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刘镇华曾移居城固
□龚民权
十余年前,我在编修《城固县龚氏宗谱》时,走访了当时已80多岁的两位老人。这两位老人都住在陈邸村里,一位是曾在刘公馆即刘镇华在陈邸村住处的账房先生龚锦秀,一位是厨房的杂役(担水劈柴)马义福,从他们的讲述中我知道了刘镇华的一些身世和历史情况。
刘镇华,字雷亚,河南巩县人,1883年生于一个小商之家,幼年时家道中落,由父亲教授《四书》、《五纪》考中秀才。后来就读保定北洋优级师范学堂和直隶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在开封中州公学任庶务长。1908年刘镇华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刘镇华受命到嵩县羊山动员那里由王天纵率领的一支“刀客"武装参加反清斗争,这支武装部队后来成了他发迹的资本。1911年12月,刘镇华动员王天纵转战陕西。于是,这支武装西出潼关,投入了西北军政府秦陇复汉军大都督张钫部下。张钫任王天纵为东征先锋官,刘镇华被任为书记官,后提升为参议。民国成立后,刘镇华掌管了镇嵩军,又有豫西一块地盘,开始了他的军阀生涯。1918年3月,刘镇华曾任陕西省政府主席。
抗战期间,河南沦陷,刘镇华带着眷属和部分部队来汉中城固避难。他要当时城固县长游适吾给他找房子。 条件是距县城不远,交通方便,房子较好。后来选中了陈邸村,该村离县城不足一公里,村里住着本县有名望的四大家族之一的龚姓大户,房子好,多为青砖铺地的四合大院,而且有的城内还有房子。刘镇华听说陈邸村住着龚姓大户,想起了曾在上海时见过面的陕西城固籍同盟会员龚锦章。 莫非是他家?便派人去打听, 果然龚锦章就住在陈邸村。 刘便骑马带随从去拜访龚锦章先生。 龚锦章闲居在家多年, 听说有一骑马带兵的长官来找他, 不知何事, 疑虑重重,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 又是带兵的长官来找, 吓的他不敢出门去见。 随从副官再三对家人说明情由, 他才将刘镇华迎入室内。毕竟曾在上海同盟会开会时见过几次面,且都是同盟会员,刘镇华说明来意,龚锦章疑虑顿解,并满口答应为他出面联系住房。随后,龚锦章便动员族中几家大户腾出了房子,让刘镇华眷属及部队住进了陈邸村。龚锦章为了尽地主之宜,还将自己一院房子全部腾出让刘镇华住(村里人直到现在还称此院为刘公馆),龚便住到城内察院巷去了。
刘镇华住陈邸村后,在村里修了一个岗楼和阁楼(解放后拆除),由于日夜都有士兵站岗,贼匪倒也不敢进村骚扰,村里百姓尚且平安,随后他率部整修拓宽了从村里至县城小西门外的公路。原来县城与陈邸村之间的路宽不足八尺,且凹凸不平,士兵列队过往不便。整修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完工。路修好后,每天早上士兵在公路上跑操,刘镇华则骑一瞎了眼的高头大白马,遛至汉江河桥头再转回公馆办公。提起这头瞎了眼的大白马,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在河南时,一次刘镇华部队与日寇作战,部队被日本鬼子打散了,他骑马突围被日本兵紧追不舍,追到河边,日本鬼子一枪打来,没想到那马头一扬,飞来的子弹打伤了马的右眼,他却安然无恙,马驮着他趟过了河,日本兵在河边放了几枪便走了,他和马都脱险了。从那后,马的右眼瞎了,但他对马钟爱有加,他走到哪里,都会将马带到哪里,这次避难又将马带来城固,他不但给这匹马吃得好,每天还让马夫将马全身刷洗得干干净净,夏天还专门为马做了一个大蚊帐,将马拴进蚊帐里。他离开城固时,因准备去台湾无法再将马带上,便将马交一留下的老兵喂养,没想到刘镇华走后,这匹马不吃不喝整三天而亡,老兵不忍吃马肉,找来村民将马抬至村后一高地埋葬,堆一坟头,人们称那块地为白马坟。
再一件事就是在陈邸村办起了学校。他将村东三圣祠庙内设的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个教师的小学,又修了几间教室,购置了课桌,办公用品,并从眷属中选择了几名老师任教,本村、临村小孩均可在校读书,学校以庙为名称三圣祠小学。解放后改为陈邸村小学。刘镇华的母亲当时70多岁了,据说也是寒家出身,织布纺线都会,很随和。刘母时常与侍从拄着拐杖去农家拉家常,有时还会坐在农家的织布机上织布让大家看。
日本投降后,接着又是国共内战,刘镇华离开城固时曾留下了许多老弱病残的士兵,这些兵后来都在城固安家定居了。 在陈邸村定居的就有10余人。
住在陈邸村一单姓老兵,时年已80多岁,身体尚硬朗,据他讲,当时国共内战,刘见国民党大势已去准备去台湾,走时对士兵们说,愿跟我走的就走,不愿走的给你们路费你们回家或就地生活。一些老兵见城固地方好,物产又丰富,便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刘镇华离开城固后, 先移居开封,1948年7月又迁居上海,1949年去了台湾,1956年11月18日病逝于台北市家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余庆华记者赵骞)2014年以来,城固县检察院以查办危害民生领域职务犯罪为重点,深入开展贪污、受贿案件查办工作,已侦结案件26件,办案件数比2013年增加了20%,大案占比达70%,收到了较好的政治效...
城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城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