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农村改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

桂林日报 2018-09-26 13:09 大字

□白克信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0多年,采访了许多人和事,随着时光的流逝,也慢慢地淡忘了。然而,有一件事却让我难以忘怀,恍若发生在昨天,一直铭刻于心。

1981年春,我任永福县委宣传部新闻报道干事,跟随县委宣传部一名领导在寿城公社(即乡)朝阳大队蹲点。一天,公社召开春耕生产会议,公社领导在强调搞好春耕生产重要性并具体布置了春耕生产任务后,接着在大会上大声地说,他们(指广福公社)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指落实农村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田里没有几个人在耕田犁地,冷冷清清,一点没有搞社会主义那种热火朝天的景象……参加会议的大队干部(即村委会干部)听了,都默不作声,不知是认可还是不同意,大家脸上的表情都十分沉重。听了这些话,我心里十分纳闷,想起了过去在农村蹲点的情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在融安县委宣传部工作,曾下农村蹲点多年。有一年,我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生产队蹲点。虽然村里土地肥沃,村旁是一条宽阔的融江,出行交通方便。但是,在那极“左”的年代,队里生产水平低,村民生活十分困难。即使社员生活十分艰难,还大喊什么“割资本主义尾巴”,不准社员到县城出售自种的蔬菜,美其名曰“宁吃社会主义的盐水,不吃资本主义的蔬菜”,一日三餐能填饱肚皮,就是人们的最大梦想。当时,我与社员“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晚上组织村民开会学习,协助安排生产,常常饥肠辘辘,使我产生一种难以言状的惆怅。一次,在丈量社员的自留地时,我所在蹲点的工作队员没有按照上级的统一标准进行丈量,被认为“右倾思想严重”差点受到批判。面对当时的农村现实和社员生活状况,我百思不得其解,心想不知何时能改变这种状况。

公社开会结束后,在走回蹲点大队的路上,我悄悄地问县委宣传部领导:“这样说对吗?”他默不作声,随后又说:“走着看吧……”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此时,安徽凤阳这一顺口溜已在社会上流传。随后,《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联系产量责任制好处多》的文章,再次掀起了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争议,姓“社”还是姓“资”,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两年多了,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个茅草房内,在一份契约上冒险按下红手印实行大包干的消息,在社会上已有所闻。出于职业的敏感性,我反复思考了这个问题,认为报纸上的文章在传递一种声音和信息,鉴于当时农村生产和社员的生活困境,确实应该找到一种好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大伙“出工一窝蜂,一天三个蛋,干活磨洋工”吃大锅饭的计酬方式。这时,县里一位领导不知从何处得到信息,来到我们蹲点的大队,严肃地说:“你们大队有的生产队偷偷地搞了包产到组,要赶快纠正。”原来这是工作队长与大队干部悄悄地商议后,在一个偏远的生产队试行。由于该队试行包产到组生产责任制后,大大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当年早稻大增产,突破了历年最高年产量,超额完成了公购粮任务,最后才不了了之,没有追究。

“双抢”即将结束时,我回到了县委宣传部工作。此时,邓小平站出来肯定了包产到户农村改革的消息在社会上逐渐传开了。但是,由于有的公社领导思想准备不足,有的还在观望,不知所措。在部领导的支持下,我及时到广福公社进行调查采访。

1980年冬,广福公社党委一班人面对农村现状,经过学习反复研究,认定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是改革的必经之路。随后,分别召开党员、团员会议和大、小队干部会议,层层动员,广泛发动,公社领导还分片包干,深入做好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反复教育干部、社员,实行包产到户后,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干部、社员思想认识达到统一,并制定了有关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充分酝酿,全公社于1981年春实行包产到户,是永福县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的公社。在调查采访中,我上瑶寨,进壮村,走田间,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登门访问,耳闻目睹,亲身感受到农村一种新的气息,社员们个个好似春风拂面,脸上露出笑容,田野里丰收的稻谷迎风招展,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使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震动和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是姓“社”不是姓“资”。根据采访调查的材料,我写了调查报告《广福公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刊登在当年中共桂林地委办的《内部刊物》上;还写了一篇消息《广福公社党委加强对“双包”责任制的领导》,于1981年8月11日在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全区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我写的稿件刊登和播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当地农村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困难户、五保户、烈军属的生活怎么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到广福公社调查采访,通过实地查看,登门入户谈心,了解到当年全公社粮食总产量比上一年增产五成以上,达到了历史最高年产量,全公社上半年就超额完成了全年公购粮任务。社员收益提高,困难户、五户保、烈军属的生产和生活都得到很好安排和落实。为此,我又采写了经验报道《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搞好社会福利广福公社实行生产责任制后人心安定形势更好》刊登在1981年12月11日的《广西日报》上,1981年12月2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全区新闻联播节目也播出了《广福公社注意帮助困难户搞好生产》的报道,促进了全县改革开放的步伐。1982年10月2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对农节目重点播出了中共永福县委会的体会文章《发挥本地优势才能加速发展农业经济》。

当年如果没有农村的艰辛改革,就没有我国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我从一个侧面经历并报道了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改革,见证了这段历史。改革开放40年,有太多记忆长留心间,有太多的沧桑巨变令人慨叹。今天,我们不忘初心,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新闻推荐

中秋节当晚我区大部地区温度适宜,以多云为主 中秋之夜或可赏彩云追月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阮萃实习生莫淑媛)“山竹”走后,副热带高压就开始抬头了。9月22日至24日是中秋小长假,假期天气如何?是否...

永福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永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