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彩妆界的“半壁江山”都在降价 这意味着什么

联商网 2017-01-23 10:00 大字

[摘要]2017年开年一线化妆品牌开启降价模式,这场降价大战首先由迪奥拉开帷幕。 1月1日,迪奥下调了部分彩妆售价,降幅控制在5%-10%之间;1月5日起,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包括雅诗兰黛

2017年开年一线化妆品牌开启降价模式,这场降价大战首先由迪奥拉开帷幕。

1月1日,迪奥下调了部分彩妆售价,降幅控制在5%-10%之间;1月5日起,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品牌包括雅诗兰黛、倩碧、魅可、芭比波朗、祖·玛珑、Tom Ford和Michael Kors将下调部分彩妆和香氛产品的建议零售价格,涉及300多个品牌,降幅从5%-20%不等。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也宣布从1月15日开始,将旗下兰芝、悦诗风吟、伊蒂之屋、雪花秀四个品牌的327个单品零售价下调3%-30%,此外,欧莱雅集团旗下兰蔻、植村秀、美宝莲、圣罗兰等都加入了降价阵营,这就意味着彩妆界的“半壁江山"都在降价。

意在市场

各大化妆品集团选择在现在降价,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响应三个月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10月1日起调整化妆品消费税"的政策,实际上更主要的是为了争夺彩妆市场。

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副总经理汤琦君告诉记者:“大牌降价并非所有产品普降,只是局部降价。前期化妆品品牌都在线上渠道有比较多的投入,现在降价也符合消费者的降价预期"。

资料显示,2016年各大高端品牌纷纷发力线上。9月6日,LVMH集团旗下主营美妆的品牌娇兰入驻天猫,成为继丝芙兰、MAKE UP FOREVER后,该集团在线上的第三个品牌旗舰店。资生堂更是在7月淘宝天猫全网美妆热销品牌TOP10中夺魁,而雅诗兰黛集团在天猫已经开设6家旗舰店。2016年雅诗兰黛的财报中提到,截止6月30日,雅诗兰黛净销售额约为人民币750.50亿元,其中彩妆版块全年净销售额为313.40亿元,占比41.7%,而中国大陆地区的高速增长就得益于其线上业务的提升。

虽然中国彩妆市场发展迅猛,但是市场容量仍然不足200亿。凯度消费者指数指出,2015年中国彩妆市场份额达到116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16%,这还不及护肤市场的三分之一。如果彩妆不能够持续快速的增长,那么也只会是“短暂的繁荣"。

影响国货

除了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外,价格也是阻碍彩妆发展的一大壁垒,消费者显然更加偏爱价格并不过分昂贵的中高端品牌。而年轻消费者是彩妆品牌的主力消费群体。

“大牌也在抢夺年轻消费群体,兰蔻邀请关晓彤做网络推广就是其中一个例子"。阿芙百货总监李本勇认为:“市场消费已经碎片化、个性化,对大牌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这对于能跟上消费升级的国产品牌来说,是个很好的增长机会。当然,这也是威胁,因为大牌降价会抢掉一批高消费的年轻群体"。

近年来,国产化妆品品牌如百雀羚、佰草集和阿芙精油等都扩充了彩妆产品线,跨过“七年之痒"的玛丽黛佳也做的风生水起。在这场诸侯割据战中,高性价比、个性和时尚缺一不可,彩妆品牌要想突围,产品创新和价格美丽同等重要,大牌平价替代品就是依靠美丽和价格获得良好的生存空间。

商场机遇

此番一线化妆品发力线下实施的降价策略,对于商场来说也是利好。以魅可为例,魅可无暇定制粉底液原价390元,现在建议零售价只有320元,国内外价格无限接近。

商场化妆品专柜也适时推出VIP专属增值服务,通过BA专业的讲解推荐、开设美容坊等举措吸客。

这或许是将海淘消费者拉回线下商场的一个契机。

目前,化妆品品牌的彩妆类产品大面积降价,但护肤品线并没有任何“风吹草动"。汤琦君告诉联商网:“护肤暂无业绩断崖压力,预计暂不会大面积降价。另外,降价对于奢侈品来说,意味着品牌自信不足,会导致顾客对品牌的疑虑,甚至直接更换品牌,这不利于企业生存"。

新闻推荐

中国彩妆市场九大消费趋势 年轻顾客成“金主”

副标题#e#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的数据显示,中国快消品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仅为3%,但彩妆品类则持续保持两位数成长,达13%,成长速度领跑快销品整体。那么在这13%成长的背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