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桂林山水文化“演艺之都”

桂林晚报 2019-12-20 11:08 大字

近年来,桂林市以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旅游+”建设,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旅游+演艺”模式发展成为国内标杆。自治区《关于支持桂林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打造文化演艺品牌,这意味着,更多的文艺精品有待我们去打磨和创作。

政策点击

打造文化演艺品牌。做大做强“印象·刘三姐”品牌,支持将“刘三姐”品牌拓展到服装、影视、歌曲、游戏等领域;打造“桂林有戏”、象山演艺等文化旅游精品;支持桂林文化旅游演艺“走出去”,支持《刘三姐》等剧目赴国外演出。

■背景

精品文化演艺项目集群颇具规模

夜幕降临,阳朔县田园路上人来人往,饭店、宾馆、超市生意红火。奔忙在这条路上的人们都知道,正是《印象·刘三姐》让这条路“旺”了起来。

从2004年在桂林阳朔公演至今,《印象·刘三姐》一直是全国演出业中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剧目。截至2019年11月,共演出7000多场,接待国内外观众2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25亿元,开启了国内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也形成引领全国旅游演艺业态发展新方向的“《印象·刘三姐》现象”。正是《印象·刘三姐》的巨大成功,使得《印象》演艺系列逐渐走向全国。桂林的旅游演艺为全国创造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桂林着力打造演出业精品剧目,并逐步形成中高端文化演出产业体系。除了《印象·刘三姐》,桂林市还诞生了不少精品文化演艺项目,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集群效应。如开业仅一年半,就接待游客近360万人次,单日最高演出6场,成为广西区内演出场次、观众人数最多的大型旅游演出之一的《桂林千古情》;集桂剧、彩调、文场、大鼓、弹词等多种桂林地方戏曲表演形式之精华曲目于一体,将非遗的活态传承与现代剧场空间设计理念相结合,结合新媒体以及传统手绘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呈现环境体验剧场演出独特魅力的《桂林有戏》;还有《梦幻漓江》《桂林·山水间》《三生三世三千漓》等中高端系列演出剧目,均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除了常驻演艺,桂林还凭借与央媒的合作,联手打造高水准演出,把桂林推介给世界,提升桂林的美誉度。许多人还记得2017年央视春晚桂林分会场的惊鸿一瞥。一场美轮美奂的山水文化盛宴、一场世界级的山水实景演出、一曲曲广西各族儿女的纵情欢歌,作为央视春晚的“颜值担当”,桂林分会场尽显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胜地的无穷魅力,把广西、桂林人民的春节祝福献给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亿万观众,精彩演绎“央视春晚、桂林最美”。

在此带动下,桂林艺术创作精品迭出。2015年以来,创排了话剧《龙隐居》、大型桂剧《破阵曲》、民族歌剧《刘三姐》,其中话剧《龙隐居》、大型桂剧《破阵曲》获第八、第九届广西铜鼓奖;民族歌剧《刘三姐》更是实现了“走出去”。2018年7、8月,《刘三姐》在国家大剧院、北京保利剧院演出4场,2019年在深圳演出2场,6月在浙江6所高校进行巡回演出。

■解读

加速桂林文旅融合探索步伐

“事实上,在艺术创作方面,桂林一直拥有良好的传统。”桂林市文广旅局艺术科科长邓立洪认为,《意见》的出台,只是进一步加速了我们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步伐,以及加大文旅融合方面的探索。

邓立洪说,近几年,桂林市的艺术工作亮点很多,尤其是推出了“文旅名片”《桂林有戏》。“《桂林有戏》是桂林市2017年底推出的为推广桂林文化、承扬时代情怀而精心打造的文旅精品项目。它将‘非遗’活态传承与现代剧场空间设计理念相结合,演出剧目涵盖了桂剧、彩调剧、文场、渔鼓等多种极具桂林韵味的戏曲形式。目前《桂林有戏》已演出200余场,曾为美国驻华使节、非洲驻华代表,国家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党委书记等外国友人及领导演出,今年9月《桂林有戏》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两场,深受群众欢迎,《桂林有戏》已成为桂林文化旅游融合的‘旅名片’。”

这张“名片”还在进行不断的打磨。邓立洪说:“在《意见》指导下,我们还将不断调整《桂林有戏》的内容,争取将更多的桂林艺术精品融入其中。届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节目进行组合,让《桂林有戏》在内容和形式上,更贴近观众,争取将《桂林有戏》打造成为游客到桂林一定要看的文旅精品。”

邓立洪表示,他们还在积极贯彻落实《意见》中“支持桂林文化旅游演艺‘走出去’”的策略。“就在这个月,我们将带着民族歌剧《刘三姐》远赴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演出。”他介绍,今后他们还将努力策划让《刘三姐》走进高校校园演出。

象山演艺项目是桂林市近年策划的最大旅游项目,以打造“永不落幕的春晚”为目标,由桂林旅游发展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桂林象徽演艺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据该公司总经理罗一丹介绍,目前该项目的演艺脚本已创作完成,公司正全力以赴推进该项目报批报建工作,力争通过项目给桂林山水和城徽象鼻山注入更多文化内涵。“这个项目剧场计划建在訾洲,将以‘大美桂林’为核心,以‘甲天下’山水美景与‘象文化’神话传说为载体,打造一个体验式的夜游‘奇幻仙境’。规划建设内容包括文化展示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用房、游客中心、生态广场、景区大门、游览道路、桥梁、给排水、绿化景观工程、亮化工程等。”

他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为桂林市区多带来300万人次的游客,“我们也希望通过该夜游项目,让世界各地游客在桂林市区多停留一晚。打造世界最美旅游演艺作品,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成年落地又一重大旅游项目。

此次《意见》给予《印象·刘三姐》的政策更加丰富,对此“印象·刘三姐”总经理李新杰表示,为了响应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部署,“印象·刘三姐”团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首先他们将对原有项目基础配套提升。“我们的项目是16年前设计打造,没有充分考虑停车场,集散广场、游客中心、配套候场区,配套餐饮等相关的服务设施,现在要按照国际知名文化品牌的标准来提升配套。目前已经做好初步规划。”其次,他们将把单一演出,提升为刘三姐主题文化园。对此,李总经理解释说,原有项目只有一个演出,产品形式单一,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源,推广更丰富的刘三姐文化形式和内涵。“目前,这方面我们也已做好初步规划”。

他说:“我们要充分发挥品牌领头羊的潜力,把‘印象·刘三姐’品牌进行充分挖掘利用,就像《意见》所说的那样,我们将与自治区内的各种地方特色农副产品结合,形成广西印象刘三姐伴手礼,与其他服饰、动漫等行业结合,延伸新的产业形态,目前此项工作已经与区内相关企业洽谈合作事宜。”他也希望,《意见》能给予项目更多的支持和配合。

■畅想

建议桂林创建中国曲艺名城

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副总经理雷洪表示,桂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一城文化满城绿”,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桂林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按照《意见》要求,作为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努力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备、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做桂林文化的传播者、传承者,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为桂林文化的繁荣和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作出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广西曲艺家协会主席李侃认为,桂林是广西曲艺重镇,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完全有能力争取到“中国曲艺名城”的称号。“按《中国曲艺名城评定命名的管理和服务办法》中的‘评审标准’一一对照,我认为桂林市很有希望去争取这一称号。如果市里有创建中国曲艺名城的意愿,我愿意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他对记者说。

记者庄盈

新闻推荐

阳朔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本报讯(通讯员杨宣)2019年阳朔县收到上级反馈的绩效考评社会评价群众意见建议171条,其中自治区级48条。对此,阳朔县高度重视,...

阳朔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朔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