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公益温暖城市
大学生志愿者上门陪伴空巢老人。
老哥哥志愿服务队几位维修人员正在整理工具。
小小志愿者为空巢老人贴窗花。
爱心志愿者正在免费帮市民理发。
核心阅读
志愿者这个称谓,对每一个桂林人来说都不陌生,他们以各种方式活跃在我们这座城市,活跃在我们身边。从上世纪50年代的学雷锋活动到现如今的各种志愿团队的志愿服务,穿越半个世纪,志愿者的队伍正逐步壮大。志愿者分布在各行各业,闲暇之余,他们用原本可以享乐的时间,帮助他人,关注社会,关爱自然,以他们的热情燃起社会文明发展的烈焰,热度一浪高于一浪。他们中有危难之中伸出援手的救援队,有挥洒余热奉献社会的老干部,还有倡导文明出行的大学生,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开展接地气的志愿活动,给雷锋精神赋予新的时代特色。
本报记者陈静文/摄
我国志愿服务的萌芽和初期发展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定义为“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助人为乐的人。
在我国,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在我国,最早的志愿服务或许萌芽于1950年的全国人民救济代表会议。当年4月的会议上,国家救济总会确立指导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动员与组织劳动人民实行劳动互助,实行自救、自助、助人。”根据当年的资料,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半官方组织,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在服务的过程中赢得口碑、塑造品牌,积极展示敢为人先的外在形象,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1953年,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唱遍大街小巷,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广大青年学生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社会风气得到很大改观。
“当时学雷锋从工厂到学校是人人都要参与的。”今年65岁的桂林市民雷达回忆道,在他印象中,当年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大家纷纷加入学雷锋的行动中。他当年在厂里的一个5人学雷锋小组,成员天天坚持提早一个小时左右到厂里冲厕所,搞卫生,使公共场所保持清洁;主动帮助厂里职工洗晒被子、蚊帐、鞋袜,给生病同事煲药等等。他说,当年学雷锋做得好的个人,厂里还会张榜表扬,他记得有一位姓梁的工友长期帮助一个困难工友,还为一个困难的山区学生助学,还有一位姓温的女职工在大风暴雨天回到厂里,抢救可能会被风雨打湿的设备。
桂林市志愿服务蓬勃发展
1996年3月,桂林市第一个志愿者组织———桂林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全市志愿服务事业从此逐步走向管理化、正规化,各县、区的大中学校及许多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相应的青年志愿者协会。
2004年8月,市中心广场老年志愿服务团成立,标志着志愿服务事业趋向多样化发展。随着桂林市群众和在读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桂林市的志愿者数量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以中、老年人为辅助的活跃在全市范围内的志愿者大军,在抗洪抢险、环境保护、扶贫助残、城市管理、大型活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桂林市各志愿者组织特别是民间自发成立的一些志愿者组织发展迅速。“过去的志愿者组织多数是在各级团组织或相关社会团体指导下成立的,近几年的志愿者组织绝大多数是民间自发成立的。”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当下,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动员和组织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公益慈善活动转战线上。桂林爱心网是桂林市目前最大的公益网站之一,由一群年轻的志愿者组建,主要开展与助学有关的爱心活动,目前已有100多名成员。
组建人之一的陈云天说,成立这个网站缘于几年前他和朋友去阳朔的一次郊游。当时他们经过农村一所中学,看到学校的设施比较简陋,有的学生还穿着破了洞的衣服。当地一位知情的朋友说:“这些学生读书都很勤奋,但家里很穷,如果有人来帮助他们就好了。”小陈和朋友们由此产生了资助这些贫困生的念头。这所学校里有两名家庭特别贫困的中学生获得了他们的帮助。
为了方便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他们成立了“桂林爱心网”,愿意加入的人可以通过网站提交申请,参加爱心活动,或寻找资助对象。
近两年来,桂林市志愿者组织发展最大的特点在于志愿者组织不断细化,特别是针对某一领域的各类专业志愿者组织数量不断增加。
“‘家’工作营桂林地区志愿者协会”,是为桂林的麻风病康复者提供帮扶的一个志愿者组织,成员是来自桂林医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协会成立以来,每逢节假日,成员们就轮流到灵川县潮田乡的平山麻风病康复村,看望那里的老人,为他们提供服务。
市红十字会下属的桂林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服务队于2006年成立。成立之初,志愿者多数为学生、导游等无偿献血者,为了让这个志愿者组织尽快成为专业性较强的组织,市红十字会的相关人士多次对志愿者们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目前,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100多人,其中有部分志愿者还是医务人员。他们不仅经常进行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的宣传,还为一些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的志愿者、白血病患者提供一定服务。据悉,2006年至今,该组织累计采集3027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血样入库,其中初配成功的有90多人,已有3名志愿者成功实现了捐献,挽救了3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其中志愿者阳玉刚捐献的对象还是香港的白血病患者。志愿者邹治军目前也已配型成功,将于近期到南宁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象是武汉的一名白血病患者。
此外,还有禁毒志愿者、法律志愿者、消防志愿者、医疗志愿者等各种专业的志愿者队伍,这些多数由专业人士组成,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他人提供服务。
记者从市文明办了解到,截止到12月5日,桂林市在广西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达81万余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5.95%;发布志愿项目5000多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0万小时,志愿者活跃度达60.32%,注册志愿者总数和志愿者活跃率居全区第一。
对话志愿者,听听他们的声音
作为民间志愿者队伍“啄木鸟”反扒联盟创立者,孤寂(网名)几乎每天都会在公交车以及其他容易出现扒手的地方转转。桂林市内,哪里的扒手较为活跃、都是一些什么人,他都心里有数。
孤寂说,反扒联盟成立近10年,已经陆续有近100人加入,也有不少人中途退出。
9月11日,他发现了5名流窜作案的外地小偷“活动”频繁,便及时给身边的朋友发提示,朋友们都相互转发,扩大影响,让大家把财物保护得更妥帖。有时候,他还会给一些扒手的偷盗行为进行“技术评级”,并解析其偷窃细节与特点。10月12日,他成功帮一位柳州来桂出差的女士追回了被偷的挎包,失物除了现金证件,还包括一台笔记本电脑。11月15日,孤寂像寻常一样,在抓到小偷或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热心温暖之后,将一些提醒与思考之类的信息放在微信的朋友圈里,进行分享……
“其实,反扒或者说给予别人帮助是会上瘾的。”孤寂笑着说。孤寂并非桂林人,多年前,他以“桂林女婿”的身份从深圳来到桂林工作生活。在桂林经营了一家公司,他经常推掉谈业务的机会去反扒。如今收入不错的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了与窃贼们斗智斗勇的“工作”当中。
他创立的反扒队,最初取名为“桂林青年义务反扒队”,2010年更名为“啄木鸟志愿者义务反扒队”。为什么叫“啄木鸟”?“他是害虫的克星啊,是大自然的医生。”孤寂回答得很干脆。目前,“啄木鸟”反扒联盟行动组的队员年龄都在35岁左右,在接受了一定的反扒技能训练之后,在业余时间一起出来协作反扒。
孤寂介绍:“大多数盟友虽然不直接进行反扒,但是他们会提供一些被偷或关于扒手的信息。”孤寂与队友们认为,只要能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并尽量减少丢失东西,就已经很值得了。
反扒会不会受伤?他笑着说:“就是一些擦伤、碰伤、撞伤罢了,都是小伤。”当采访过程中记者问及他额头上的一处疤痕时,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在深圳见义勇为的“印记”,当时他拦住了一辆抢包成功的飞车,猖狂的“飞车党”用角铁朝他甩过来,他的额头缝了4针。但这没有阻止孤寂持续做他想做的事,他说“好了伤疤忘了痛”。
民间反扒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工作,常常被形容为“游走在法与理的边缘”,因此,民间反扒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当尴尬,因为没有任何支持以及保障。大家都强调量力而行,必须慎之又慎。“我们主张理性反扒,智斗而非依靠蛮力。”孤寂说,因为抓贼要抓赃,所以,保存证据非常重要,他们不仅有敏锐的观察力,还非常注重证据的采集,并主动寻求民警的帮助。
所以,“孤寂们”并不希望每一个人都成为反扒者。“但是,在关键时候,能够不冷眼旁观,勇敢地站出来,或者愿意配合我们哪怕大呼一声,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相信城市的治安环境会逐步改观。”孤寂这样说道。
孤寂的故事只是桂林市志愿者队伍的一个缩影。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民间志愿者最初做志愿服务并没有很伟大的动机,有的是想在周末找点事做,有的是想体验不同的生活,然而时间一长,志愿服务就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断成长的志愿者们,还带着孩子、带动朋友加入其中,志愿者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孤寂”8岁的儿子看见过父亲在街上与盗贼“博弈”,“爸爸,以后我也要抓贼!”听到这句话,孤寂并没有过多的担心,他认为,“窃贼”这个职业古已有之,不会突然就消失,正邪之间的博弈终将会继续,而儿子的勇敢让他很欣慰,让孩子从小有正义感以及反抗邪恶的勇气非常重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多的开始转入精神需求,志愿服务也成为寻求精神满足感的一种途径。志愿行动不是单向的帮助,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帮助他人,自己也成长了。”在此前的采访中,漓江助学网理事刘少彬说。
眼下,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从草根公益组织里不断增多的成员人数、街头巷尾善意帮扶的温暖镜头不断涌现可以看到,桂林市越来越多的民间志愿者将爱心、责任投入到平凡细微的社会服务之中,甚至在一些公益志愿者QQ群里,年纪最长的志愿者有80多岁了。
有人说,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水平的标杆之一,就是这个城市里志愿者的活跃程度。人们愿意自发联合起来,长期不为名利地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正是城市文明进步的表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文俊)12月5日,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红旗文稿杂志社、红旗出版社主办,桂林市委组...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