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我有一个小心愿 桂林古建筑专家周开保:希望古建筑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桂林日报 2019-03-01 12:45 大字

周开保正在对桂林东镇门的保护现状做调研。(周开保供图)

□见习记者胡晓诗

刚过去不久的春节,改造完没多久的王城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斑驳的古城墙、喜庆的大红灯笼,引得游客赞不绝口。

山水之外的桂林,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那些散落在桂林大街小巷、乡野山村的古建筑就是桂林历史底蕴的最好证明。身为桂林古建筑协会会长的周开保,几乎走遍了桂林的历史建筑,从亭台楼阁到陵墓牌坊,古建筑囊括的所有类别他都了如指掌。深厚的专业知识,让他在修复桂林历史建筑领域颇有建树,历任逍遥楼重建项目专家组组长及王城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专家组组长。那么,他在2019年有怎样的心愿呢?

被精美古建筑所震撼,从此开启研究之路

一件偶然的事情,开启了周开保的古建筑研究之路。四年的美术修习和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学习经历,为他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美学和专业基础。1983年,周开保参加了桂林市第二次文物普查,负责古建筑的测量。工作期间,阳朔旧县古民居群将他震撼住了。此后他开始留心,四处打听类似古建筑的分布。

“在旧县村,当地人讲这种老房子多得很,白沙堡、遇龙堡、大石寨,还有石头寨都是古民居,非常漂亮的。再远点的高田有个朗梓村,是大地主的院落。在恭城工作时,当地文管所所长说了一大串古建筑,我就赶紧拿笔记下。”说起多年前的往事,他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交通不便,周开保每次周末去古村落调研,都会赶一大早的班车出发,然后在最后一班车收班时赶回县城,再回到桂林的家。30多年来,他已走过桂林七八十个古村落,最远的有平乐青龙乡、龙胜乐江乡等地,这其中不乏如今为人所熟知的古村,如以特色民宿闻名的旧县村,作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的江头村,户外探古的热门打卡点长岗岭村等,“在与湖南交界的全州白宝乡,我还神奇地见到了‘一亭跨两省’的粤楚亭。”“由此可见,调查、研究、保护和传承古建筑,会带来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周开保说。

旅游开发“活化”古建筑,希望古建筑得到更好保护利用

在调研古村落的过程中,周开保看得最多的是老建筑的消亡。据他介绍,古建筑的毁坏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自然毁坏,村民从老屋搬离后无人修缮管理,在自然的风化下房子的寿命会快速缩短;第二是人为因素,村民在没有宅基地的情况下,会拆掉老房建新房。如何保护古建筑,成了他思考的另一个问题,为此他提出了“活化”古建筑的对策。简单来说,就是让当地村民参与保护和利用好古建筑,做民宿搞旅游就是最合适的路子。“比如说恭城的杨溪村,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瑶族村,这里的建筑不是典型的瑶族吊脚楼,而是桂北民居风格,房屋细节处的蝙蝠形象又体现了他们深厚的‘福文化’内涵。像这类有特色的村落,完全可以做成‘一村一品’的模式,这样桂林的旅游不再只是绿水青山的游览方式,更是一种深度游,让更多的游客留在桂林。”周开保说道。

在他看来,桂林古建筑的艺术价值丝毫不逊于著名的徽州建筑,但宣传力度弱,导致普通人认识不到它的魅力所在。“徽州建筑是粉墙黛瓦的风格,桂林是磨砖对缝的清水墙。这类墙体百年不倒塌,不长青苔,造价和工艺水平更高,而且外表与桂林山水的自然环境非常吻合,只是内部缺少像徽州建筑这样的梁柱雕花,让人们给忽视了。”

如今,年过六旬的周开保依旧没有停下研究古建筑的脚步。除了回访走过的古村落,外出学习古建筑的开发保护经验外,目前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桂林200座有艺术价值、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测量好,按一定比例尺寸手绘建筑的平面立面图,最后编集成书,为古建筑的保护和后人的学习传承提供经验和依据“我希望古建筑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和宣传。”这是周开保2019年的心愿,也是他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话“同时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热爱古建筑,哪怕是走一走,怀古思幽,也是对经济的带动,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

新闻推荐

看一看这趟不一样的空调卧铺+高铁南下列车 一次畅游南方十城,穿越港珠澳大桥,咨询预订场面火爆

“12天时间可以走过江西、广东、广西、港澳还有湖南,性价比真高。”“能上到港珠澳大桥吗?会不会有自费和购物的情况?”...

阳朔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