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贝豪总经理信徒梁宏丽

化妆品安全网 2016-04-14 17:15 大字

[摘要]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梁宏丽及其贝豪经常被业界的人提及,而且越来越多。只要谈及面膜,自然少不了梁宏丽,少不了贝豪。 这些年来,贝豪好像一下子窜出来,火了,梁宏丽也成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梁宏丽及其贝豪经常被业界的人提及,而且越来越多。只要谈及面膜,自然少不了梁宏丽,少不了贝豪。

这些年来,贝豪好像一下子窜出来,火了,梁宏丽也成了行业当之无愧的“红人”,外界封她为“面膜教母”,但她似乎对此并不“感冒”。

有人说,梁宏丽太幸运了,可幸运又岂会是如此简单。贝豪蜚声面膜界的故事,其实可以看作是梁宏丽一段又一段的信徒之路。

梁宏丽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一手打磨的产品有着宗教般的痴迷。

她像雄鹰一样专注,翱翔在面膜的天空下,一圈又一圈地旋飞,目光如注,只为把藏匿在面膜深处的闪光点拽出来,不顾一切,竭尽全力!

从聚焦面膜品类,到发现“蚕丝面膜”,再到推出备长炭“黑膜”,直至对面膜产品成分和配方进行升级,开启面膜“花水”时代,梁宏丽莫不如是。

贝豪总经理信徒梁宏丽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梁宏丽看到一条新闻,新闻里说,2006年,整个台湾的面膜消耗量达到了5亿片。

5亿!这一数字让梁宏丽大惊失色。她想,只有2300万人口的台湾市场,一年的面贴膜就能消耗5亿片,那么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大陆,如果消费者使用面膜的频率能够与台湾女性比肩的话,那面膜的市场又将会何其巨大?!

彼时,面膜市场在中国大陆尚处于发轫之初,并没有如今百花争妍局面。

不过,对面膜有着天然狂热的梁宏丽依然相信女性的直觉,对贝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砍掉了做了多年的膏霜、洗护、彩妆等品类,全力聚焦在面贴膜这个当时并不起眼的品类身上。

对于贝豪,对于梁宏丽,这不啻为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一旦下注,便没有回头路。

梁宏丽却勇敢地做出了选择,更勇敢的是,她把每一个选择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没有梁宏丽当初这个决定,或许就没有贝豪的今天。

“我要做某个品类在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一定要突破人们对这个品类固有的认知,让大家完全没有想到,原来面膜可以做成这样,可以是这样的材质和表现形式。”

基于这个想法,2006年-2008年,为了打破传统无纺布桎梏,梁宏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发了疯似的寻找这样的材质,前前后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找得都完全没有信心了”,甚至她还找过做丝袜的工厂。

终于,梁宏丽在日本一家做无尘擦拭纸的百年企业找到了渴求已久的材质。贝豪,是全球第一家把这个材质应用到面膜中去的面膜工厂。

梁宏丽回忆找到这款材质时的情景时说,“当时辗转腾挪,几经周折,花了两年多时间才找到这款膜材,找到的那一刻欣喜若狂,两眼放光,情急之下竟用剪刀剪成面膜的样子,灌入精华液,马上敷在脸上,轻薄透软,薄如蝉翼。”

“取什么名好呢?”梁宏丽问身边的同事。

“很像蚕丝”,想了很久之后,同事不经意的一句话让梁宏丽灵感迸发,“好,就叫蚕丝面膜,就这么定了!”蚕丝面膜时代自此开启。

“皇天不负有心人”,现在回忆起这段经历,梁宏丽感慨万千。

对于梁宏丽而言,创新不是一句空口号,也不是一个梦,而是一个过程,裹挟着彷徨、失落、犹豫、孤独,绝望,甚至有时候要“自己革自己的命”,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立足,才不至于“被别人革命”。

“当我们轻薄隐形的优势褪去时,我们该怎么办?”梁宏丽反问。

那就要“自己革自己的命”,“当时我们判断,在轻薄隐形上面已经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创新,那我们就想在外观上和面膜纸的功能上做创新。”

梁宏丽反弹琵琶,推出与隐形面膜反差最大的黑色面膜,备长炭“黑膜”一出,“黑色旋风”无人抵挡。而这断断续续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产品如何创新?梁宏丽给出了一套别人看得懂却学不会的心法。

其一是,要喜欢,此事为大。梁宏丽说,面膜,我就是喜欢,喜欢用面膜时的那种感受,喜欢了才会去用,不用不会有感觉,用了才会把产品想清楚;

其二,“要像着了魔一样地日思夜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创新灵感。

有人说,贝豪很幸运。很多人只看到了贝豪如今的光鲜,殊不知背后不疯狂、不成魔的偏执与付出。

这就像烧开水,水要烧到100度才会沸腾,哪怕差1度也不行。一般人只看到了沸腾后的欢悦,却忽视了99度的忍耐与坚持。贝豪苦心孤诣,花了十数年专注面膜,在做前面99度沉默的事情,一旦沸腾,便成无双之事。

一片面膜,看似简简单单,但要真正配得上“面膜”二字,梁宏丽就花了十数年的时间。

新闻推荐

春日好风景 各特色化妆品单品牌店来袭

原来情势大好的多品牌化妆品店已经有点落后了,如今的化妆品大牌们似乎更热衷于开单品牌店,各特色化妆品单品牌店来袭,可是春日里的一道好风景。 据悉,在广州的几家高端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