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美田村:一个书院和两个“唐菩萨”的故事

桂林日报 2020-06-23 10:31 大字

潭美田古民居

潭美田“七姓公祠”

海洋河似玉带环腰,群山环抱潭美田

□杨迪忠秦幸福/文阳著文/摄

潭美田是兴安县高尚镇尚义村委所辖的一个自然村,与崔家乡相邻,距高尚镇政府约4公里,距兴安县城约20公里。今兴阳公路从村边穿过,公路边有候车亭,可上下过往班车,交通十分便利。尚义村委设置于此,村民办事也方便。

潭美田在古代是湘桂古商道上从兴安至大圩或经长岗岭至桂林的一个重要节点。在明代,记作唐汇田;在清代,叫潭伟田、潭尾村;在民国,叫潭美田;2002年县志里,用谭美田。“潭”与“谭”同音,而“美”字在高尚土话中读作“尾”音,这大概是它们混用的原因。今以潭美田为准,笔者认为最恰当,也最响亮。

如今,潭美田主要有唐、李、欧、张、黄五姓,230余户1000余人。其中唐姓占百分之八十。

潭美田唐氏自古以来就是名门望族,其始祖唐仕余元朝至正年间(约1360年)从灌阳文市徙居兴安南乡(今高尚),始居竹腊头大园,次迁蒲田,至五世祖唐智贤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移居潭美田定居乐业。潭美田成为唐氏世居之地,已历经560年,繁衍20余代。从此分居而形成的村子有大田头、大岩门前、八架车、梅花园、土桥、磘头上等。

和松书院:兴安三大书院之一

潭美田自古崇文尚礼,重视教育,人才荟萃,遐迩闻名。村里的和松书院为兴安古代三大书院之一。

据清代乾隆和道光年间《兴安县志》记载,兴安县有三大书院,即漓江书院、立鳌书院、和松书院。漓江书院在县城里,而其他两个都在南乡高尚。立鳌书院,在宅美村右立鳌峰上,高踞山巅,万象在旁,为读书胜境。而和松书院呢,就在南乡潭尾村左。“山水清秀,树木阴翳。”清康熙年间学博(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负责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朱兴让为之题匾“自然幽雅”。

据古碑考证,明、清两朝受教于和松书院的人员,仅村里唐氏一族,就出举人、岁进士、国学生、庠生等60余人。据村里小学老校长唐文前介绍,过去祠堂门前和沿村内沟渠两旁立有不少标榜科举功名的夹石,十分壮观。

和松书院始建于何时,史书和家谱皆无记载。据村里老支书唐文光和尚义村小学老校长唐文前等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书院还在,作为这几个村的小学,有教师住校,还有伙房,他们都在书院里读过书。后来,唐文前在这个学校当校长,直至几年前退休。书院为上下两座瓦房,下座为两层,中间是天井,坐北朝南,占地约350平方米,有围墙,共3个教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原来书院的书桌案,修建书院的石刻碑文、石水缸等文物。后来,还维修过一次。到1989年,因为要在书院边修建尚义村小学,就将旧书院拆除了,其砖石用于学校教室的修筑,石碑被填埋于地下,书院地盘变成了学校的篮球场。

随着和松书院的拆除,一段悠久辉煌的人文历史也被埋入了地下,封存起来,许多故事也就成为了谜。

唐学仁和唐陛:两个有名的“唐菩萨”

在明清时代,潭美田唐氏家族曾经出过不少人才和官宦,其中最有名的是唐学仁和唐陛。

唐学仁,为潭美田唐氏九世祖,明代万历二十二年甲午科(1594年)举人,并被敕封文林郎,在家赋闲15年后,于三十八年(1610年)知永福(今福建永泰县)县事,四十年升任浙江杭州府同知。乾隆和道光年间广西《兴安县志》、乾隆年间福建省《永福县志》都为他立传。乾隆《兴安县志》卷十六“人物”篇依县前古碑为其作传云:“唐学仁,字心纯,宋侍郎则之裔。万历甲午举人,授福建永福知县,廉明惠爱,时号‘唐菩萨’。擢浙江杭州府同知,历视七篆,及权府事,所至洞悉民间疾苦,凡科派陋规,悉行蠲除。杭有织造,每官府铺陈服御,皆其供应。仁署事,首为禁革。”兴安知县黄海给予他高度评价。

在410年前,兴安举人唐学仁千里跨省赴任,到福建永福就任知县。永福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唐永泰二年(766年)析侯官县西乡、尤溪县东乡置永泰县,以年号永泰为县名,雅称永阳。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避哲宗陵讳改名永福县。元、明、清一直沿用。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广西省永福县重名,又恢复旧名永泰县。

唐学仁在永福任上三年,政绩显赫,被永福人民广为称赞。据志载,唐学仁在永福县期间,捐俸缮葺了县署学宫;继续前任知县袁世用事业,修建了三岛溪二石桥;在曹溪桥上修建了凉亭;清理出莲坑山香盖寺旧基并田四亩,让乡人建僧寮,延僧住持;捐俸重建县东北十里许极乐岩极乐寺,等等。极乐寺等如今还是永泰县名胜之地。

郡庠生侯官县人陈鸣鹤在《唐侯重修永福县儒学记》里,对唐学仁大加赞赏:“桂林唐侯以海内鸿儒试宰永福。先是南昌袁侯尚禁奸,吏民皆恐惧,改行自新。唐侯因其威严而承以宽,宣教化,上礼让,镇抚百姓,恩施甚厚。”“由是,邑里大化,文学、儒者皆居然为公辅之器。”学宫重修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某月,3个月后而工竣,唐学仁捐出月俸80多两。

唐学仁对永福县文化的最大贡献,还是主持编修了永福县有史以来的第一部县志。万历四十年(1612年),由唐学仁主修,谢肇淛等编撰的6卷本《永福县志》完成,是唐永泰年间(766年)置县后846年编修的第一部志书,在永福县历史上,可谓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之功!周之夫在志序中说:“唐令君莅永之三年,而永大治。其始犹与民相约以科条,久之直相信以肝胆,蒲不待鞭,象无庸画于都哉!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卓茂、鲁恭,方斯蔑矣。”又有陈鸣鹤在县志小引中说:“唐君侯,千秋士也。令永福三载,民皆乐其生。”

在永福,唐学仁闲暇之时,还游历山川名胜,留有诗歌多首,或写景,或抒情,实为难得。如《游高盖山二首》:“叠岭霏烟积翠生,林开绝壁落泉声。厅闲自足逃禅趣,地僻偏宜选胜情。指顾寒云看匹练,徘徊夕照见孤城。神仙缥缈知何处,竹里疑闻子晋笙。”“萧萧黄叶蔽琳宫,飞磴巑岏第几重。萝薜何年深古洞,烟岚顷刻幻高峰。禅关不锁僧悬衲,仙迹还存鹤舞松。万业已空浑出世,坐来云外一声钟。”

130多年后,乾隆《永福县志》将其列入名宦并作传记:“唐学仁,兴安人。万历三十八年知本县事。留心政治,越三年,政通人和。”

如此看来,唐学仁不愧是潭美田走出去的“唐菩萨”和兴安俊杰,他入列永福名宦,当之无愧。

潭美田第二个有名人物就是唐陛,为唐氏十二世祖。据乾隆和道光《兴安县志》记载:唐陛,学仁曾孙,康熙三十四年岁贡,有传。卷十六“人物”传记:唐陛,字茨三,学仁曾孙。少失恃,事继母文氏,尽孝三十年如一日。处宗族,长幼亲疏各有恩谊。立义塾,教诲后生,多有造就。贫不能婚娶者,捐赀成之;丧不克举者,助之;病者,施之药;饥者,赠之炊;借贷弗能偿者,还之劵。族姪克燿少孤,豪强欲併其产,陛力为保护。邻人秦光燦,六旬乏嗣,陛赠银购妾,连举二子。食餼多年,只字弗入公门。康熙乙亥挨贡,未仕卒。邑绅士萧与柏等举祀乡贤祠。抚宪韩批准确结,以前县谢事未详。子钦恭,岁荐;钦烈,廪生;钦文,钦猷,并游庠。

据此看来,曾孙唐陛完全继承和发扬了唐学仁的“菩萨”心肠,是实实在在的第二个“唐菩萨”。

潭美田,一个山好水好的地方,一个有古代书院的地方,一个孕育出“菩萨”的神奇古村落。

朋友,难道你不想去探访一下么?

新闻推荐

干部任职前公示 市组示字〔2020〕13号

根据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下列同志进行任职前公示。刘汉军,男,1960年8月生,汉族,籍贯湖南新邵,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

永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福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