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将桂林建设成更有安全感的城市

桂林日报 2020-04-03 10:31 大字

七星公安分局穿山派出所民警带领江东村巡防队员在辖区巡逻。通讯员赵永高摄

白龙派出所民警在向居民开展平安宣传。记者陈静摄

阳朔县公安局以科技强警,创新构建多维度大数据一张图,在治安防控中发挥强大作用。通讯员黄维摄

灵川县公安局以八里街为试点推行二维码门牌。通讯员阳胜力摄

雁山公安分局党、政、警、军、校“五方”联动开展大走访、大宣传活动。通讯员李露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目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新的概念,从字面表述上看,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体现的是国家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在“市域”范围内的落实。可以说,市域治理做得怎样,事关人民安居乐业、事关社会安定有序、事关国家长治久安。3月31日,桂林市“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现场会”在灵川县召开。会议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研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交流各地经验做法,谋划推进桂林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

近年来,桂林市公安系统涌现出不少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打造了各自的亮点、特色。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何莉

灵川县局:智慧警务让八里街治安“华丽转身”

“不可思议,简直太快了,特别感谢你们!”面对失而复得的手机,唐女士对办案民警赞许不已。去年底,唐女士的手机被两名男子当街抢走。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从案发到抓获犯罪嫌疑人仅用了4个多小时。像唐女士一样感受到八里街治安环境改变的群众很多。因为让辖区群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整治后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是桂林警方整治八里街的最终目标。

这一串串数字,见证着桂林公安对八里街进行综合整治带来的新变化———2019年9月26日以来,八里街区域刑事警情环比下降50.55%,现发刑事案件环比下降43.5%,破案率环比上升45%,盗窃电动车、电瓶破案率环比上升30%,扒窃案件破案率环比上升50%,影响群众切身利益最为直接的入室盗窃案件立案数下降32.8%,无“两抢”案件发生,八类案件全部侦破,督办涉黑逃犯全部抓获。

针对八里街的实际情况,灵川县公安局大力推动八里街区域前端设备、智慧小区、地网安防系统等建设运用,构建八里街“11123”警务模式,以社区警务室为前沿,拓展社区精准化“智慧警务”工作。该局以管理好“人”为核心,将“智慧公安”和“智能警务”作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突破口,发挥科技信息手段的“加速器”作用,达到“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管理目标,有效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推动治安防控工作精准化运行。

治安管理“智慧”当先。灵川县局在传统人防、物防、技防的基础上,引入动态人像对比、车辆识别等新型智能化防控辅助手段,逐步推广安装公安联网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辖区人员信息的智能化采集、活动情况动态监测,实现“智能感知、精准识别、触圈预警、实时响应”,将治理重心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目前,已打造92栋独立出租屋、2个围合小区,改造2个有物业小区、3个无物业小区,覆盖704套出租屋,进一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该局大力推进“一标三实”智慧门牌建设。民警通过二维码完善出租房屋、流动人口有效管理,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快速掌握周边服务,危难之际更可一键报警,让有限资源最大化地满足群众需求。目前共采集标准地址124964条,实有人口信息408569条,实有单位142条,实有房屋62858条,制作安装“智慧门牌”5355块。社区民警利用智慧安防小区公安管控平台APP,自动接收预警推送,聚焦人口管理、治安防范、服务群众等,开展“防”“管”“视”“控”信息化社区工作,实时掌握社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特殊群体、重点人员和关爱人员动态,开展精准社区工作,实现指挥中枢和一线民警点对点紧密互动。

七星分局:用城中村“小杠杆”撬动市域“大格局”

20万流动人口,45个城中村,七星区的城中村一度是案件高发地、安全事故多发地、违法犯罪人员“洼地”。建筑布局乱、治安秩序乱、卫生环境乱,出租房屋多、流动人口多、发案多等“三乱三多”是2016年治理前七星区城中村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一情况,区委政法委和七星公安分局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对策,以城中村治理为突破口,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体系,彻底扭转这一被动局面。

“网格化”管理强基础。七星分局依托原七星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基础,建立网格化三级管理。每一个自然村、规模小区即为一个网格,实行“网格长+兼职网格员”模式,由村“两委”成员(社区干部)任网格长,自然村小组长、政法干警、机关干部等兼任网格员。目前,辖区213个网格共配备网格员426名,将矛盾问题调处、信息上报等工作做实做细,将群众工作延伸到最末端。

“信息化”为城中村管理提供支撑。七星分局在福隆园村、江东村、半塘尾村、汇丰村等共建设了高清视频监控探头232个、人像卡口26个、wifi探针10个,安装出租屋智能门禁系统852套。联合辖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出了“流管易”系统,让房东下载安装手机APP按照“一标三实”采集报送信息。系统与公安大情报系统对接,通过数据分析,可掌握夜不归宿、频繁变更出租房、人员交往复杂等行为异常的人员,提升了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目前,累计采集出租屋信息1.2万余条、流动人口信息13.5万余条。

“星级化”评定解决“只租不管”难题。针对城中村出租屋的实际问题,七星分局创新管理模式,开展出租屋安全星级评定。从人防物防技防、流动人口采集报送、消防安全、燃气器具安全规范、环境卫生等方面,将出租屋评定为“五星”“四星”“三星”三个等级,房屋等级线上线下同步公布,等级不同房屋租赁价格不同。管理模式的创新,取得了人民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效,也极大地调动了房东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七星公安分局通过4年时间的“整治+建设+管理”,实现了城中村华丽“蝶变”,成功将福隆园村、江东村等一批基础薄弱、治安混乱城中村打造成平安有序、有效治理的示范村。以城中村的“小平安”驱动了七星区的“大平安”,刑事+治安警情从2015年的10969起降至2019年的5198起,降幅达52.61%,年均下降13.15%;群众安全感从2015年的全区109名上升至2019年39名,创历史新高。

雁山分局:党建引领,为社会治理“铺路搭桥”

套上红马夹,穿上运动鞋,每天早上6时许,61岁的老党员俞育英早早出门,从小区沿路边走边看。手机里“武林大妈”微信群一早就开始热闹起来,各个网格的照片不时地传到群里。众人拾柴火焰高。从一个人、几个人到一群人,“武林大妈”“雁山联防”“红校义警”等一批具有辖区特色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雁山区。他们既是邻里互助员、文明劝导员,又是民情收集员、安全巡防员,还是平安宣传员、纠纷调解员……

针对辖区资源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雁山分局紧紧依托党建工作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整合集成效应,成立了多支群众志愿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群防群治队伍,成为了雁山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雁山分局根据辖区“三多一重”特点(即:高等院校多、景区景点多、重大项目多,平安建设任务重),坚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把手”工程,以党建引领为社会治理“铺路搭桥”。通过机构改革,成立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保障中心。重视力量下沉,公开招聘151名全科网格员,充实到村委(社区)。在此基础上,将乡镇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干部全部纳入,兼任网格员,保证“有人干事”;整合“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各类项目资金,保证“有钱干事”;积极破解乡、村基层“权小事大”矛盾,在“赋权减负”上做文章,赋予乡镇行政许可管理权限,保证“有权干事”。

雁山辖区共有8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师生12万余人,校园平安是全区社会治理的“老大难”。为此,雁山分局主动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重心前移,让平安校园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分局成立由党政、公安、高校人员组成的“平安校园建设”临时党支部,坚持党内议事制度,各成员单位定期通报情况,共同研究、统一推进,形成“党、政、警、校、家、民”六方联动的格局,共同研发智慧校园安防系统、设备,建立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见成效。自临时党支部组建以来,先后解决市委督办的桂林旅游学院非法网吧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商业门面纠纷等10余起涉校矛盾。

据统计,雁山分局2019年通过巡逻和大数据分析研判共抓获涉校违法犯罪嫌疑人18名,破获涉校案件42起。

阳朔县局:科技强警,构建和谐“地球村”

日前,张师傅与工友带着锦旗来到阳朔县城关派出所,向办案民警表达感谢。“蒋所长,感谢你们这么快就破了案子。”原来,此前,张师傅在阳朔镇某村附近的养殖场内放置的设施物品被盗,损失一万多元。两天后,办案民警就将盗窃嫌疑人抓获,并追回全部被盗设施物品。

这是阳朔县公安局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朔县公安局紧跟时代步伐,以全面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采取“六围绕+六夯实”工作举措,加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助推各项公安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年接待游客破千万人次的旅游名县,阳朔县公安局把指挥调度体系建设作为提升社会面治安管控能力的重点,以打造“县级科技强警示范点”为契机,建立高效顺畅指挥体系。

创新合成作战新模式,阳朔县局把10个派出所全部纳入县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建立综合指挥调度室,统一实行警务指挥大部制,运行情、指、行、管、服等“五位一体”警务机制,形成“聚指成拳”效应,平均处警调派时间缩短约1分钟,平均出警时间缩短约3分钟。

以大数据引领治安防控,该县局把大数据作为创新发展引擎,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数据融合共享,自建大数据工作室,率先开展多维物联感知平台建设,整合汇聚警务视频、车辆、人脸、地网、旅馆等12项公安数据和小区物业、医保等20余项社会资源数据,与公安内网数据进行碰撞分析,重点人员一旦进入特定区域,即触发系统报警,实现“人、车、电、网、像”集成管控,预知预警预判能力得到空前提升,扒窃、“两抢”等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全局80%以上案件实现数据导侦。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离不开辖区群众的共同参与。阳朔县局积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顺民意建平台提效能,率先创建警务效能办公室,启用智慧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建成集发现问题、受理投诉、整改反馈“一站式”民意跟踪回访平台,对派出所每一起警情实行全程跟踪回访。2019年,回访群众5700人次,满意率达99.3%。

创新“互联网+”服务,阳朔县局依托微信公众号研发便民模块,开通远程报警、无证入住等10个大项34个小项便民通道,提供网上56项户籍便捷服务,群众足不出门就能体验到公安改革带来的便利,累计服务群众和游客22.5万人次。

秀峰分局:做优警务机制织密社会防控网络

“为这样贴心的民警和派出所点赞。”这是前不久市民刘先生发在朋友圈里的话。两个月前的一次口角,引发同住一栋楼的刘先生和邻居的矛盾纠纷。白龙派出所接警后,民警立即上门了解情况。秉承“热心、细心、耐心”的工作态度,民警连续奔波近一个月,最终成功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在采访中,秀峰公安分局白龙派出所所长曾伟东说,在白龙派出所辖区,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小案”时有发生,事虽小却件件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只有将群众的‘小事’放在心上,解决了群众的问题矛盾,才能达成为人民服务的‘大事’。”

秀峰辖区地处闹市,不仅有“两江四湖”“靖江王城”两个5A景区,还有中心广场、正阳路步行街、文化宫等桂林繁华商区,秀峰公安分局结合辖区特点,在社会防控网络和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强化警务科技等方面下功夫,在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上谋求实绩。

织密社会防控网络。秀峰分局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乡村、平安单位建设工作,采取“视频探头+情报研判+社区警务+整体联动”的措施,构建“警力+社会力量”“定点+流动”“车巡+步巡”的大巡逻,实现“处处见警、时时联动”,并通过开展“打击整治涉黄涉赌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秋风行动”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强力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分局2019年黄赌毒打击绩效排名五城区第一,全年黄赌毒警情同比下降21.27%,降幅亦为五城区第一。

壮大群防群治队伍。秀峰分局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招录线上“平安秀峰志愿者联盟”队伍,与“红袖标”、义务巡防队等组织构建平安秀峰责任共同体,共同维护辖区稳定。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展1000余名志愿者,先后为群众排忧解决实际困难410件,帮助求助群众796人次,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分局组建抗击疫情志愿者先锋队,在开展疫情防控巡逻宣传和卡点执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强化警务科技化。秀峰分局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小微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建设,已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140个,接入社会面治安摄像头3000余个,并争取政府资金支持计划开展“围猎”三期150个人脸识别探头和“雪亮工程”500个视频监控建设,同时由政府每年补助50万元推广无物业小区、城中村智能门禁安装。在此基础上,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依托“5+2”所、队捆绑多警种合成作战平台和“围猎”系统,开展合成作战,实现了发案大幅下降、打击破案上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新闻推荐

“漓江水变清了”

□董怀平李成关整理1986年1月26日,广西桂林火车站。一大早,广西壮族自治区及桂林市的负责人就来到站台上,期盼着一个重要时...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