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桂林起草《桂林市旅游公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桂林旅游公路将建成什么样?

桂林晚报 2019-03-21 20:31 大字

大圩至草坪公路沿途风景秀丽。(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全力推进县域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桂林从今年开始将启动旅游公路建设,围绕旅游公路建设的重要规划、标准也将在年内出台。

旅游公路作为桂林交通+旅游融合的重要支撑,将成为各县旅游资源链接、升级的载体。同时,建设旅游公路的交通思维更新,也可以看作是桂林公路建设由量向质转变的信号。

那么,未来几年,桂林的旅游公路将建成什么样呢?

旅游公路桂林“先行先试”

路上花红柳绿,周边绿野风韵,3月的桂阳公路进入了一年最美的时节,在这里“随手一拍,就是风景”。

建设旅游公路,实现以景引路、为景串线,目的是通过沿途景观设计将沿线自然风光景点最美的一面自然地展现给旅游者。

321国道桂林至阳朔段(桂阳公路)可以看作是桂林首屈一指的旅游公路,沿线生态化和景观化的打造让这条黄金旅游通道拥有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一路一景、一季一景”的全新风貌。骑行步道、沿线驿站、旅游专线车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更让这条公路不仅有颜值还具备了更多的旅游功能。

“桂阳公路可谓是桂林打造的旅游公路精品,走在了很多城市之前。”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旅游公路是在2017年,由交通运输部、原国家旅游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游风景道示范工程;当年11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通知,各地开始申报旅游公路示范建设工程,中国的旅游公路建设进入了实质性的跨越阶段,拉开了交旅融合的新篇章。

桂林本身道路风景优美,具有丰富的旅游公路开发潜质,对旅游公路的投入和建设最早可追溯到2011年。当年,桂林率先在全广西推行农村公路标准化建设,2014年开始,桂林开始打造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景观品位为重点,绿化、美化同步推进的景观路。至今,已经有通往景区、景点和地方公路及覆盖县、乡、村道的景观路223条共1772.961公里。

“这些景观路都是桂林旅游公路的好胚子,继续加以完善和提升,将形成桂林旅游公路的基本脉络。”这位负责人说,在国家层面明确旅游公路的规划和标准前,桂林对公路旅游升级的谋划和投入已经先行先试。

今后旅游公路建成什么样?

旅游公路的建设遵循什么标准,要建成什么样子?无论从国家到地方,都尚未有统一标准,但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都有了自己的“算盘”。

如江西省发布了《旅游公路建设规划》,提出在5年内投资18.54亿元,规划建设28条旅游公路,海南省则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设346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等。

桂林在旅游公路的建设上,也将根据自身条件和特色来推动。

在今年启动旅游公路建设之后,桂林交通部门正加紧制订今后几年旅游公路建设的“三部曲”,起到指导作用。首先是形成《桂林市旅游公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2021年),力争年内获得政府通过,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形成合力推进旅游公路建设。同时编制《桂林市旅游公路规划纲要》及部分重点县的旅游公路专项规划,并出台《桂林市旅游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桂林市各县(市、区)特点,建立桂林市旅游公路发展技术标准及体系。

完成了桂林版的实施方案和规划纲要,桂林也就有了明确的旅游公路建设思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推动,成熟一条、建设一条。

据介绍,目前桂林已经委托相关规划编制单位对桂林各县的旅游现状、公路沿线资源等进行深入调研,为桂林量身打造旅游公路的技术标准。这套技术标准不仅对旅游公路的基础交通功能有较高要求,还对沿线的旅游配套功能有具体规范。

“比如一条成熟的旅游公路,要设置旅游驿站,在风景观赏点设置规范的停车区,附近有观景台,同时还要配备有游览导向系统、解说系统等等,这些都是旅游公路技术标准里可以明确的。”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负责人说。

2021年形成旅游交通网络

桂林的旅游公路将依托现有的公路网络,选择旅游特色突出、旅游交通为主的道路,连接起县域的优美风景和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旅游资源。

根据已经起草的《桂林市旅游公路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目前交通道路状况的实际,桂林计划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逐步推进旅游公路建设,重点落在对现有通往景区及“八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的周边道路,按照旅游公路的标准和要求,全面完善交通、生态、文化、旅游、消费等功能。

目前,桂阳公路、灌阳千家峒旅游景区公路等项目已经完工,资源枫木至兴安界首、大坪至草坪、雁山竹江码头至G321、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大循环公路等项目均已开工,这些公路将是桂林旅游公路的又一批代表作。

同时,推进阳朔、龙胜、兴安、荔浦等建设全域旅游公路示范区。比如龙胜在龙脊梯田风景名胜区大循环公路之外,还计划建设一条瓢里至平等(野牛坳)的生态旅游公路,充分展示这里的旅游和红色资源,阳朔也在规划区域内的旅游公路网络。

此外,桂林还将优先选择通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风情小镇、农村特色产业、乡村游等地的旅游线路建设。如恭城计划建设一条从县城至莲花镇红岩村的全新旅游通道,将这里知名的民宿、采摘等生态资源连接起来。

据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县正在结合地域实际,选择有风景、有文化、有耍法的道路和资源,形成自己的旅游公路建设项目。

通过连接景区的大公路升级完善和各县“小而精”的旅游路线建设,桂林计划到2021年,建成一批旅游公路示范工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公路建设经验,初步形成桂林“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公路建设由量向质转变

推动旅游公路的发展,释放出桂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迈进全新建设时代的信号。

与以往交通基础设施单纯的出行通达功能不同,旅游公路是兼具交通与旅游双重功能的公路,被看作是促进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

特别是对桂林近几年正着力打造的全域旅游来说,旅游公路作为全域旅游的先导条件至关重要。

从桂林旅游的实际情况来看,市民和游客的出行交通方式已经发生了诸多改变,动车游、自驾游火热不息,更加强化了旅游产业与公路系统的融合度,公路已经成为个性出游和旅游消费升级的基础保障。

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桂林公路今后的建设必须在满足出行功能的基础上,融入“旅游+”的新理念,将公路的规划建设与公路沿线和旅游景点的旅游资源实现联动开发,巧妙将沿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让游客变“点游”为“线游”、变“快进”为“慢游”,沿途变“观赏”为“体验”,实现交通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的叠加效应,带动桂林公路沿线产业开发。

旅游加持扩展公路功能,旅游公路反过来激发旅游发展的活动,不仅更好地适应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游客的旅游需求新变化,也是打造桂林全域旅游和推进交通+旅游融合的发力点。

同时,旅游公路全新的技术标准和功能要求,也能促进桂林各级公路的升级。在经过多年的高投入、大建设之后,桂林市、县、乡、村各级公路的出行网络已基本形成,接下来推动的旅游公路建设,对道路本身、周边生态、绿色环保等多方面技术标准的不断优化、细化、量化,都可以看作是桂林公路由量向质的转变。

记者沈青通讯员以敏

新闻推荐

春暖花开,踏青之旅热度升温 成都人爱带宠物出游

正值春暖花开,踏青之旅热度不断升温。携程近日发布的赏花游大数据显示,3月前两周,武汉、婺源、无锡等热门赏花目的地的...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