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秘37°致力生物发酵化妆品领域,开拓市场新空间
[摘要]4月30日,LG生活健康旗下中高端护肤品牌 SU:M37°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在杭州银泰百货武林店开出在华首家门店,加快其多品牌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SU:M37°的这一系列动作引起了业内
2.发酵技术在增强植物原料功效、降低毒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虽然植物原料在化妆品中应用广泛,但是大多数植物从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进行过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质量的评估。所以“天然化妆品”依然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禁止使用的植物原料有78种,禁止使用的植物性来源单一成分约90种。如细辛、白芷、补骨脂、石榴皮碱、无花果净油等。
植物原料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风险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来因素:重金属、农药残留、合成树脂单体的残留。另一个是内在因素:可能含有的风险成分。对于外来因素的安全风险,可以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大幅度降低。
而对于内在安全风险,随着植物化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药理病毒学研究的发展,也将会有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技术手段,其中生物发酵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
发酵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生理活动,借助于酶的作用对有机物进行分解、转化取得C、N、维生素等各种营养以生长菌体,同时产生各种次级代谢产物,如多糖、氨基酸等的过程。微生物在自身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胞内胞外酶,如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淀
粉酶等。能够进行水解、氧化、甲基化、酯化反应等多种反应,分解转化底物而生成新的活性成分,同时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
通过微生物转化技术,以植物中含有的某一单一有毒物质为微生物作用的底物,通过酶的参与,进行生物转化,得到经过特定部位修饰的转化产物,这种产物较原来植物中的有毒物质的毒性低,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研究表明,红参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众所周知,免疫反应在宿主防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可能引起中毒、皮肤过敏。研究发现,发酵红参对酪氨酸酶活性和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比未发酵的红参更有效。
在皮肤致敏试验中,发酵红参的刺激致敏率明显低于未发酵红参。同时,高剂量的未发酵的红参(10%)显示出毒性,而发酵红参显示出较低的毒性。以中药渣为主要原料,固体发酵法培养的灵芝固体菌质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灵芝菌质多糖、灵芝酸三萜及蛋白质等),重金属含量低,毒副作用小。
生物发酵技术袭来化妆品代工产业链悄然升级
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实从消费者需求培养和引导方面,从化妆品代工行业产业链调整升级方面,都产生了值得我们重视的影响。
以常规的产品经理思路出发,任何产品缔造者都会深度研究和追随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但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作用力,因为很多消费者也会受到新型产品的教育和引导,从而改变或者校正自己的消费观念。
另外,各大化妆品代工企业作为整个化妆品产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越发感受到行业竞争已经不再仅仅是原来的价格竞争、服务竞争,而技术竞争、独有配方竞争才是当下市场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赢得市场的关键。
1.市场竞争硝烟弥漫?代工企业角色“不可或缺”
中国目前现有化妆品企业4000多家,约2万个化妆品品牌,大批不具备生产实力的小品牌都会找化妆品代工企业合作;另一方面,大量的美容美发机构及大型卖场、日化连锁经营公司等也对代工有较高需求。
可以说,本土日化代工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长期以来,中国都被认为是世界工厂。由于不掌握产品研发的核心技术,只能以低廉的劳动赚取全球产业链上最低端的制造费。而在日化行业,这一现象同样明显。
有数据表明,目前在中国从事化妆品代工的企业起码有2000多家,且集中分布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代工企业为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算得上是一枚坚盾。
然而,行业内流传这样的说法,95%左右的代工企业多是年销售额在5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过亿的代工企业屈指可数,不管此种说法有无水分,或多或少都能说明该领域有限的实力决定了绝大部分企业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代工主要分为OEM和ODM,它们的发展与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程度休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