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抓手 走桂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019年春节假期,荔浦市东昌镇安静村,赏花的游客达数千人。(资料图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市委、市政府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2020年,桂林市将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四大重点,加快乡村振兴,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一条桂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政策点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坚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四大重点,加快乡村振兴。”要“发挥县城龙头带动、示范乡镇连城带村作用,强化特色产业支撑,走桂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
报告要求,要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品质品牌、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狠抓示范区创建、提升农产品流通水平、提升农旅融合水平这几方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要结合各县(市、区)特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持续推进示范乡镇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要多方面加快推进幸福乡村建设。
背景
初步呈现了生态、宜居、和谐、富裕的乡村新面貌
2019年2月28日,桂林市召开全市乡村振兴大会。会上要求,全市要对标对表,精准施策,奋力推动桂林市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以来,桂林市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桂林市“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建设美丽桂林幸福乡村为抓手,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2019年桂林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初步呈现了生态、宜居、和谐、富裕的乡村新面貌。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桂林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加快打造提升粮食、柑桔、特色水果、蔬菜、中草药、优质家畜等6个超100亿元产业集群,食用菌、优质家禽、特色经济林等3个20亿元产业集群,预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水果产值突破200亿元;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3%;建成全州米粉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区8个,新增兴安印象·老山界等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永福福寿田园等17个田园综合体加快建设;新增“三品一标”产品38个,资源县创建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工作有序推进;成功创建恭城月柿、全州禾花鱼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新增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11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家。
解读
加大田园综合体建设力度
2月初,中共桂林市委员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党员、乡贤、村民代表及当地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依法依规开展联防联控,筑牢抵御疫情传播的严密防线,坚决打赢农村疫情防控狙击战,同时组织好春季农业生产。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在确保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开展春耕备耕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桂林市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均储备充足;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还指导农民做好在地农作物的管护,确保在地农作物收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2020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邱云告诉记者,今年桂林市农产生产,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农产品本身的品质,要从规模化发展到产品质量的提升,这不仅要求农户规范、科学使用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更要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让农产品更优质。“目前多数农产品仍以鲜销为主,要加强农产品交易、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桂林市还要延伸农产品的产业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走桂林特色乡村振兴之路”。如何走出乡村振兴的桂林特色,这就要以创建田园综合体为抓手。
根据去年上半年出台的《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桂林市田园综合体创建的指导意见(试行)》(市政办〔2019〕17号),要求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美丽桂林·幸福乡村”建设活动,以地缘相邻、人居环境等基础较好的若干个自然村为片区,进行集中连线连片打造,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田园综合体,构建规模适度的特色产业体系、绿色健康的生态环保体系、桂北特色的乡村风貌体系、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体系、人文传承的道德价值体系、管理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责权清晰的利益联结体系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体系,探索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新模式。
目前,恭城瑶韵柿乡田园综合体探索“优势产业+美丽乡村+休闲农业”模式、阳朔梦幻遇龙田园综合体探索“山水田园+精品民宿”模式、兴安灵渠秦风田园综合体探索“特色产业+历史风情+宜居乡村”模式、全州康养大碧头形成了“生态康养+乡村旅游”模式等等,都将为桂林市乡村振兴提供典型模板。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市乡村振兴(“美丽桂林”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承林告诉记者,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创建,基于乡村现在根本的基础,进行提升、恢复,重焕生机,不仅能改善农村的整体环境,还能重塑人文关系,提升治理管理,优化产业规模,让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家乡,在陪伴家人的同时,在家乡发展,建设家乡,达到“可居、可业、可游、可用、可留”的效果,为桂林市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价值释放、乡村振兴发展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新动能。
畅想
“乡村振兴让我们大有作为”
荔浦市东昌镇安静村,这里的村民主要以种植李子为主,其中大水李面积300余亩,三华李3000余亩,因品质好而闻名远外。
荔浦市安合果蔬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文书锋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他们在安静村建起了三华李基地,覆盖周边村屯农民140余户,共计600多人,并在油麻坪屯打造了李园文化展示中心、观光长廊、观光亭等,集产品营销、电子商务、自摘体验、采摘节、农家乐与农业观光融为一体,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发展可持续增收的平台。
在去年,他们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李子2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200余万元;传统销售600余万元。去年的自摘节,游客达到8000余人次,现场售果5万多公斤,增加收入28万余元。同时,千亩李花盛开时也让群众增加了不少收入,到基地赏花的游客达15000多人次,据统计,带动旅游增收20余万元。
“今年我们早就定下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首先要把李子的无公害标准提升到绿色标准,然后力争旅游收入达到90余万元,让电商销售收入增加200万元,让传统销售增加200万元。”文书锋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
永福县永福镇曾村村以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作为为民致富的重要抓手,成立了沙糖桔产业互助小组,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引导种植户抱团闯市场,依托电子商务线上线下两手抓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态品牌。目前,该村有80%的农户种植了沙糖桔,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人均3.36亩,年人均收入超万元。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让农民的钱包鼓鼓的,也改变了农村的环境。
永福县永福镇曾村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美丽广西”绿色村屯示范点、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五星级党组织等荣誉,村支书曾有发说,通过“党建+乡村振兴理事会”共建,因地制宜开展“三清三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实施了“道路硬化、庭院绿化、水源净化、村庄美化”等村庄改造,让曾村村变成溪水潺潺、雅致民居和田野、青山交相映照的现代化村庄。“乡村振兴让我们大有所为,给曾村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今年一定要努力干,把村子建设得更加美。”
记者谭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2月2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彭代元带领调研组来到桂林经开区,就企业和...
永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