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寿古镇:桂林福寿文化之根

桂林日报 2020-05-19 10:13 大字

永宁州古城墙上长满杂草青苔。

百寿岩下“百寿图”。

永宁州古城东门———东兴门。

永宁州古城西门———安定门。

核心阅读

百寿镇历史悠久,早在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就建县,其名称多有变更,历史上先后叫过常安、淳化、古县、古田县、永宁州、永宁县等。民国初,永宁县因与其他省县名相重而改为古化县,1931年因古化县名恶俗而又改为百寿县。1952年,百寿县与永福县合并,县治所在地今称百寿镇。

自古以来,百寿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多长寿,是永福乃至岭南福寿文化的根源。“可叹天公诚不平,尽将膏腴倾永宁;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流传已久的诗句就是对百寿长寿文化的生动描述。

除却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诗句和传说,如今在百寿镇还可以看得见的福寿文化的实物载体,就是永宁州古城和百寿岩了。这两处分别有着500多年和800多年历史的古迹,已于2013年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日,记者去到百寿镇,实地走访了这两个国保单位,叩开厚重的历史大门,探寻桂林福寿文化的根源。

□本报记者汤世亮文/摄

永宁州古城:广西境内现存最完好明代古城之一

5月初,寻常时日,坐落在百寿镇北面的永宁州古城显得特别安静。古城内人迹稀少,巷道里鸡犬之声相闻,偶尔可见几位长者坐在自家的走廊上聊着家常。

“今年受疫情影响,人少点,平常这里还是蛮热闹的。”今年78岁的老人王祖柏从小在永宁州古城长大,10多年前从百寿镇文化站站长的岗位上退休后,如今一直住在古城。据他介绍,百寿古称永宁州,后因摩崖石刻百寿图更名为百寿镇,而永宁州这个古称是老辈们抹不去的眷恋与记忆。

“这座古城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古城内古建筑已消失了,只留下古城墙。”听闻记者要了解永宁州古城的历史,王祖柏老人执意要领着记者绕古城墙转一圈,尽管古城墙下的石板路他不知来回走过了多少回。

“好个永宁州,江水两边流,五马临江走,三星水面浮。”王祖柏领着记者往离他家最近的南门走,并随口吟出一首古诗,形象地概括了永宁州山环水绕的地形地貌。不到5分钟,记者就来到古城的南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城楼,上面的“永鎭門”三个大字清晰可见。与古南门相连接的是由一块块巨大青石堆砌成的城墙。据永福县文物部门考察,古城墙是一块块巨大的青石拌混沙一层层黏结夯牢而成,每块石头重逾千斤,石墙上那一条条白色的混沙线条错落有致,犹如古城墙的经脉。记者登上永镇门的城楼,无人守护的城墙上已长满青苔和杂草,通往城南门楼的门也被锁住了。

在南门城墙下一块石碑上,记者看到用红字刻着对永宁州城墙的简介:永宁州城城墙包括城墙、东门敌楼、西门敌楼、南门敌楼和北门敌楼,城池平面略呈长方形,四方各辟城门一座,南为永镇门,北为迎恩门,东称东兴门,西曰安定门。现存石墙高3.7米,厚3.2米,周长1277.5米。

关于永宁州古城的历史渊源,百寿镇上的居民大都能说出个一二。如今已搬出古城,居住在百寿大桥头的七旬老人陈任生最为知晓,他在30年前就曾著有《永宁州定名先后始末记》。据他介绍,永宁州古城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最初是座土城,当时的县治所也随之迁入古城内。后来考虑到古城就在百寿河边,容易受雨水和洪灾侵蚀,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巡抚朱英檄命将土城改建成石城,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将附近的一座小山夷为平地。到了明弘治五年(1492年),古田县城被以覃万贤和韦朝威、韦银豹父子为首的壮族农民起义军占领,长达八十年。明隆庆五年(1571年),以韦银豹为首的壮族农民起义失败,明官军重占县城。当时以都御史授节钺江西按察使殷正茂(后为巡抚)上言欲将古田县升为州,命名为永宁州,希望此地今后永远安宁,永宁州从此得名。隆庆六年(1572年)开东南西北四门,城池占地面积约120亩。民国二十至二十一年(1931—1932年),建百寿县民众教育馆时,拆去永宁州城墙上部甓甃垛头及砖墙做建馆用,所以现存高度只有3.7米。

“我们小的时候还见过四座城门的大门,现在都没有了。”陈任生回忆说,旧时城门都有大门,日出打开,日落关闭,城内的老百姓生活得很安心,城楼都有人把守。抗日战争年代,日本兵都打到永宁州了,多亏了古城墙厚实,日本兵三天三夜都没打下古城,保护了一城的老老少少呢。

如今虽然城门下已没有了大门,平时人们可以随便出入,但办红白喜事进出四个城门的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陈任生告诉记者,古城内办红白喜事极有讲究,操办红喜事时,走的是南门和东门,而本地流行土葬,抬送过世老人的棺木上山,只能走西、北门。若有差错,对不起,主家就得披红挂彩,燃放鞭炮向古城居民发红包。当地流行送红蛋———新屋落成,小孩出生及满月对岁,老人做寿,到外婆家做客等喜事都要分发红蛋。

如今的永宁州古城,除了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外,城内的古建筑已难觅踪迹。从永福县文广体旅局退休的刘家毅对永宁州古城原来的建筑颇有研究。据他介绍,昔日永宁州城内外古建筑林立:知州署、土地祠、学正署、文庙、明伦堂、崇圣祠、养经阁、书院、城隍庙等建筑鳞次栉比,城外则有清净庵、灵王庙、龙神庙、太平寺、省观亭等。不过颇为遗憾的是,这些建筑历时已久,由于战乱、火灾、雨水侵蚀,有的已经荡然无存,有的年久失修,早已崩塌,尚存遗址而已。

隋唐以来,永宁州便成了广西首府桂林通往柳州、庆远以至川、黔、滇的第一处大驿站。《永宁州志》载,州城的西关、南关都设有驿馆,云贵两省及广西各府来往的公文都要经过永宁州的驿馆。当时的永宁州城里,商贾云集,车水马龙,街市之上,十步一店,百步一栈,十分繁华。明成化年间,永宁州人口就达到四万余人。直到20世纪,由于撤州设县,县治移往今天的永福县城,加上湘桂铁路修通,这座昔日的繁华古城不再是政治、军事、交通的要衢,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新中国成立后,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将永宁州城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护城堤早年被洪水冲塌约二十丈,1982年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拨款修复加固。1990年自治区又拨款7万元,修葺永宁州城南门、东门敌楼。2013年,永宁州古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政府又对古城墙进行了一番修葺。平日里,会有一些文物爱好者和“驴友”不期然地造访古城。前些年,《非常大总统》《红七军》《广西大围剿》《湘西剿匪记》等许多影视剧也曾到此地取景拍摄,于是当地政府将古城的保护开发提上了日程,但永宁州古城昔日的繁华盛景已难以再现。

书法瑰宝“百寿图”:桂林长寿文化之根

在百寿古镇,除了永宁州古城,最为外人知晓的就是与其隔河相望的百寿岩。记者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穿越古城直出“东兴门”,下十六级青石板台阶,跨过护城河,隔着公路就看到,一峰高耸,树木繁茂,百寿岩就在山脚。洞口朝北,不大不深,一眼就能望到洞底,却是极负盛名,这是因为洞口崖壁上的摩崖石刻“百寿图”早就享誉海内外。

据史料记载,“百寿图”已有八百年历史,初看一个大大的“寿”字,点横竖钩,深入石壁,遒劲紧凑,无懈可击,貌似与寻常题字无异,但细细欣赏,便会发现“寿”字独特奇妙之处。这幅高175厘米,宽148厘米的大“寿”字,结构笔画里居然镶嵌了100个不同字体的小“寿”字,大“寿”字字体端庄,雕琢精美,小“寿”字则正、草、隶、篆、行、甲骨文各体皆有,字体迥异,珠玑纷呈,各有千秋。每一个小“寿”字旁都刻有铭章,注明字体和出处,可按朝代分,按地域分,还可按字体论。除此之外,百寿岩岩壁上还有阴阳石刻近二十处,这实在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绝。

百寿岩左旁有一丹砂井,据当地人介绍,长期饮用此井水能让人健康长寿。据东晋葛洪《抱朴子》等史料记载,汉时在现今百寿镇一带有个叫廖扶的老人,家族数百人,饮用百寿岩前一眼丹砂井中的水,族人皆长寿,而廖扶本人更是享寿158岁。宋绍定年间,时任永宁知县的史谓有感于此,于寿庆之日挥笔写下“寿”字,并邀请百名长寿老人各献一小寿字,然后雇请名工巧匠镌刻在岩下石壁上,成为现今同字异体的书法瑰宝“百寿图”。

“百寿图”是宋代以来的稀世之宝,被广为传颂。南宋时期,专事拓印装裱“百寿图”的作坊久盛不衰。朝廷显贵,书香世家,百姓士庶都以拥有“百寿图”而自豪,挂于堂中,门庭生辉,宾客争相观赏。更有商人远行或浮游宦海者,把“百寿图”作为护佑身家平安的宝贝。

百寿岩中,围绕“百寿图”还有其他纪事、吉语、诗赋石刻。其中很多与长寿养生有关。如清代举人廖振祥的《游百寿岩》组诗,记录了永福人养生秘诀。在《饮食》中他写道“寒酸气味莫相亲,食物需寻苦与辛,漫道葱椒姜桂好,香烟辣酒更宜人。”《晚凉》中他写道,“早衣都宜一例看”,“任是三伏天气热,宵深尤觉绣衾单。”记录的是这里不会晚上热得睡不着觉。而“迟起早眠加意慎”则是今天我们奢求的睡觉睡到自然醒。

据陈任生介绍,百寿岩旧亦称“夫子岩”。“夫子岩”的名称来源是不是因廖扶而起,已无从考证,但洞口石阶下的廖扶塑像,慈眉善目,仙风道骨。记者回想漫步古城所见各家屋檐下摇椅上眯缝着眼打盹的老人,哪一个不是古稀高寿老人呢?看来这百寿镇的长寿水的确是名不虚传。自廖扶以来,永福地方长寿者代不乏人,因而福寿之乡的美誉早已流传。据统计,2019年底,永福全县有百岁老人52位,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达18人,远远超过世界长寿之乡的评定标准。这真是印证了古代流传下来的诗句:“可叹天公诚不平,尽将膏腴倾永宁;水旱无忧三千垌,十里常逢百岁人。”

“百寿岩石刻不仅是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其衍生出的长寿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可以说是永福乃至桂林长寿文化的根。”永福县文物局的一位负责人说。

在永福县,如今随处可见福寿文化的载体,文物有宋代石刻“百寿图”,清代摹刻大福字;民间器具、构筑物有福门、福桥、寿糕等;精神产品有起源于永福的快乐剧种———彩调;民俗有正月初一的凤山祈福,重阳节百寿岩的敬老祝寿仪式。“永福县的福寿文化体现了一种与自然为友、与人为善、处事宽容的精神境界,体现‘孝亲爱身、仁者长寿’的思想观念。在福寿文化的影响下,日出日落,辛勤劳作,一日三餐,温饱欢乐,成为永福人民充实而平淡的生活写照。”上述永福县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他介绍,为了弘扬传统的福寿文化,永福县确定每年重阳节前后三天为福寿节。并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办以宣传永福福寿文化为内容的福寿节,吸引大量宾客,拓展了永福福寿文化的魅力,引起人们对于永福福寿文化广泛的关注。福寿文化成为了百寿和永福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年来,永福县以挖掘县域福寿养生文化内涵为导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观光、健康养生与农业等要素深度融合,着力打造“福、寿、养生、休闲”四个特色旅游小镇。其中以百寿岩、永宁州古城为核心,依托厚重的长寿文化根基打造百寿“寿”文化旅游小镇。

“我们要以打造养生文化旅游主题小镇为契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探寻福寿文化根源,对永宁州古城、百寿岩、穿岩古道等文化遗产进行规划建设,依托厚重的长寿文化根基,将百寿镇打造成‘寿’文化旅游小镇,重现百寿古镇昔日的繁华。”百寿镇一位副镇长说。

新闻推荐

永福三皇镇:挂图作战推进农村危房清零

本报讯(记者汤世亮通讯员曾森)“感谢驻村工作队员及包村领导对我的帮助,我家新起的房子已经行砖过半了。”近日,永福县三...

永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