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奶奶的陪读生活

桂林日报 2020-01-07 09:03 大字

刘玉香跟小孙子一起吃晚饭。晚餐只有一个菜:素炒萝卜丝。

小学都没读完的刘玉香对于小孙子的功课一点也辅导不了,只能坐在一边不停地督促他。

刘玉香在学校门口接孩子们回出租房。

□本报记者汤世亮文/摄

2019年12月底的一天,资源县梅溪镇飘起蒙蒙细雨,天气有些寒冷。

下午4点45分,梅溪中心完小下课铃准时响起,学校大门前的陡坡前已聚集了前来接送学生的家长。刘玉香是其中的一员。

刘玉香今年66岁,两鬓已经发白。从2015年秋季开始,刘玉香代替她大儿媳妇来到梅溪集镇照看在梅溪中心完小上小学的大孙子,如今已有四个年头了。虽然现在大孙子已经上初中了,但她的小孙子和孙女还在梅溪中心完小上一年级和二年级,刘玉香不得不继续她的陪读生活。

“有什么办法咯,总不能不让他们读书吧。”说起陪读,刘玉香显得特别无奈。刘玉香老家在梅溪镇戈洞坪村委陈毛头村,距离集镇有8公里的路程。之前,陈毛头村的学生都在村委的滑西片区的教学点上学。后来随着这一片区学生生源的逐年减少,滑西这一教学点也于2002年在撤点并校的浪潮中被撤销。从此陈毛头村的学生都统一安排到梅溪中心完小上学。撤点并校后,梅溪中心完小的学生也一下子从2002年前的400多人迅速增加到如今的924人。

由于学生数量的剧增,而学校教学条件却没得到相应的提升,特别是住宿条件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很多原来从教学点撤过来的学生都无法安排寄宿。“我们学校目前的住宿条件有限,只能安排六年级的学生全部住校。”梅溪镇中心完小校长曾庆明说。据他介绍,学生年纪都小,由于不能住校,大多数从教学点并过来的学生都由家长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而梅溪中心完小需要家长陪读的学生,占学校学生的三分之一左右。

下午5点,记者跟随刘玉香来到他们的出租房。出租房在离中心完小不远的一栋民房中,距离学校比较近,但设施简陋,记者看到房间里除了两张床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家具。“有个地方睡觉就不错了。”刘玉香笑着说。她放下书包,就开始淘米为孩子们准备晚饭,而小孙子和孙女则在一旁的饭桌上写家庭作业。

煮上米饭,刘玉香一边叮嘱孩子们抓紧时间写作业,一边从水泥搭建的灶台下拿出一根萝卜,洗干净后切成丝,放了一勺油后就直接下锅。“我在这里陪读做不了事,家里就他们的爷爷一个人种点田,他们的爸爸在广东茂名打工,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能省点就省点吧。”刘玉香告诉记者,她的大儿子如今已离婚,小儿媳妇又有精神病,照顾自己都困难,她又要陪读干不了活,老家就丈夫一人在家种田种菜,一家人日子过得特别拮据。

“一个月租房要300元,伙食费要1300多元。能吃饱就不错了,哪里还有钱去买肉吃。”刘玉香摇着头说。她每个周末回老家一趟带些米和蔬菜来,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肉。“基本一周去买一次肉,每次买的肉不超过一斤。”刘玉香把饭菜做好,由于当天孙女去她妈那里,大孙子也没有回来吃饭,屋里就剩她跟小孙子吃饭。两人便把书本挪到一边,开始吃晚饭。小孙子似乎有些饿了,夹起萝卜丝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吃完晚饭,刘玉香坐在一边陪小孙子继续写作业。小学没读完的刘玉香对小孙子做作业一点也帮不上忙,嘴里只能不停地督促:“赶紧写完作业,不然等会就没有电视看了。”刘玉香的出租房没有电视,平日小孙子就到楼下邻居家去看电视,而刘玉香觉得老是去别人家不太好,大多时候她独自坐在冰冷的床上等待小孙子回来。“以前我在老家还可以看看电视,到邻居家聊聊天,现在这里什么也没有。”晚上10点,等小孙子和孙女都回来了,他们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第二天早上6点多,刘玉香又得早早地起来,给孩子们准备洗脸的热水,送他们上学。

不过,令刘玉香欣慰的是,孩子们还比较懂事,读书成绩也还不错,自己身体除了有点关节炎外没有什么大毛病。独自一人的时候,刘玉香经常会怀念起村里的那所小学,怀念起村里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的日子,但她知道那样已经回不去了。根据如今学校的规定,小孙子要想在学校住宿还有四年的时间,也意味着刘玉香还要陪读四年。“能帮他们点就帮点,等我自己做不动了再说吧。”刘玉香说。

新闻推荐

资源县检察院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本报讯(通讯员胡晓寒记者刘净伶)12月17日,资源县人民检察院党组班子召开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桂林市人民检察院部分领导...

资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资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