐广场等配套设施样样俱全。还为每户统一颁发了《居民户口簿》,实现了《一户一法增收明白卡》网络化管理,每户的家庭情况、增收目标、增收办法,以及结对帮扶联系人等,打开电脑一目了然。目前,社区已累计帮扶607户,扶持成功创业12户,带动就业1125人。

白河县仓上镇裴家社区,按照“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原则,实行分类帮扶。针对普通搬迁户,采取园区务工、劳务输出培训等,提供多渠道就业创业途径;针对37户特困户,除实行交钥匙工程外,镇政府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菜园子工程,目前已为20户特困户分别免费划分了一分地,解决了家庭吃菜问题。

据悉,4年来,省市县累计整合资金75.6亿元,全部或基本建成2027个移民安置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惠及搬迁群众86万人,累计有14.7万搬迁群众就近在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就业,16万搬迁群众进城入镇发展二、三产业,近万群众通过公益岗位落实就业,三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1万。

新闻推荐

打造红色家园 城固县建立非公企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

城固县五郎园区党群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接待来访党员职工,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城固县依托汉中航空工业园区等非公企业集聚区,成立了非公企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为党员职工搭建了红色温馨家园,园区对...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