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金宝:“扶贫车间”复工忙

桂林日报 2020-03-02 09:05 大字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通讯员张立波王艺捷)“体温36.6℃,可以进来上班了……”近日,阳朔县金宝乡新村工业园区的阳朔县广晶车镜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机器轰鸣,车间门口,负责人莫庆道正忙着为上班工人进行消毒、测体温。

“这个年过得有点长,我终于返岗上班了。车间每天消毒、发口罩、上下午帮测量体温,我们做事也放心。”在“扶贫车间”上班的金宝乡红莲村村民廖才秀说。32岁的廖才秀是红莲村的脱贫户,收入主要来源是发展种植业。随着工业园区“扶贫车间”的成立,她转身变成一名工人,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脱贫状况不断巩固。廖才秀一边粘贴后视镜标签一边说:“在扶贫车间做事,离家近不说,关键是能长期有活做、有收入。”

“现在有越南和广西区内60万片的车辆后视镜订单需要完成,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们坚持一天4次对车间消毒,工人上班进门之前全部测量体温,并建立台账。我们安排员工分批上岗,后面会逐渐增加复工人员,最终实现满员生产。”莫庆道介绍说。

为确保“扶贫车间”工人获得稳定收入实现稳定脱贫,金宝乡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成立工作组指导企业恢复生产,帮助做好复工前的防疫物资、人员培训、应急预案等准备工作。复工前,“扶贫车间”制定了严格的防疫管理规定,对员工进行行动轨迹摸排、签订承诺书,工人上班期间全程佩戴口罩,人员间隔2米以上,为企业复工生产和工人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新闻推荐

壮乡战疫发展两不误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伟吴思思何伟编者按:2月22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刊发综述文章——《壮乡战疫发展两不误》,报道...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