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县龙溪村:聚力乡风文明 助推乡村振兴
编者按: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近年来,自治区文明办开展了创建“自治区乡风文明示范村”活动,桂林市各个乡村在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农村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典型。即日起,本报将对这些典型乡村进行宣传报道,展示桂林市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成果。
□本报记者刘倩通讯员汤庆秋
广福乡龙溪村位于永福县南部,是永福县26个贫困村之一。近年来,龙溪村围绕乡村振兴,以村民自治为抓手,以乡风文明为引领,以发展特色产业为发力点,实现乡村治理在基层落地生根。
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石。该村针对提交组织或集体讨论的有关事项,在民主协商、平等参与的基础上,采用“五要六不”议事规则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最终将多数人意见上升为组织或集体意志的可操作的民主决策方法,增强群众的话语权和参与度。这些年来,先后建立了遵纪守法、孝老爱幼、诚信守信、睦邻友好、保护环境、移风易俗、扫黑除恶等村规民约。
为让村规民约落到实处,该村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组织。成立河道巡护队,结合“河长制”定期和不定期在村里的河道小溪开展巡逻,制止非法捕鱼、倾倒垃圾、破坏河道等行为;成立村容环境劝导队,引导村民革除陋习,养成文明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成立治安巡防队,以民兵为骨干维护村屯治安、防止偷盗行为、制止强买强卖。如在麻竹产业发展过程中,村里一村民爱偷盗群众的笋子,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自从实施“禁止偷盗公约”后,治安巡防队对这一村民的偷盗行为进行了制止,同时村里鼓励他种植麻竹,免费为他提供种苗,今年他的3亩麻竹已经有1万多元收入,再也没有偷盗行为。
通过这些村规民约的实施,该村如今变成了“六无”村庄(即无打架斗殴、无上访取闹、无黄赌毒盗、无大操大办、无封建迷信、无死角垃圾),营造了安定团结、安居乐业的良好人居环境。
广泛发动倡导文明新风尚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龙溪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推动了“文明村”创建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该村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选聘了20名志愿服务队队员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道德模范系列评选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孝子、孝女以及孝媳等,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该村还积极开展“家风家训大家谈”“百户家族赛家风”等活动,展示了风清气正、廉洁齐家、明事知礼、诚实守信等家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成立广场舞队5支、彩调队1支,记录和抒发人们对家乡的眷恋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真实实践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推动大家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期待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竹笋带来乡村振兴大变化
该村处于洛清江畔,田地肥沃但易被水淹,多年来群众尝试种植桑蚕、水果等农作物均以失败告终。对此,县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引进了麻竹发动村民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该村种植麻竹的传统。
为了让麻竹产业提质增效,2017年该乡党委政府把麻竹作为该村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规程,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及竹下种菌和养鸡高效种养模式,大幅提升麻竹笋产量和品质。为了确保种得出卖得好,龙溪村采用“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进了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桂林典林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5家合作社,以比市场高出10%的价格保底收购。同时,组织农民合作社进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建成农村“村小二”32家,使农户在竹笋大量上市时销售不再困难。
麻竹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该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全村80%的贫困户均种植麻竹,并有贫困户18户23人在该村两个麻竹扶贫车间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在6000至30000元不等,2017年该村顺利脱贫。为促进麻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近两年来,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完善麻竹基地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新建示范区标志性文化广场、竹海观景台、停车场、文化室及产品展示厅、科技培训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等设施。
如今,龙溪村麻竹种植年产量达9000吨,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超过6000元。2018年、2019年龙溪麻竹产业核心示范区先后被评为市、自治区级农业产业核心示范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景碧锋通讯员李秀)今年,永福县龙江乡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效能作用,将环境综合整治列为村干部考核范围,出台了《龙...
永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