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妆品轮番涨价 保障民生需多管齐下
新年伊始,受天气和节日等多因素推动,猪肉、蔬菜等食品价格仍在保持2012年12月以来的涨势,不少化妆品品牌也不堪落后加入涨价大军。
专家认为,受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因素影响,物价的上涨可能成为长期趋势。建议靠增收、减税、降渠道费用、保中低收入群体等四大手段,保住百姓的钱袋子。
食品、化妆品轮番掀起涨价潮
北方的严寒雨雪天气和南方的持续低温,不仅让居民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更让各地猪肉、蔬菜等价格上涨之声再起,百姓日常支出明显加大。
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最后一周,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2.9%,猪肉批发价格上涨0.9%,全国鸡蛋零售价格也连续上涨。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下旬,中国50个城市主要食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以肉类和蔬菜上涨幅度比较明显。
农业部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以来,猪牛羊肉和鸡蛋价格持续上涨,蔬菜价格涨幅较大。12月24日-30日,全国农产品(5.77,0.00,0.00%)批发价格指数为200.69,较上周上升2.31个点。其中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牛肉、羊肉、鸡蛋和猪肉价格分别连涨12周、10周、7周和5周。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中25种价格上涨,为连续第9周上涨,部分品种涨幅超10%。
不仅仅是食品,SK-II、迪奥等高端化妆品,欧莱雅等中端化妆品也都加入了涨价的大军中。SK-II官方客服介绍,目前原材料和人工成本都上涨,为了确保产品的品质,所以价格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几乎所有系列价格1月份开始都有所上调。
上海市民王小姐是欧莱雅的用户,1月6日,趁着某系列面霜价格尚未上调,她又屯了两瓶。“客服告诉我说很多产品都在陆续调价,而且总体也是上涨的趋势,175毫升装舒活液的价格上个月就上涨了。"
物价上涨或成长期趋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从物价运行规律来看,本轮CPI筑底基本完成,开始酝酿新的上升周期,预计2013年CPI同比将进入上行周期的初期。
专家认为,影响物价上涨的原因还有:一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持续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的泛滥,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风险仍然存在,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可能重新抬头;二是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资源品价格改革带来的资源品价格上升及城镇化导致的土地成本上涨等结构性通胀因素将中长期存在。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粮食价格短期看国际传导,长期看成本。“中国与美国CPI中食品的走势具有较好的同步性。一方面,预计2013年PPI的上涨意味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另一方面干旱等因素可能导致美国粮食价格继续向上,以上两个因素将导致2012年粮食价格涨幅高于2012年。"
钟伟的研究发现,自2002年以来,翘尾因素决定CPI方向的规律从未打破,新涨价因素无论多少只影响CPI的幅度,而不能左右CPI的方向。
增收减税降成本是保民生关键
不少专家指出,在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上涨难以逆转的情况下,如何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让企业税负轻下去、让渠道成本减一点、让大家后顾之忧少一些,或许才是刺激消费、保障民生的关键所在。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认为,除了让百姓增收之外,还可以通过个税改革的方式,为百姓减负。如参照其他国家做法,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财政政策的实施方向,除了扩大支出以外,需要更加重视减税的作用。在“营改增"试点扩大减轻相关企业负担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一步减轻中等收入者税收负担,以刺激消费、优化经济结构。
部分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税制结构中,30%为直接税,70%为间接税。间接税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要素之一,可能被企业附加在商品的零售价格中,最终转嫁给终端消费者。
汪蔚青说,在通胀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仍应大力推进结构性减税的政策,通过降低小微企业负担、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大纳入营改增的行业范围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稳定消费品价格。不过,减税也需要有针对性,不能所有行业普减。“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助力棒,对于新技术、新能源等行业可给予一定的税收支持,对于一些环境污染型或‘夕阳’行业,特殊对待"。
此外,还可通过加大“农超对接",降低蔬菜等农产品的物流成本,降低农产品的最终价格;同时,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求,减少中低收入者的后顾之忧。
新闻推荐
尽管目前国人对于口腔护理方面还是不太重视,但杭集人相信,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口腔护理用品市场有巨大潜力。欧美都是在药店销售口腔护理用品,而国内还是在超市。杨兆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