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土化妆品发力高端市场,未来可能发展潜力巨大

化妆品安全网 2016-10-15 20:09 大字

[摘要]在我国的 化妆品 市场上,本土品牌始终停在中低市场,高端市场一直被外资或海外品牌所占据。现在,在“面子工程”上,消费者越来越舍得花钱,国产化妆品在成功征战完中低端市

在我国的化妆品市场上,本土品牌始终停在中低市场,高端市场一直被外资或海外品牌所占据。现在,在“面子工程”上,消费者越来越舍得花钱,国产化妆品在成功征战完中低端市场后,也开始发功高端市场,发起全新的市场博弈。

本土化妆品发力高端市场,未来可能发展潜力巨大

Burberry、YSL、GeorgeArmani,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若干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于此同时,雅芳(AVON)、欧莱雅卡尼尔、联合利华旁氏,这些耳熟能详的国外品牌,则在激烈的竞争之下,纷纷黯然离场。

在外资企业林立的经济之都上海,国产化妆品牌与国际化妆品牌之间的竞争随处可见。无论是地处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步行街,还是上海核心的传统商圈中,老面孔撤出以及新品牌入驻的景象随处可见,而那些进入较早的外资品牌也都注意到了这点,开始装修升级自己的专柜门面,那些原本只做时装的国际大牌公司,也都在加速抢占各大城市高端商场的化妆品专柜。

曾几何时,外资化妆品牌在中国高端市场长期垄断着主打地位,彼时的国产品牌更多在三、四线城市的主流市场称王。但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以及在中低端市场的成功,国产化妆品牌早已不再满足于只占领中国中端化妆品市场,而是正式开始向高端市场发起了围剿。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未来5~10年,国内化妆品市场本土化妆品牌有望逐步替代外资品牌,本土化妆品牌存在大量的发展机会。

本土化妆品发力高端市场,未来可能发展潜力巨大

新印象:前10名化妆品牌中国占据半数

由于外资化妆品牌长期在中国市场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大众对于国产品牌的印象依旧是“三、四线城市主打”。不过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中国化妆品零售发展趋势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前10位化妆品牌中,国产品牌已占5位,而在3年前,仅有2个中国化妆品挤进了前十位。

此外,在中国整体快速消费品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化妆品市场增长形势依旧抢眼,在2013年~2015年期间,化妆品行业以7.5%、10%和12.8%的年增长率完成了三连跳,远超同期中国整体快消品3.5%的增长速度。

《中国化妆品零售发展趋势洞察报告》还指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高速成长主要缘于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意味着消费者需要购买更高端的产品和购买更多的产品种类。

在这一点上,国产品牌有着更为天然的本土优势。多位化妆品行业从业者表示,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化妆品企业更懂中国大众化妆品市场,这是国产化妆品牌得以崛起的原因,但同时,这并不代表中国化妆品牌在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

相反的是,在过去2年中,包括自然堂、百雀羚、相宜本草、佰草集等品牌均表现颇佳,对于国产化妆品牌而言,这是一场稳扎稳打的较量,与七八年前不同的是,如今被渐渐逼入死角的,是那些增长乏力的国外化妆品牌。

本土化妆品发力高端市场,未来可能发展潜力巨大

新态势:成为中高端市场的增长引擎

咨询公司欧睿国际(EuromonitorInternational)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美容与个人护理行业的高端品牌增长势头惊人,以6%的增长率首次超过大众品牌的增速,销售额高达近1000亿美元。另一家市场调研机构Technavio的一份报告则显示,全球高端化妆品市场将以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19年,该市场价值将达1260亿美元。

在国内,中国整体中高端化妆品市场金额增长率为8%,而这一高端市场的增长主要由彩妆、香水和护肤品驱动,在面部、身体及手部护理等多个子品类中,消费者均趋向于购买更高价产品,消费者越发追求正品及个性化产品,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很好地满足这一消费趋势的产品,都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高端化进程中,本土品牌对中高端化妆品市场金额成长贡献达到73%以上,其中仅自然堂就贡献了9%以上,这意味着国产品牌已成为中国化妆品高端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这对外资品牌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新闻推荐

国产化妆品围剿高端市场 新国货成品牌追逐新方向

在面子工程上,消费者越来越舍得花钱,国产化妆品在成功征战完中低端市场后,也开始发功高端市场,发起全新的市场博弈。 Burberry、YSL、George Armani,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若干国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