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资深工程师眼中的日妆、欧美妆与韩妆

化妆品安全网 2016-10-05 11:17 大字

[摘要]大多中国化妆品消费者对于外国化妆品品牌情有独钟,尤其是日系、韩系、欧美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资深工程师眼中的日妆、欧美妆与韩妆。 这个不是统计的结果,而是

大多中国化妆品消费者对于外国化妆品品牌情有独钟,尤其是日系、韩系、欧美系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资深工程师眼中的日妆、欧美妆与韩妆

这个不是统计的结果,而是个人的感受——所以它并不科学,但是可以对一个品牌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还有,我特别强调一下我对于韩妆的“不评论”态度,是因为韩妆实在是太难以理解了。这篇文章算是我对于韩妆的一个总体的认识说明,如果有偏颇之处,也希望大家指出来。

一个资深工程师眼中的日妆、欧美妆与韩妆

日系产品

日系的产品,往往强调肤感——或者说强调“几乎没有感受的肤感”。

小的时候读《菊与刀》和永井荷风,对日本人那种“尽量不吸引人注意力”的思路有了初步的认识,长大了知道日本女性生孩子的时候都基本不发出声音,地铁里面几乎没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捡别人失落的钱包——而在做护肤品的时候,也深深体会到这种“羞耻感”哲学。

日本的产品大多稀薄——中国消费者肯定觉得这个太没有料了;日本的香精大多寡淡——中国的消费者可能要仔细分辨才能感受到。

可是日本人的技术确实摆在明面上的——资生堂的三板斧(传明酸,乙基维生素C,4-MSK),KOSE的曲酸,甚至嘉娜宝当年出事儿的杜鹃花醇——你一眼看过去分明得很。

日本人真的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在做技术进步的,不管我们对于中日关系的看法如何,我们对于别人的长处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然后努力做得比他们更好。

日系:美白技术独步天下,肤感轻柔温和,但是有的时候会为了特定的肤感而牺牲一些功效性(比如防晒和清洁方面)。

一个资深工程师眼中的日妆、欧美妆与韩妆

欧美系

我在美国呆过很长时间,深深地了解这个跃马横枪的民族(愿意过平静生活的欧洲移民都去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平和的地方,到这来的都是和准备印第安人死磕的)的“粗糙”。

产品“出汗”了(一滴一滴的小液滴出现在膏霜上面),或者分水了,那里的人民完全视而不见(这一点在印度人民那里也看到过),你只要告诉他们——这里面有“某某某神奇成分”,她们就愉快地使用了。

欧美的产品往往对于肤感不怎么强调,相反对于成分更注重。想想看,宝拉珍选这样的品牌出现在美国是不奇怪的。皮肤科医生在美国很受尊重(也非常非常贵,看皮肤科往往一个小时什么问题没解决就已经好几百美元花掉了),所以有大量的皮肤科医生品牌出现。

欧洲呢,由于传统上存在大量的“药房”(这个“药房”和我们的药房概念还不太一样),所以欧洲对于“功效型产品”接受程度也非常高。Cosmeceutical(药妆)这个词来自于Cosmetics(妆)和Pharmaceutical(药)的合并,也是欧美人的发明。

为什么Skinceutical、Dr.Obagi、Dr.DennisGross、理肤泉、薇姿和宝拉珍选这样的品牌大行其道,其实是有历史和社会的根源在的。

欧美:更强调单一的成分或者几个成分组合的作用,对于肤感比较少在意(可能跟他们的感受性差有一定关系)。

一个资深工程师眼中的日妆、欧美妆与韩妆

韩妆

韩国朋友敏感,皮肤精致而挑剔。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配方只是差了0.1%的【EDTA二钠盐】(一个原材料,辅助抗菌),居然在韩国做测试,每次受试者都能把这个单品挑出来说:“这一个比较刺激”。

所以在韩国做护肤品并不容易。

但是另外一个方面,韩国的有关部门(类似于FDA的组织)对于国内的护肤品监管其实是非常宽松的——相比其他国家来说,基本上在韩国上市一个护肤品没有什么障碍——但是你能不能在市场上赢得客户,那是你的本事了。

我曾经拜访过一个韩国的小企业主,问他们护肤品上市之前做了什么测试没有,他一脸茫然地回答我说:“啊,还要做什么测试?我和我女朋友试了试,觉得挺好就上市了。”

相比国内的严格管理,当时我就泪奔了。

所以,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个在韩国已经赢得了她们本国人民群众的喜爱的产品,大体上你就得到了安全保障了(韩国姑娘真的很敏感)。但是,如果这个产品只是出口中国,那么你最好保持一个谨慎的态度来使用。

新闻推荐

香港莎莎“春天”来了?

从化妆品零售企业香港莎莎一直以来展现的数据来看,亏损不小,不过最近受集团主席、大股东郭少明增持消息提振,香港美容用品零售商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78.HK)周四股价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