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险隘朱家寨

桂林晚报 2020-07-09 10:57 大字

寨内用作储藏稻谷、磨米之用的糙米岩

东门内修寨记事石刻

遇龙堡村边口含龙珠的龙头石

朱家寨金钱山风光

■朱锋雷振樱/文莫树英秦远孝/摄

在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委的遇龙河畔,有一组山峰格外雄奇峻峭,这里有大小山峰36座,其主峰金钱山相对高度500余米,主峰与相连的5座奇峰形成莲花状,朱家寨便筑在这“莲花”之中。阳朔县古寨众多,朱家寨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奇秀的山光水色而声名远播。

天作雄关险隘

修筑在高山山嵅中的朱家寨,除寨内有约1平方公里的坡地外,其余均是悬崖绝壁,仅东、西两个方向各有一条崎岖小道连通山下,在这东、西两面山垭口筑墙置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隘便形成了。因此寨仿佛自然天成,故朱家寨又名天作寨。

朱家寨的西面是阳朔县属的金宝乡,该乡与临桂、永福、荔浦三县(区、市)交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朱家寨是阳朔县城、白沙镇进出崇山峻岭中的金宝乡交通要道上极为重要的关卡:经朱家寨南端山脚道路过香花坳,方可进出金宝乡;经朱家寨北端山脚道路入都岗岭,方可进出金宝乡。朱家寨可谓是金宝乡古代连接“苍梧大道”(古代桂林至梧州的官道)阳朔段的咽喉要地。

根据地势及防守需要,朱家寨设有5座寨门,分头门、东门(前门)及南门(石龙门、又作石龙寨,待考)、西门(后门)、北门,在寨门与山体之间还筑有厚约3米、高约4米的寨墙,全都是用巨石垒砌而成。另在一些山垭口险要处筑墙护寨。头门、前门位于寨东面、正对遇龙河,由一条盘山小道相连。头门修在半山腰,当是作为望风放哨之用,也是对外防御的第一道关卡,现头门已毁,门边寨墙尚存。经前、后大门均可进入寨内。寨内原建有当地村民避难所用的许多房屋,现仅存屋基。

朱家首倡筑寨

关于朱家寨的筑寨人、建筑时间、耗资情况等,在其东门内拱券石的石刻上现仍有清楚的记载:“寨修自咸丰六年丙辰冬十月,落成于七年丁巳春三月。石匠工去钱叁佰余千,六莲堂自出也;抬石工二千有奇,六十四家人共捐也。记之。”从这石刻及有关史料中可知,朱家寨于清朝咸丰六年(1856年)10月开始兴建、次年(1857年)3月落成,至今已有163年历史。修寨的主要资金是遇龙村的首富朱家六莲堂(朱家六兄弟,即朱莲芬、朱莲芳、朱莲荟、朱莲萃、朱莲蔚、朱莲英,朱莲荟官至清廷营分府、正五品赏戴蓝翎,其父朱彤廷被清廷赐封为卫副府、从五品)所出,另有遇龙村64户村民捐了款。因筑寨资金主要来自朱家,朱家寨由此得名。

为保障寨中粮食供应,朱家寨内还专辟了一处岩洞作储藏稻谷、磨米之用,村人称之为糙米岩,岩口仍用巨石砌墙封闭,在岩门内拱券石上刻有“此岩原系六莲堂屯积糙米之所。民国辛酉年修造拱门城墙,去石匠工银五十六元,系朱裕景自出也,日后不许出卖。立此为证”。即1921年时,朱家六莲堂的后人朱裕景又在糙米岩口修筑了石墙、拱门,并强调此岩为寨内公用,不得转让出卖。

躲避兵灾匪患是朱家寨筑寨的主要原因。朱家寨修筑的时间正是清末动乱年代,内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的起义军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秋从遇龙村的遇龙桥过遇龙河杀至桂林,朱家六莲堂曾遭劫难。当时遇龙村朱家在阳朔县可是首富、名门望族,在现存的阳朔古墓中,六莲堂之父朱彤廷遗留下来的坟墓,不论是从其建制还是投资规模,都是其他古墓不可相比的。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广西天地会首领胡有禄、朱洪英的起义军也曾一度占领桂林府所属灌阳县,建号“升平天国”;外有1856年10月爆发的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其战事发端地广州与阳朔相距不远,遇龙村的富户及众村民捐资筑寨以避战乱灾难、保护生命及财产安全,是为理所当然。朱莲荟的正五品衔、赏戴蓝翎,官至营分府(即营守备,清代军事单位武官),就是因为兴办团练、协助朝廷平叛有功而得的。

当年的抗战壮举

朱家寨从筑寨至今163年,历经了4次较大规模的兵灾匪患:即清咸丰九年(1859年)秋,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师南回经阳朔白沙(遇龙堡村)、矮山两圩入平乐;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天地会首领张高友从荔浦县率部到阳朔筹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月,民饥,聚众向富户索粮;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10月至1945年7月)的保家卫国战斗……寨子均固守不破,保护了当地村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抗战时期,阳朔县几乎全县沦陷,县政府转移到了阳朔仅存的一个乡———金宝乡红莲村坚持抗战,朱家寨便成了前哨阵地。是时,遇龙村公推朱锡乾、朱世仁、朱锡毅等管理寨务、编队自卫,以阳朔县抗日自卫队四中队名义、百余人枪倚寨与日寇设在遇龙桥上的碉堡对峙,凡9月余,大小战斗26次,以我自卫队阵亡2名、敌人死伤逾百、抗战胜利而告终。现在朱家寨的头门崖壁上刻有“天作寨抗战记”详记此战事(刻于1945年10月,为遇龙村人、曾任广西省政府司法科长、阳朔县参议长等职的陈宝书所作)。

抗战期间,日寇在阳朔到处开岩破寨、烧杀抢掠,却始终不能攻下朱家寨,凡躲入该寨的村民都免遭日寇蹂躏,由此足见朱家寨之险峻及当地村民抗日的顽强决心。1945年7月23日至26日,在朱家寨西南面的香花坳,曾发生了阳朔抗日历史上投入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惨烈的一战:国军陈明仁部投入一个团的兵力,日军两个中队约150人,敌守我攻,最后以歼敌40余人、国军阵亡100多人、日寇败退而取得此役胜利。朱家寨抗日自卫队为策应香花坳战役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如今成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及遇龙河景区管理部门的正确管理下,当地村民倍加珍惜朱家寨这一“祖产”,朱家寨众多的文化遗存均得以保存,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处处竹木苍翠、鸟语花香,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专家学者、文人墨客来此观光考察、写生创作……

朱家寨下的遇龙村(现已分置为3座相连的村庄,即遇龙堡、遇龙桥上村、遇龙桥背村),建村始于元朝至正年间(1350年),因其村边山脉如龙、有巨石似龙头而得名,是阳朔县“苍梧大道”古道上一座古老而秀丽的传统村落,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在此设立塘堡驻兵15名,直至清末均为官道驿站,故又名遇龙堡。遇龙村地灵人杰,历代均有将官、富豪涌现,这里还有遇龙河、遇龙桥的故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曹邺故里的传说,竹筏漂流节……

秀美的山水风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传统风格的民居小巷及民俗风情,无不引人入胜。现在的朱家寨、遇龙村已是阳朔乡村旅游的热点、网红打卡地。

新闻推荐

广西阳朔:打造精品民宿 助力乡村振兴

7月4日,游客在广西阳朔县一家民宿的阳台上喝茶聊天。阳朔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宜人的山水风光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吸...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