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短期之内 屈臣氏要上市有点儿难

化妆品安全网 2016-03-08 08:04 大字

[摘要]企业的发展,行业的推动,上市就成了自然而然,只是短期之内,屈臣氏要上市有点儿难。日前,记者通过相关渠道获悉,李嘉诚旗下的百佳超市近期将连关三店,其中百佳超市成都

虽然百佳超市(中国区)公关部负责人此前对媒体表示,未来仍将选择合适地点再开门店,但冉立春相信“未来百佳不会回成都了”。就百佳超市的经营模式与未来发展规划,记者致函百佳超市中国区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对方仍未有回应。

屈臣氏上市仍无期

近年来,随着李嘉诚投资重心不断西移,“撤资”传闻一度沸沸扬扬。据市场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李嘉诚在内地抛售的物业已近千亿元。在香港投资界看来,由李嘉诚控制的长和系经常会将增长慢的业务变卖套现,再投资到高增长的项目上。

据熟悉李氏企业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对于李嘉诚来说,百佳超市更像是投资,而非事业。作为李嘉诚长和系旗下屈臣氏集团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百佳超市270多家门店位于香港。

而在中国内地,作为首家登陆中国内地的外资零售商,百佳从1984年在深圳蛇口开设第一家门店开始,30多年发展至今,如今退缩华南不足60家。可以说,百佳超市中国区在如今的长和系零售业务当中已形同鸡肋。

事实上,百佳超市整体近年来盈利率一直处于萎缩状态,据此前市场公开数据显示,百佳盈利率不足6%,低于其保健及美容业务盈利率9.3%的水平。

不独百佳超市,就连长和系零售巨头屈臣氏如今在内地也处于滞涨的状态。据长江和记2015年8月25日公布的上半年财报披露,屈臣氏中国在2015年1~6月实现营收111.26亿港元,这一数据相比2014年同期98.4亿港元增长13%,对比中国零售企业百强201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的26%,这一数据远不能称为满意。

而且,这个成绩背后,是屈臣氏中国店铺数目较2015年同期增加24%。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屈臣氏中国的平均单店业绩实际上在下降。

短期之内 屈臣氏要上市有点儿难

目前屈臣氏是李嘉诚和黄旗下除欧洲电讯业务之外,唯一仍未有资产上市的业务板块。

2013年,为寻求将旗下以屈臣氏为代表的零售业务分拆上市,李嘉诚曾欲将业绩较差的百佳超市公开出售,但因多方竞购者并未达到其预期价,最终选择放弃,后于2014年3月引入新加坡淡马锡集团,向后者出售屈臣氏集团24.95%的股权套现440亿港元,彼时双方同意,会积极探讨在两年至3年内把屈臣氏集团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做第一上市。

然而在2015年年底的屈臣氏175周年年会上,屈臣氏集团董事总经理黎启明对外表示,出售部分股权予淡马锡后,双方合作畅顺,现时暂无集资压力或急切性,亦未有上市时间表可言。

如今,两年时间转眼过去,市场风云突变,两年前未卖掉的百佳超市业绩持续萎缩,就连彼时盈利还处于高位的屈臣氏美容及保健业务也面临着滞涨状况,屈臣氏集团的上市是否如传闻中的遥遥无期,百佳超市在其零售业务内部的处境未来又会如何。

对此,屈臣氏集团高级企业传讯经理李民汉回应称,“现时尚未有针对屈臣氏集团上市的计划,而集团对全球零售业务充满信心,在未来会继续扩展业务,而百佳是集团旗下唯一的超市业务,在香港占有领导地位,计划将在中港澳三地继续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