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
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吴作人等。李桦摄于北京《自画像》 徐悲鸿 1925年《青蛙蜀葵》齐白石、徐悲鸿1948年《烛鼠自称》 齐白石 1947年《漓江春雨》徐悲鸿 1937年
□徐骥
2019年9月17日,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建成开放,“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研究展览作为开馆首展,正式向公众开放。徐悲鸿纪念馆所收藏的徐悲鸿藏品、代表作与齐白石作品同场展出,展览通过画作以及印章、书信等文献资料,梳理徐悲鸿和齐白石在艺术上的“相异”和“相似”,探究他们在生活中的密切交往和在艺术上的共通之处,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近观两位大师“妙造自然”、“万怪千奇”的艺术风貌,倾听二人“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的交往轶事,感知两位艺术大师的“莫逆于心,遂相为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对于徐悲鸿,齐白石如此感叹——
历经9年改扩建完成的徐悲鸿纪念馆新馆,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新馆内,《八十七神仙卷》、《愚公移山》和《田横五百士》等领衔的约120幅徐悲鸿收藏和代表作娓娓讲述这位画坛巨匠的一生。
约120幅徐悲鸿收藏及代表作亮相
徐悲鸿馆藏品达到2416件。此次亮相的展品约120幅,其中包括徐悲鸿的重要收藏及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油画及素描作品。这些展品分4个板块布置,讲述徐悲鸿的主题性创作及融汇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他伟大的爱国情怀、不断创新的艺术品格。
进入一楼展厅,首件展品就是一件“国宝级”藏品——《八十七神仙卷》亮相。“这件作品目前展示的是复制品,是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用重金从一名德国人手中赎回的。1942年,这件文物在日军空袭中被盗,后来徐悲鸿又在成都想尽办法重金重新购回此画。”纪念馆讲解员介绍,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将这件文物无偿捐赠给国家。
展厅里,1941年创作的纸本水墨《奔马》,寄托了徐悲鸿对于抗战胜利的期待。画面中,马腾空的一只后腿和交叉在一起的前腿,让观众仿佛感受到了奔跑的速度,听到了马蹄蹬踏的声音。徐悲鸿1940年创作的油画《愚公移山》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格局,人物集中并列,顶天立地,传达着百折不挠、移山填海的伟大力量。专家说,这件作品是中国人物画空前的史诗作品。徐悲鸿创作时,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但他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每一幅作品都有故事,所以说明牌上的文字会很细致。”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徐悲鸿纪念馆新馆不仅是一座名人纪念馆,更要被打造成一个集学术、研究、教育、交流为一体的重要平台。
临时展厅首展请来齐白石“助阵”
“齐白石”此次成为徐悲鸿纪念馆临时展厅邀请到的首位“来宾”,齐白石的多幅作品在此亮相。
专家介绍,临时展厅共展出50余件作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与徐悲鸿的艺术交往堪称一段佳话。徐悲鸿不遗余力地向一些机构推荐齐白石的艺术,购藏其书画精品、为其出版画集,还“三顾茅庐”聘请齐白石到北平艺术学院担任教授,在齐白石的晚年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家事。齐白石认为徐悲鸿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知己,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此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两人友谊的“见证者”,观众通过观展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更多文人交往的轶事。
徐悲鸿与齐白石这两位美术大师,纵然有着迥然不同的年龄出身、家庭背景、学艺之路和艺术风格,自上世纪20年代末相识后便一见如故,结为了相知相惜、肝胆相照的忘年之交。
展览展出了1948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吴作人、李桦摄于北京的一张合影照片。徐悲鸿、齐白石一个是喜穿西装配领结的归国绅士;一个是常常穿着长袍拄着拐杖的白须老者。一个学贯中西、西为中用,强调国画改革要融入西画技法;一个植根于中国传统绘画,形成了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两位大师可谓是国人最耳熟能详的艺术大师,人们都曾在美术课本上、邮票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脸盆上、水壶上看到过他们所画的奔马、游虾。但却少有人知,这两位同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家也是相差31岁、相交20余年的知己挚友。
此次展览以最能代表两位艺术大师风格的《奔马》和《虾》作为开篇,同时在开篇部分又以一幅徐悲鸿题诗的齐白石画作《山水》象征着两人的诗画合一、惺惺相惜。展览共分为“艺道双楫”、“师法自然”、“万怪千奇”三个展区,分别展示二人互赠与合作的作品、相似或相同题材的画作以及具有各自典型风貌的作品,呈现二人异曲同调的艺术世界。
人们最为熟知的向来都是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大型历史题材巨作和《会师东京》等爱国主义作品,而此次展览特挑选出了多幅从未展出过的徐悲鸿画作,从其对小动物、花卉等题材的创作中,展现徐悲鸿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与白石老人相同而共鸣的生活意趣、赤子之心以及对山河风光、万物生灵的热爱,尽显两位艺术大师性情中的天真纯粹、真实诚挚。
两位大师笔下的美景珍馐生灵
徐悲鸿足迹遍布世界各国,视野开阔,胸中自有风景;而齐白石历经了“五出五归”的远游之后,同样是“胸中山水奇天下”。
徐、齐两位大师一生都倾心于阳朔的秀丽美景,多次远游桂林。此次展出的两幅桂林山水题材画作——徐悲鸿的《漓江春雨》、齐白石的《山水》虽然风格迥然不同,但两位艺术大师都采用了返璞归真的艺术表现手法:齐老用最简单的线条勾勒而出奇山秀水、屋宇小船,朴拙素雅,童趣天然;徐悲鸿则用纯粹的水墨大片晕染而出漓江的烟雨朦胧,画面几无线条,“江水盈盈,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山光荡漾”。两幅画作都巧夺天趣地描绘出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山形奇秀,水波清透,孤帆远影,屋宇诗堂,也蕴含着两位艺术大师对山河美景、诗和远方相同的热爱和向往。
此次展览还汇集并展现了多幅徐悲鸿和齐白石两位大师关于花卉蔬果的画作,橙红晶莹的柿子、灿黄水润的枇杷、玲珑剔透的葡萄、娇小黄嫩的竹笋,甚至是最常吃到的蘑菇、白菜、萝卜、豆角,这些生活中的“食之味”都曾被两位画家捕捉,在成为珍馐美馔之前,先引发了画家的作画灵感,尽显两位艺术大师的生活意趣。
徐悲鸿的《白菜》与齐老的《白菜》在此次展览中一同展出,观众可以通过对比更直接地感受到两位艺术家的天真情趣和各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徐先生的白菜极具造型感和真实感,看上去饱满鲜嫩,一旁的萝卜更是粉红水润;而齐老的白菜则是层次分明,笔法酣畅,寥寥数笔便描绘出了白菜的青白肥壮,旁边配着齐老最爱的雁来蕈。一道或是清淡的萝卜白菜,一道或是鲜美的蘑菇白菜,两位艺术家也都是颇有情趣的生活家、美食家。
徐悲鸿喜画猫,白石老人喜画鼠。此次展览将徐悲鸿的《猫》与齐白石的《烛鼠自称》并排展出,将原本处于不同时空中的两幅画并联成了一个“猫和老鼠的故事”,更显趣味。徐悲鸿用水墨充分晕染出了猫的体积感与分量感,使猫显得憨态可掬,他在这幅画中又巧妙地只画了两只猫的背影,它们静静地看着前方,是在观察着那偷灯油的小老鼠吗?而旁边展出的正是齐白石的《烛鼠自称》,白石老人用浓墨点出了老鼠的小眼睛,干墨勾画出了细胡须、长尾巴、短脚丫,这鼠鬼鬼祟祟,与猫的淡然自若形成了鲜明而极有趣的反差。除了猫和老鼠,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们还可以看到两位艺术家创作的鸭子、松鼠、猪、猴子、螃蟹、麻雀、鱼鹰等诸多动物,徐悲鸿、齐白石用各具特色的手法展现着万物生灵的生命力,真实传神,生趣盎然。
新闻推荐
第二次全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区有古树名木14万余株(含后备资源) 广西最老古树2300多岁了
广西古树名木之最阳朔古榕树黄发勋摄南国早报记者张文卉通讯员郭平生张雷为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